在革命的摇篮里守护初心
2016-09-10刘彦华
刘彦华
红色熔炉 地处革命摇篮井冈山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党性锤炼的不二选择,是补足“精神之钙”的最佳基地,也是为理想信念立根铸魂的红色熔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却留下了光荣的奋斗史,孕育了井冈山精神和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干部教育培训的永恒教材。
“立足井冈、突出特色、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是党性锤炼不二的选择,是‘补钙’的最佳基地,是铸魂的红色熔炉。”21天的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现场教学点的鲜活震撼,教师的透彻解析,体验式教学的艰辛感悟,仍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井院”)2016年第五期厅局级干部党性修养培训班一班学员赵迎红的脑中发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或许就是中井院干部培训的力量和温度。
讲好井冈山故事
中井院位于距离井冈山市新城区半个多小时车程的茨坪镇西北角,沿着学院门前的红军路,一边是一些培训机构和宾馆,另一边是名为“天街”的商业区和一个红歌广场。
茨坪北山,松柏叠翠,林木葱郁,井冈山著名革命人文景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便坐落于此。
6月13日,在这里,赵迎红带着一种向往和崇敬之情,开始了她的红色之旅,同时也是她的寻根铸魂之旅。
这天的讲解内容是革命烈士刘仁堪的刑场血书。
1929年5月,残阳似血。因叛徒出卖被捕,刘仁堪就义时痛斥敌人,被敌人割去舌头。他用脚趾蘸着自己流下的鲜血,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牺牲时年仅34岁。
“那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又是怎样的忠诚坚定、勇敢顽强?”刘仁堪,对于赵迎红而言,这不是个熟悉的名字。出于对英雄前辈的崇敬与仰慕,赵迎红开始了解他。
刘仁堪,江西莲花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以教书、行医为掩护,秘密组织农民协会,进行革命宣传。1927年9月,随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组织委派他回到莲花县开展工作。1928年9月间,湘赣边界局势突然恶化,莲花县城为敌所占。在严酷的斗争环境里,刘仁堪接任莲花县委书记,紧紧依靠全体党员,依靠革命群众,与敌斗智斗勇。
1929年5月19日,刘仁堪被捕,被押到县城南门大洲上斩首示众。这个地方刘仁堪并不陌生,之前他曾多次在这里开过群众大会。只是没想到,时隔一年,这里反成了自己被害的刑场。
手脚上的镣铐踉跄作响,不过,刘仁堪对革命事业向往的呐喊更是响彻群山,“怕死不当共产党员,革命的人民是杀不完的,井冈山的星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你们就要完蛋了,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站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铭刻着一万五千多名英烈名字的碑林前,聆听着革命先烈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上为崇高信仰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赵迎红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井冈山历史之前基本都知道,但身临其境后的震撼是难以忘怀的。”
现场教学是中井院党性教育的“拿手好戏”,中井院常务副院长梅黎明告诉《小康》记者,“大家来到井冈山学习,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修养。而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不过,练就这个“绝活”并不容易,它来自多年的积累积淀,来自丰富确凿的第一手资料。课内一分钟,课外十年功。为了讲好井冈山革命烈士的故事,据中井院教务处主任郭小强介绍,中井院制定了一个“三个一千万字”的庞大史料收集计划:一千万字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汇集与研究”;一千万字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史料集成与研究”;一千万字的《红色中华报》的整理出版。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全院教职人员,包括常务副院长梅黎明,都在寒暑假外出调研,搜寻史料,采集口述史。目前中井院图书馆已经收集到约2600个县级行政区的县市区志,占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的90%以上。
从精品到经典
除了现场教学,中井院还有很多“绝活”,精品课程——访谈式教学便是其中之一。
7月3日8:30,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访谈式教学《井冈山精神代代传》在中井院学员2号楼准时开始。
台上,两张沙发,呈八字形摆放。沙发前有个简易的茶几,上面放着两杯清茶。“主持人”与“嘉宾”,或者你问我答,或者我动情诉说,你微笑点头。背景是个大屏幕,有时播放历史照片,有时播放影视片段。
台下,坐着一群人,聚精会神地聆听。动情之时,擦一擦湿润的眼睛。偶尔还要拿出手机,拍下珍贵的史料。有不明白的地方,举手示意,直接发问。“主持人”、“嘉宾”皆不介意,坦然“接招”,答疑解惑。
“妈妈是山东人,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可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没有一个普通话说得标准的,全是一口莲花话(即江西省莲花县所使用的汉语方言)。她不仅没有时间教我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甘祖昌将军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在访谈现场讲述着她眼中的妈妈。
访谈式教学,是中井院最受欢迎的精品课程,由革命前辈的后代讲述长辈的事迹,从身边点滴说起,由家事到国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为学员们勾勒出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的共产党人。每当听到这些英雄前辈的感人事迹,很多学员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好评如潮,“主持人”姚玉珍老师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故事本身感人,平凡的小事最能打动人;二是“主持人”和“嘉宾”投入了真感情,要打动别人,首先就要打动自己。
姚玉珍告诉记者,每次授课,她都会在课前和访谈嘉宾沟通交流,针对不同的学员做一定程度的修改,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职业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内容不断地完善,形式不断地丰富,如此一来,自己也就能保持那份新鲜感,保持那份激情。”
“很早之前中井院就有访谈式教学,但当时主要是以讲座的方式进行,而如今教学方式大变革,讲出来的和说出来的,效果自然大不相同。”在郭小强看来,“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要利用各种因素,营造一种氛围,创造一种情感场合,让讲述者和倾听者都沉浸其中,真正使党性教育深入人心。”
对此,梅黎明也深感认同,在他看来,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不同,党性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需要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努力使党校党性教育不仅能够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而且能够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为党性教育提出了更高也更具体的目标。也就是说,党性教育首要目标是震撼心灵,激发激情;更高目标是铭记于心,终身受用。
说实话,要达到第一个目标并非太难,依托中井院独特的资源,独特的教学形式,独特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达到触动人心的党性教育效果。
但是,要达到第二个目标,则非易事。郭小强告诉记者,在中井院学员座谈会上,最常听到的三句话:第一句,这是我参加的最受感动,最震撼心灵的一次培训;第二句,通过这次培训,触发了我潜藏于心底很久、小时候就有的一种红色情结;第三句,在井冈山上学思感悟,很难说能管一辈子,但起码能保证三五年内不会出现问题。
“第一句话,我们姑且听之,视为鼓励,当然内中所表露出来的是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第二句和第三句则值得我们深思。”郭小强表示,需要深思的是,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块最柔软也最坚强的地方,一般不会轻易让人碰触,但是,一旦碰触到了,就会触发心灵,引发思考,再现“人之初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有如此大的力量,能够掀起人内心的“巨浪”呢?郭小强思索多时的结论是,那是一种红色经典的力量。
“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党性教育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郭小强表示,“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用心培育出党性教育教学经典,用经典影响学员,用经典振奋人心,用经典启发思考。”
经过十多年的办学,郭小强认为,在中井院已打造的众多党性教育教学精品中,有一些精品已经具备了培育成经典作品的特质,“例如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每走一步,无不是一种‘情感共鸣’,‘精神享受’,‘信念旅程’;例如访谈式教学《井冈山精神代代传》,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真正的‘心灵鸡汤’和‘情感味精’,堪称典范之作。”
“当然,这种教学经典,不能靠短期倾力打造,只能以情养护,用心培育,以生命感悟。” 郭小强补充道,中井院要做的,就是在坚持中不断创新,在继承中常年积累,精心呵护而不断完善,反复打磨而不至褪色,使之成为更富情感,更富文化底蕴,更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不仅要在中井院里讲,还要走出去讲”
充分利用和挖掘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特有的教学资源,走“特色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道路,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学院建设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基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永葆革命青春的“加油站”、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以及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
身处中国革命摇篮的中井院,自创建伊始便承载厚望。
井冈山及其周边的红色资源是中井院的核心要素,不过,要构建一套依托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干部培训教育体系,开门办学、开放办学是应有之义。
“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它的内涵非常具体,就是指我们的教育教学,包括各项工作,都要打开自己的大门,既能走进来,也能走出去。”据梅黎明介绍,目前中井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师资队伍,专职队伍有约三四十人,授课内容主要集中于井冈山革命历史以及井冈山精神等内容,兼职老师目前约有400人,主要是聘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等开展一些重大的理论课程、时政课程,以及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
“党性教育,党的理论教育需要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来支撑,它不是自己自说自话。”梅黎明表示,这样的布局,更有助于学员触及各行各业的“实况”。
此外,不只是“引进来”,中井院也正在积极地“走出去”。打开“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资源分布图”,仔细看去,到目前为止,以井冈山为中心,北至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至福建古田会议旧址,东至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西至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中井院共开发各类教学点110个,包括68个现场教学点,4个体验式教学点,38个社会实践点。
梅黎明表示,作为布道者,中井院肩负着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传播出去的重任,“你不仅要在中井院里讲,还要走出去讲。”
(链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永葆革命青春的“加油站”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地处革命摇篮井冈山,2003年6月20日破土动工,2004年底基本建成,200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学院占地面积26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学员1号楼、学员2号楼、学员3号楼、图书馆、教学楼、学术楼、后勤综合楼等。学院教学设施齐备,同期可容纳500名学员在院培训。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负责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中央确定的办学要求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功能定位为“把学院建设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基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永葆革命青春的‘加油站’、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以及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