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课程群实践样态

2016-09-10林长山 王峰 薛晨 熊中雄 韩沐霏

中国教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样态詹天佑立志

林长山 王峰 薛晨 熊中雄 韩沐霏

基于核心素养,主题教学以“主题·整合”的思维方式,用主题优化整合教学,形成了四种典型实践样态课程群。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四种典型实践样态的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这里仅以五年级“立志”主题单元为例,具体阐释四种样态课程群的实践探索。

一、单篇经典教学

《詹天佑》这篇课文在北师大版、人教版、冀教版等多版本教材中均有采用,可谓经典;其表达上运用“典型事例”,可谓经典;其价值方面,体现核心素养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立下志向,可谓经典。

基于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上,通过预学、共学和延学三环节层层深入。

1.预学:整体感知,聚焦立志

学生在自主预学的基础上可以清晰发现本文的总分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詹天佑面对外国的侮辱,毅然决然立下的志向:“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此时,学生对于这句话还仅停留在“立志”的字面理解上。让真正的深度学习发生,还需要结合文本,发掘深层价值。

2.共学:整合材料,体悟立志

共学中,学生在与文本互动中,感悟、体验和表达“立志”主题。《詹天佑》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典型事例。因此,要挖掘契合学生的生命成长点的典型事例,让他们从事例中感受詹天佑的爱国意志与行动。

学生在学习“勘测线路”时,可巧设三个环节。首先,抓住“精密”,从言语中品析詹天佑认真的态度。其次,再创设情境,通过三次朗读,感悟詹天佑将爱国之志化为严谨的态度。最后,运用学生课前查找到的“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故事中就发现了勘测的困难”。教师辅以詹天佑与美国寄宿家庭母亲的信件,学生发现虽然詹天佑遇到许多困难,但他依然决心将这项工程完成。学生也更深切体会到詹天佑的爱国立志。

此时再开放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生自主研究“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事例。学生学习这两个事例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可基于学生的学习焦点,通过小组运用工具撬动学习方式变革,突破卡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图表画一画和通过教具摆一摆,结合课文就说清了在立志后,詹天佑如何用智慧“开凿隧道”的,也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创新表述清楚了。

3.延学:深度阅读,丰富立志

课堂教学并不是下课铃声响就结束的,主题教学也将学生对主题的丰富和实践引入课后。在延学中,教师推荐了关于詹天佑的书籍,让学生走进詹天佑充满传奇的“立志”人生。

为更好地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点契合,每年附小毕业生都会去乘坐火车,感受“人字形”线路,拜谒詹天佑先生塑像。这也是附小毕业成志教育中的重要一课。

通过单篇经典教学,《詹天佑》这篇文章的原生价值焕发了巨大能量,在与学生的成长契合中,种下了一颗“立志”的种子,在与文本的互动中,生发了教育学价值。

二、群文阅读教学

在立志主题下,我们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主,以人教版和苏教版等教材为辅,重组教材,选择并确定不同教材中的这三篇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发愤读书》《徐悲鸿励志学画》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素材。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校群文阅读中多篇并行的教学形式统整出四大教学环节。

1.整体感知

三篇并行,梳理主要内容。在预学基础上,学生围绕人物、志向、主要事件三方面设计表格,利用学习工具将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清楚。

2.比较阅读

群文阅读,要做到“抓一发而动全身”,本课中的“一发”是对单篇经典中“抓典型事例”的迁移运用;“动全身”则是丰富意义建构,在三篇文章的比较阅读中加深学生对“志”的理解。

交流感动之处,发现相同。全班汇报后,学生发现三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在立下志向后,通过不断努力,最后都达成了自己的志向,并能从中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结合典型事例,发现不同。聚焦典型事例后,学生发现三篇文章人物立志原因、所立志向等不同之处。学生还结合自己预习时查阅相关人物的典型事例,加深体悟了不同人物立志、成志

过程。

深度思辨,建构主题。在这样的体验与感悟主题过程中,学生自觉思考引发深度思辨。他们发现,无论是谁,他们都在年幼时立下了志向,且都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将自己的志向付诸行动,成了世人典范。

3.延伸拓展

引入资源,延伸拓展。顺着学生的生长点,继续追问:难道立志、成志的仅仅就这三个人吗?“志”文化,从古至今一直扎根在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中。相机引入《易经》《论语》《后汉书》中关于“志”的内容,在中华文化情境中,使教育富于价值、富于生命。

4.链接生活

链接成志榜样,实现深度体验。学生交流清华涌现出的成志榜样,如詹天佑、朱自清、杨振宁、何姿等人。再引导学生思考:少年强则国强,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肩,你的心中又播下了一颗怎样的种子,立下了怎样的志向?

群文阅读将学习统整到主题之下,使原本的单篇学习得到整合、篇与篇之间建立联系,对主题进行多元建构,让学生有了深度体验。并且充分运用语文自身整合的特点,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与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儿童社会生活、情感体验,实现课堂的整体构建。

三、整本书教学

立志是需要学生在行走当中,在人生当中不断体会的。《风之王》这部小说是清华附小五年级第二学期必读书目,可谓丰富儿童精神世界的典范。

基于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上,通过发现质疑、生成主题、深度体验、思辨提升四个课堂环节层层深入。

1.发现质疑:发现“诺言与志向”

走进导语,孩子们发现哑巴男孩阿格巴在闪出生时就许下诺言:“我的名字叫阿格巴。‘巴’和‘爸’的发音差不多,我就是你爸爸,闪,等你长大了,大家都会对你鞠躬,成全你为‘风之王’,我保证!”。从此,阿格巴立下让闪成为“风之王”的志向。以后的日子里,虽然他们历经磨难,但始终不离不弃,亲如父子,互相鼓励。在不断抗争中,闪最终成了“风之王”。

2.生成主题:体会“意志与行动”

“立志”到“成志”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意志品质与实践行动。

运用概读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出“闪”在漫长而艰苦的旅程遇到的困难与阿格巴的不离不弃,批注在书的目录页上;巧用工具,在黑板上形成“鱼骨图”;对应在黑板上呈现出的“鱼骨图”,深入走进文本与大情境,多维度诠释“鱼骨图”含义。

3.深度体验:感悟“苦难与理想”

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发品读了文章让他们印象最深的地方。“闪”的故事打动了每个孩子。附小恰逢每年放风筝的活动,在美术课上,孩子们将自己的理想绘制在风筝上,孩子也将自己的志向与理想放飞于蓝天之上。

4.思辨提升:书写“志向与感悟”

从阅读回归生活,用笔表达情感。一个女孩在《种子的理想》中描写了一粒种子忍受寒冷与孤独,沉睡在泥土之中。然而,它坚信明年春天会因我而更加精彩。种子的理想,何尝不是孩子的理想?

整本书教学就是这样,它为学生提供持续、完整的教育情境,为孩子心中悄然播下了一颗“立志”的种子。

四、主题实践活动

儿童的世界和生活是动态的语文实践生活。主题实践以实践活动为主是一种动态的、穿越学科边界的实践活动

课程。

以“立志”为主题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例,其活动实施路径如下。

1.科学选定书目

各年段根据“立志”主题,所选定的书目各不相同,低年段以《爱看书的男孩》和《达·芬奇想飞》两个绘本作为集体阅读素材,中年段的《雪花人》《战马》《绿山墙的安妮》既贴合主题,又契合清华附小三、四年级必读选读书单,高年段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风之王》《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则凸显了学生立志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2.固定学时落实

课程实施与落实的主要保障是固定的学时,主题实践活动在清华附小是在双周一次的“创新与实践”课中落实的。

3.编制《课程手册》

根据不同课程主题,低、中、高各年段会在学校课程中心指导下编制相应的课程手册,这些课程手册也成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的主要载体。

4.家校互动合作

在“立志”这一主题下,学校亲子阅读的书目也都以“立志”主题为主,家长进课堂活动中更是有许多人讲起了自己的读书立志经历,“家校合作,聚焦立志”就这样发生了。

各年级在第一阶段共读立志书时,我们采用“大手拉小手”的形式,高年级同学走入低年级同学班级,分享《犟龟》《大脚丫跳芭蕾》这样的绘本。二年级一位小同学在听了高年级同学讲述的《大脚丫跳芭蕾》后,激动得整晚睡不着,因为他发现书里的那个贝琳达和现实生活中的他太像了,他也有梦想,不是跳芭蕾舞,而是成为班级足球队的主力前锋。就这样,绘本走入了孩子内心,更重要的,孩子心中扎下了立志的根。

在推荐立志书阶段,同学们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下来,在图书义卖活动中为其他同学介绍这本书,全校师生还把义卖筹集的善款连同书籍,一起捐赠给四川与吉林两所贫困地区的学校。漂流的不仅仅是图书,更是附小“读书立志”这一理念。

主题教学通过由一系列深度、持续、完整的课程链条发生连锁反应,产生核心素养效能。“一笔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为学生核心素养打底,形成单篇经典教学、群文教学、整本书教学、实践活动四种典型实践样态课程群,整体实现语文立人的核心素养提升。通过主题优化整合,四种典型实践样态课程群,形成语言、思维、精神的协同、关联的链条反应,整体实现核心素养主题意义的建构。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

猜你喜欢

样态詹天佑立志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以校园足球打造育人新样态
探索评价新策略,营造课堂新样态
姚立志绘画作品
构建指向“五要素”的乡村初中教学样态
苏梦飞
立志更守志 执志如心痛
党对少先队儿童的希望是什么??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