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全无一点尘
2016-09-10范姜颐
范姜颐
曹亚男
1984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东洲小学语文教师。全国青年吟诵名师,新教育榜样教师。2015年获全国首届“全人教育奖”入围奖,2016年获“阅读改变中国”十大点灯人。
自画像
我是教师,也是八岁孩子的母亲。
我爱生活,爱事业,爱学生。
与生俱来的“瓷心”让我看不得孩子的苦。
精心打造“心灵阅读”课程体系,
并将其由家庭延伸到学校辐射到全国,
渴望孩子们都成为“幸福的小豆豆”。
听曹亚男吟诵《满江红》,感受到了铮铮铁骨;看她的授课视频《忆江南》,身着旗袍的她,肤如凝脂,美目盼兮,好一个优雅的女子!而生活中的她,阳光热情、开朗大方。听她讲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笔者被深深地折服了,娇美灵巧的身躯里,竟然蕴含着那么大的能量!赴山区做公益,播撒爱的种子;大胆创新,自主研发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追求卓越,让她的“心灵阅读”备受青睐。她不走寻常路,不断挑战自我,学生家长说:曹老师是能带孩子们飞翔的,做她的学生真幸福!
真情助学,践行公益释大爱
最初联系上曹亚男时,她正忙于准备暑期赴贵州正安做公益培训的相关事宜。笔者发出的信息、邮件,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收到回复。好不容易刚刚熟悉,她又出发去了山区,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她回到海门,已是十天之后了。
谈及此次公益之行,她兴致勃勃地向笔者展示了这次拍的照片。照片中孩子们或是三五成群,聚在图书角前认真挑选图书;或是坐在课桌前如饥似渴地阅读。他们全神贯注的神情让笔者为之动容。
这不是曹亚男第一次做公益活动了。从2012年起,她每年都会利用假期,跟随公益组织前往山区,为那里的教师做培训、开展师生夏令营、推广阅读教学。除了自己坚持做公益,她还带领班上的学生和家长一同开展公益活动,希望通过他们的共同行动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公益行动的洪流中,让孩子们心中有爱,学会感恩。
2013年9月,在海外基金会的牵线下,曹亚男的班级与宁夏自治区海原县树台中心小学结成了联谊班级。为了帮助树台中心小学的学生,他们成立了“手拉手小基金”,学生互通书信,寄送学习用品,还捐助了班级图书角。她还利用网络平台,与联谊学校的教师对接,实现了区域班级共读。
从2013年起至今,曹亚男已经连续3年参加无锡的“为爱行走”大型徒步公益活动。最多的一次,她用4个小时走了33公里,募集资金一万两千余元。
2013年11月,她与15位学生、17位家长,一起参加了这项活动。活动中,她带领学生在灵山梵宫的舞台上大胆自信地表演吟诵,用微笑和行动激起游客们的善心和善行,最终筹集了近3000元的善款,帮助宁夏海原县构建“体艺角”。
2014年6月,曹亚男的班级向全校发起了“一日一本捐”公益活动,倡导全校师生以捐赠图书的形式,关爱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旨在以一个班级的力量带动全校师生的公益行动。她带领学生义演、义卖,募集图书1300本,募集资金1206元,为贵州省正安县捐赠了一个班级图书角和一所学校的开放书吧。
她说,山区的教师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学习之心,山区的孩子看到书籍时眼中会闪光。她清晰地记得,2014年暑假,她去贵州正安支教。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她为教师做培训,教孩子吟诵。离别时,孩子们把自己用刮画纸做成的一幅幅画送给她,吟诵《赠汪伦》为她踏歌送别。说到这个故事,她依然会潸然泪下。
推广公益的路上,曹亚男的课和讲座深深地吸引着所到之处的教师们,她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地感染着他们。有的教师这样评价她:亚男老师是我心中的女神!贵州正安的袁承晔老师是她的徒弟,在她的引领下,袁承晔老师先后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最美正安人”等荣誉称号。
大胆发声,向传统课堂说不
2012年暑假的一次培训中,曹亚男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式读书法——吟诵的魅力。她被深深地吸引了:原来诗词文赋可以这样读!读得这样美!从此,对吟诵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她利用寒暑假,先后七次奔赴北京,学习吟诵和国学教育。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借助吟诵,她打通了以前一直觉得生涩难懂的古诗词的学习脉络,明白了诗文的“字义”“音义”“意象”和“文化
精神”。
带着对吟诵的热爱,带着自己的学习收获,曹亚男向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提出挑战。她在自己的班级里,利用20分钟晨诵的时间,开始了吟诵教学。她发现,通过吟诵的路径,学生们不仅对学习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能很好地掌握古诗词学习的方法。有些学生看到古诗词,自己就能分析声韵、能理解诗词的意思,甚至还能动手尝试着写写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真正做到情通古人,学以致用。学生陈嘉惠说:“吟诵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她就像一位天使,给我一把开启人生智慧的钥匙。”
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明晰。曹亚男逐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儿童吟诵主题课程”。就这样,学生们在曹亚男的带领下,从读到诵,从吟到唱,接受着艺术和经典文化的浸染。小学六年一共768首、十二本经典的诵读,对学生而言,是一笔深厚而宝贵的积淀。两月一次的活动展示,“四季盛典”“梦里寻他”等一个个主题吟诵活动破茧而出。吟诵活动吸引了一批全职妈妈的参与,班级成立了“吟诵妈妈志愿团”。曹亚男与志愿团的妈妈们共同努力,构建儿童幸福完整的生活。
很快,她又走上儿童诵读的推广之路:这两年,在她的带领下,江苏南京、贵州正安等地分别成立了吟诵工作室;她先后接待了新加坡、澳大利亚、江西、西藏等20多个考察团;她奔赴安徽、河南等地,执教公开课近50节,作报告30余场。2015年10月,曹亚男利用互联网开设网络课程,全国收听人数高达6.3万。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高度赞扬曹亚男的吟诵课程,他觉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高度融合,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曹亚男说,有时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萤火虫,微小但坚持,她也愿意做这样一只萤火虫,带着自己小小的亮光,呼唤更多的同伴,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哪怕只温暖和照亮一平方厘米的地方。
牵手幸福,给学生一盏心灯
曹亚男认为,语文学习,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母语。所以在教学中,她格外重视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关注世界、关爱生命,感受人生的幸福。
在研究学校现有课程、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她整合了国家课程规定的课时,把所有的课程“化散为整”,构建了“七维一体”主题阅读课程。以生活为主线、以阅读为抓手、以事件运用为手段,引领学生博览古今,拥有开阔的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吸入”和“输出”的过程,以及从“给予灌输”到“自我需求”的蜕变。
海门市证大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就是曹亚男“七维一体”主题阅读课程的见证者和受益者。2015年8月,曹亚男作为支教教师,来到证大小学,并且主动申请接手了一个特殊的班级。说它特殊,是因为班上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再婚家庭子女以及留守儿童。这样的生源构成,导致班级问题层出不穷。如何让这群“野”孩子,变成“雅”孩子呢?摆在曹亚男面前的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
曹亚男相信,即使是石头也会开花,而且会开出最美的花!所以,她给自己的班级起名为“葩儿班”。看到孩子们骂脏话、翻窗台,她就带着他们吟诵《相鼠》,并且告诉他们:“人们常说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一个人不懂得礼义廉耻,谁会喜欢呢?骂人也是要有文化的。”从那一天起,“没文化,真可怕!”在班里流行起来。
2015年9月,她以反法西斯阅兵仪式为契机,开展“国之殇”主题阅读课程。她选择了与之有关的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带领孩子们在美丽的清晨共同诵读,在诗歌的长河里,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她与孩子们共同阅读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带领他们走进“二战”,了解“罗斯布兰奇”这个名字蕴藏的含义,向他们开启“二战”书籍阅读的大门;每天午间,孩子们轮流上讲台朗读《安妮日记》等,实现了班级共读,让不爱阅读的学生也喜欢上阅读;再利用每天午餐后半小时,观看《美丽人生》等影片。除了文本阅读、影视阅读的积累,曹亚男还启迪学生思考,带领他们参观武警中队,听武警战士讲他们心中“爱国”的含义。
如今,一年过去了,随着阅读课程的深入,“葩儿班”的孩子们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清晨,校园里回荡着他们的琅琅书声;等待午餐时,他们静静地阅读;课堂上,他们积极大胆、观点鲜明;期末测评,曾经垫底的“葩儿班”与市直属小学齐头并进……
当问及前行的动力时,曹亚男笑了,为了当初的梦想!她告诉笔者,走上讲台那天,她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名好教师!呵护学生纯真的笑脸,守护学生圣洁的灵魂,创造这世界上最幸福的财富。
这些年来,她一直在默默地耕耘、奉献、践行,没有功利、没有世俗,有的只是一颗对事业无比热爱、甘愿奉献的心。
初心不改,真情永远。像这样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有思想、敢创新、肯奉献的年轻教师何尝不是中国教育的希望所在!
做一名好教师,她始终在路上……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