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O思维课堂”模式下的生物教学环节
2016-09-10赵群英陈忠陈慧莎
赵群英 陈忠 陈慧莎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以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提出了“TSO思维课堂”教学模式。“TSO”是教师(Teacher)、学生(Student)、目标(Orient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寓意思维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TSO思维课堂”的核心价值就是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师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展示、小组相互点评等课堂环节,给学生创造表达和交流的平台,将感悟的过程还给学生,以促进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学科思想,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课堂模式中必须考虑清晰的课堂知识主线、科学的思维问题设计、思维交流与展示活动、思维方法训练与实践运用这四个方面。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知识形成过程,联系已有知识经验,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思维品质以提高智力能力,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方面的课堂基本要求。下面将以《单克隆抗体制备》这一课为例来详细阐述。
思维是课堂的灵魂,课堂知识主线是思维的载体,流畅科学的课堂主线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这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的知识主线。
在以上的知识主线指导下,笔者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授课。
环节一:精彩导入,思维启航
看视频,请完成:血型鉴定原理是 。鉴定的准确性主要与抗体纯度有关,如何获得高纯度的抗体作为定型试剂呢?
教学说明:血型鉴定视频中的凝集现象能紧扣课堂教学知识目标。导入内容生活化,学生有着实际的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精彩的导入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动力,这仅是为了开展思维活动的条件,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问题引导。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课堂教学时注意处理好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预设性问题要能够启动学生思维,要设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问题设置还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多用建构方式来促进学生核心概念学习。
环节二:层层设问,温故探新
质疑1:抗体由什么细胞产生的?脾脏中提取到的B细胞种类相同吗?为什么?
质疑2:获得抗体的传统方法是什么?有何缺陷?
质疑3: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能否持续获得大量专一性抗体?
质疑4:什么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质疑5:如何才能将两种细胞的特点结合起来?
质疑6:如何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教学说明:这些问题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层层引导,学生很快能够理解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和原理。
环节三:合作探究,思维碰撞
小组活动,动手建模:你能根据刚才大家讨论的猜想,与你的合作小组成员利用现有的材料(四色橡皮泥),模拟制备杂交瘤细胞吗?
教学说明:学生自己动手建模来突破融合细胞种类的难点。橡皮泥的模拟使细胞融合的过程和结果分析不是纸上谈兵,在学生手中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环节四:分享展示,质疑发散
[即时检测1](略)
质疑7: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所需抗体吗?
教学说明:①细胞融合后类型判断的难点采用了模型制作的方式来突破。模型还可以考虑物理、数学、概念等不同形式,其目的都是通过直观的形式反映知识的内在含义。②学生展示点评,老师指导解惑答疑,思维在学生讨论、展示中碰撞升华,重点和难点也可较好得到突破。
知识系统化是思维课堂的要求,学生课堂上零散知识必须要再加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可促进学生加强知识间的横纵联系,在以后的解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选修3的现代生物技术复杂精细,若将该过程流程化,有助于学生清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这样教师教以及学生学都会显得水到渠成。
环节五:知识梳理,建构体系
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质疑8:由图中可以看出,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质疑9:单克隆抗体有何特点?
建立起知识体系后,利用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是新知识学习的后延与深加工,学生能在练习中能在生活中找到知识的影子会更有利于知识学习。
环节六:对点训练,突破重难点
[即时检测2](略)
当前,课堂上我们主要训练的是理科思维,把理论用于实践,考虑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则是一种工科思维,两种思维有联系也有区别。用知识去解决生活的一些问题才是知识真正的价值,学生习得知识后能去思考运用,不仅能加深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思维的发散、联系、迁移及逻辑推理,课后学生适当去了解一些新科技运用,拓展知识面,这些活动使学生思维品质更上一层楼。
环节七:还原生活,归纳应用
分享展示—链接科技:请两位同学为我们分享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即时检测3](略)
环节八:课后拓展,检测提升
第一,反思本课的学习,写在学习目标右栏处
第二,完成分层训练P87~88
第三,选作:拓展题—给热爱生物、学有余力的学生
教学说明:课堂或者课后的反思、总结、知识迁移运用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的基本要求有: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第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包括知识、方法等;第三,要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认知的结构;第四,注意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应用迁移的目标是掌握知识的应用,并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TSO思维课堂”要求围绕学生思维培养为核心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功能,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思维课堂以知识学习为载体,聚焦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的学习真正高效。对于以上所述,实际授课时可以灵活调整,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轻重取舍。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其中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合理的平台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展示,学习后要让学生充分反思与运用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自身的体会、归纳和实践,教学中应特别关注思维过程,长期坚持方能真正获得良好的思维能力。
(本文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拓潜教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TJK244)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武中学)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