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更深奥的宇宙

2016-09-10

中华儿女 2016年20期
关键词:暗物质中国航天天宫

高技术、高质量、高可靠,“三高”成就了中国航天的民族品牌,让中国航天打入国际市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60年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我国卫星研制能力不断提升,经历了从无人航天器到载人航天器,从人造地球卫星到月球探测器,从低轨道飞行到绕月球轨道飞行,从短寿命工作到长寿命飞行等技术发展历程,形成了载人航天、导航定位、深空探测、通信广播、对地观测、气象预报、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七大类航天器研制业务。卫星的技术水平、应用水平以及长寿命、高可靠性逐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我国现有的在轨航天器近150颗,到2020年,我国在轨航天器数量将超过200颗,列世界第二位。

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正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天宫二号发射成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进行了236次飞行,前100次发射用时37年,而后100次仅用了7年的时间。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共完成86箭138星的宇航发射任务,较‘十一五’期间翻了一番,发射成功率达97.7%,也创造了世界最高的发射成功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学钏说,“现在,我们的年均宇航发射次数超过17次,而‘十三五’期间,年均发射数量将达到30次左右。”

高技术、高质量、高可靠,“三高”成就了中国航天的民族品牌,让中国航天打入国际市场。

自1990年4月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实施首次商业发射服务以来,截至2016年4月底,長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为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卫星组织实施了43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49颗卫星。在提供发射服务的同时,我国还实现了卫星的整星出口,其中包括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等国的9颗卫星。

量子太空,中国领跑

2011年1月,中科院批准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并在“十二五”末和“十三五”初相继发射。中科院希望通过发射这些具有先进科学目标的科学卫星,实现我国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的突破和进展。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地处四川南部地底2400米深处,是全球最深的暗物质探测实验室。PandaX实验组正在这里寻找目前还是理论存在的暗物质。PandaX也被称为“熊猫”,是“粒子和天体物理氙探测器”的英文简写,该实验利用在空气中提纯的惰性元素氙作为探测媒介来寻找暗物质。该实验组的二期试运行成果显示,PandaX的数据结果已经优于世界上多个暗物质探测实验的运行结果,正逼近目前处于领先的美国LUX实验,有望将全球的暗物质探测推进到一个更深的领域。

2015年12月17日,中国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它在太空中主要开展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测任务,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

今年4月6日,“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卫星飞向太空。对此,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说:“中国在空间科学发展上作出了种种努力,不但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学成果,在很多方面也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可以说,在空间科学的某些领域,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量子卫星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

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进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Anthony J. Leggett表示:“如果此次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的实验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它肯定会为最终的量子互联网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中国在基础科学上的投入要远远高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因此,中国能够加入到全球空间科学的事业中来,这必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进步。”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伴随着大地的轰鸣声,腾空而起,奔向太空。继“天宫一号”后,“天宫二号”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对于中国航天来说,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阶段的关键之战。

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天宫二号”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两年;为满足中期驻留需要,对载人宜居环境进行了重大改善,具备支持两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变轨进入高度约380公里的运行轨道,进行在轨测试。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中下旬发射前,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等待交会对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题为“中国着手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文章中称,与“天宫一号”相比,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的“天宫二号”更“宜居”。该文援引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弗里泽教授的话说,“‘天宫’是先行实验平台,建成大型空间站是中国‘神舟’项目的终极目标”。文章预计,中国建成空间站的时间节点与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间节点接近,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唯一国家。弗里泽因此呼吁,美国应尽早终止国会2011年以国家安全为由出台的“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有任何合作”的歧视性条款,“如果不尽快改变现行不合作政策,美国将会丧失对中国未来太空计划一切可能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暗物质中国航天天宫
“天宫课堂”讲了哪些“高能”知识点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这就是中国航天
暗能量VS暗物质(下)
暗能量VS暗物质
“天宫二号”里的大扫除
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关于暗物质的物理问题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