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什么
2016-09-10李锦旭
李锦旭
学生进入学校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学校、自信地走向社会;进课堂则是为了走出课堂。而课堂是窥视社会的窗口,课堂教学是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最现实的问题是:
教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给的最少而学生们却能收获最多?
无疑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来可以迁移到高校后续的学习与深造,或工作之后的自学与研修中。而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是把握各学科的思维特征,学会用学科思维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和品质就是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堂中,最主要的矛盾集中在教与学这两方面。关于教与学的关系,古人已经讲得很清楚。《礼记·学记》引古佚书《兑命》说:“斅()学半。”意思是教与学各占一半。于教师而言,除自身提高外,还要向学生学习;于学生而言,一半来自老师的教,另一半则靠自学自研。这两个方面互相促进。
现今要与时俱进,但仍然离不开这两个方面,具体地讲,就是两个问题。
1.关于“教”,教什么?怎么教?
2.关于“学”,学什么?怎么学?
一个永久的话题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起着主导作用,即引导学生到哪里,如何引导,这是一个上层建筑问题,需要慎思与规划。关于如何教将另文说明,本文仅拟就教什么谈点个人体会。
教什么,直接决定着教学效率与效果。十一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从变革课程开始的,即各学科构建其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不同程度地分层研发各学科教材,如数学分5个层次(数学Ⅰ—数学Ⅴ),每层都有不同的开发宗旨与编写要求,如笔者参与编写的《集合与函数》(数学Ⅳ系列)已正式出版发行,现在各个层系列开发(教材及对应细目)基本完成,以后主要任务就是修订、完善;由于教师全员参与,深有体会,按照分层要求备课、上课就顺理成章、相对省事。
通而论之,教师对于教什么,从低到高可分如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教解题
教解题是绝大多数教师擅长的,它又可分为如下几个档次。
第一档:能解题。将题目分析讲解清楚明白,学生也能较好地接受,不做深层次挖掘与推广。这样,一节课(或单位时间内)可以讲不少题,课堂密度大。
第二档:讲解题方法。选题少而精,不仅讲简单明了的解法,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启发讲解此题的多种解题思路,即一题多解训练。借一题多解将教材内容由陈述性知识变为程序性知识,即提炼教材核心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所蕴含的思维方法,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档:讲解题思维规律。不仅讲此解法的原因,讲一题多解,还讲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讲题目的引申推广,真正使学生能做一题会一类问题。而且注重从哲学高度指导解题实践,注重一般思维和观念的指导作用,体现基本解题规律的引导与总结:审题(观察条件和结论的结构特征,表述或等价转换问题)—决策(广泛的联想与想象,找思路)—规范(多种解法的展开、转化与比较)总结与评价(多题归一、模式识别、规律提炼)。这样,学生可将教材核心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深层内涵及其与相关知识、方法的联系打通,为今后进行有效地模式识别与灵活构建解题模型打下良好功底。如此一来,可能一节课连一道题也讲不完,虽然知识覆盖面不够广,但学生收益大,是典型的讲思维、讲方法。
第二层次:教学科思维方法
无疑,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尽快入门很重要。入门的标志,不仅仅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能学会一种方法,即整体把握这门学科,深刻理解学科本质,揭示学科内容的基本思维特征。
反思以上两种做法,各有其值得借鉴之处:思路1用Venn图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化抽象为具体,容易为广大学生接受;思路2其实也完全是通法:解决多个集合的交并集计数问题联想到用容斥原理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继续做下去就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要分析集合A、B、C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最少”的可能情形。注意以上两种解法其实都需要解读“最少”的一个含义即C⊆A∪B.
一题多解不是目的,善于发散,还要善于回收,即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评价:多种解法中你想到了哪种?能做彻底吗?若做不彻底,思维受阻之处在哪?如何克服?哪种解法是易想且简捷,能较好完成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否快速解决?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求解规律是什么?其实,从以上解法可见: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解题步骤的繁简也因此而不同。但是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贯穿着一种理念:首先要分析问题特征,必要时还要在解题过程中随时分析转化后或转化过程中式子的特征,适时发现简捷解题的契机;同时巧设参数,寻找这些参数之间对应的等量关系,来建立方程或方程组,还要注意消参的技巧,要悉心与细心研究并体会、总结。
第三层次:从哲学层面指导各学科学习与研究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提升,对各具体学科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尤其是与数学的关系最密切。恩格斯先生早在100多年前就写成了《自然辩证法》,可有效指导各学科的学习与研究。在课堂教学层次,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不再举例。
(1)从整体观、系统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问题;(2)从学科观念层面分析问题;(3)用学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4)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AP课、竞赛课、自招课等高端课程的学习与研究。
第四层次:教做人(教书兼育人)
教做人即充分利用典型的学科素材,适时有机融入学科教学,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德育渗透,即所谓学科德育建设,避免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两张皮现象。如:
(1)了解所学知识发生的完整过程,尤其是科学发现与科学研究的艰辛过程,体验、感悟与传承,如将数学史上关于无理数的发现、三次数学危机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2)尊重知识发明专利权,呈现人格魅力,弘扬人文情怀,如恩格斯整理马克思包括《数学手稿》在内的遗著使之流传彰显于世,成为历史上一段佳话;而三次方程求根的卡尔丹公式、洛必达法则等则是反面的例子,这样正反对比,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浩然正气;
(3)培养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如上例求轨迹的问题,当做不下去时,引导学生冷静思考:问题出在哪?如何克服?从而培养抗挫折能力。
总之,教什么不仅是课程开发与设计问题,更需要广大教师着眼于时代性与发展性来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育教学价值。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