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汇:春风化雨,于无色处见繁花

2016-09-10明珉

上海人大月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徐汇学习型机关

明珉

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本届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在五年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学习型机关建设,重视不同层面机关干部的活力调动、能力锻造和才情激发。

坚持正面的理念引领,凝聚共同价值

团队的学习能力要有所提升,首先需要团队成员在价值认同上达成一致,塑造共同愿景、凝聚共同理念。

人大要成为一所学校。五年来,徐汇人大持之以恒地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正面、向上的理念,把人大机关打造成“一所特殊的学校”,树立“敬业深化专业、事业重于职业、激情带动才情、理想主导思想、集体提升个体”的理念,打造一支“知识上不落后、能力上不落伍、状态上不懈怠”的队伍。

身边的人,最好的老师。徐汇人大集聚着一批来自不同部门、领域,有着丰富岗位实践和生活历练的领导和同志,因而在学习型团队建设上,他们便成为最直接的师资力量。常委会主任陈高宏作为学习型机关的总体设计和引领者,每年结合不同主题为机关干部上党课;各位副主任围绕学习和工作的阶段性要求,开展专题讲座;五年里,先后有24人次人大工作者成为团队学习的“导师”,围绕不同的专题现身说法,分享工作经验、学习体会和生活体验。

从工作中学习,以学习带动工作。学习和工作,必须有机融合,才能相得益彰。五年来,徐汇人大坚持在大局下思考、紧贴区情实际,从常态、长效、实用入手,通过事前准备、事后总结,个案剖析、方法研讨,经验归纳、理论提炼,流程梳理、机制固化等一系列“实践型学习”,形成一条谋划、推进、评估、提升的工作链,达到“以工作带动学习,让学习更有针对性;以学习促进工作,让工作更有方向感”的目的。

保持接受新事物的敏感,避免“温水煮蛙”的命运。人大工作有时难免会有“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如果长期习惯于固定程式、缓慢节奏,慢慢会对周遭变化不敏感,对突发事件缺少应对,对社会关注缺少回应。为避免这种“温水煮蛙”的危险来临,五年中,徐汇人大以不同方式,打造“人人、时时、事事、处处”的学习环境,调动机关人员热情,让他们睁大眼睛、打开心扉,感悟新事物,引发新思考。在一次又一次“内部折腾”中,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得以完成,干部能力得到提升。

搭建多元的载体平台,营造浓厚氛围

徐汇人大着力打造一系列独有的学习品牌,让全体参与者都能够真正地投入和接受,感觉有所获益。

“老字号”系列:换届之初,几位常委会领导带头,率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分别以“老山精神” “老西藏精神” “老知青精神”和“老上海文化” “老徐汇文化”为主题开展讲座。由于都是亲身经历,讲的也都是心里话,所以非常生动。

“离字号”系列:五年中,先后有17名同志因为退休、调动等原因离开人大,每逢这个时候,机关会召开座谈会,让即将离开的同志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工作经验,并留下临别赠言;大家也会回忆其过去工作的点滴,送上同事之间最真诚的祝福。届中,在“离字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回字号”系列,请已经离开人大的同志隔段时间“回娘家”,讲述人大的经历对于其新岗位的借鉴和帮助,并以外部门视角对人大工作提出中肯建议。“一离一回”之间,徐汇人大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同志之间真诚互动的良好氛围也得以展现。

“青字号”系列:徐汇人大有一批80后的年轻干部,他们是全机关最有活力的中间力量。多年来,常委会既向这些青年干部压担子,也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提升能力创造条件。其中,一年一度的“青年干部辩论赛”就是途径之一,每年围绕一个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二律悖论现象,作为热点话题,组织辩论,在言语交锋中厘清思想脉络。此外,还通过“青年干部座谈会” “写作沙龙”等形式,提升青年干部的表达和思辨能力。

创设丰富的手段形式,推进学以致用

五年来,徐汇人大不断丰富新形式、拓展新内容、发掘新的兴奋点,让阶段性学习的成效渗透体现于各项工作实践之中。

事前准备与事后“诸葛亮”:人代会、常委会等大型会议活动前,办公室以集体审读会议主持稿形式,预演会议每个流程,不放过任何细节。通过读稿,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在哪里,哪些环节需要及时补位、协同配合、团队作战等,一目了然。大型会议活动结束之后,又会通过集体讨论,细致梳理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当一回“事后诸葛亮”,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加以固化。同时,进一步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改进工作。

案例分析与思想方法研讨:人大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涉及城市管理、社区治理、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有些往往具有典型意义。对此,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厘清政策和法律依据,加强研判,用“解剖麻雀”来带动面上相关工作机制的形成。日常工作中,从监督原则和尺度把握到服务代表、处理代表建议,从财政预算审查到民生项目监督,从个体作用发挥到团队合作方法,不仅局限于“做”,更注重在实践基础上去“想”,实时研讨思想方法,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既有流程固化与最新信息发布:人大工作的专业性往往体现在对于整体工作的把控上,尤其要从大量常规性、周期性的工作运转过程中,梳理出一些基本模块,系统性地积累相关应用性规则,让程序更严谨、规范。2015年,徐汇人大举全机关之力,集中编辑了一本内务手册。该书的编辑过程,便是学习、思考、质疑、提高的过程,从常委会领导到普通的机关干部人人参与、集体讨论、反复打磨、精雕细刻而成。在坚持既有规则制度的同时,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大干部也不能与社会脱节,对政治、经济、法律、城建、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的知识更新和补充显得尤为必要。为拓展干部视野,徐汇人大创设了内部信息发布会的方式,各专(工)委、室主任把握整合利用的方法,从大量数据信息中过滤出与本领域有关的新信息、新动态、新热点、新要求等,每季度进行发布,与大家共享,让人大干部跟上本领域工作的前沿,与时代脉搏保持互动。

收获多重的学习成果,提升整体素质

五年的学习型机关建设,其成效是潜移默化的,犹如春风化雨,于无色处见繁花。在收获工作的经验、方法、制度的同时,团队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在增强,人大机关对外整体形象也得到提升。

形成了一组工作理念:在徐汇人大,宏观上整个常委会工作的政务理念,中观上监督权履行中对于不同工作的分类施策和尺度把握,微观上某项工作开展时的具体方法细则,这三个层面经过工作与学习相糅合、发掘、提升所形成的工作理念,都通过某种通俗的表达,印入每个机关工作人员的脑中。从日常“做法”中提炼“说法”,再用“说法”去指导新的“做法”,这个过程的轮回,让大家更明确工作的意义所在。

积累了一套制度规范:讲求程序的工作团队更重视制度规范建设,而制度建设同样也融会了学习的成果。连续两年,徐汇人大结合实际系统梳理,经过反思评估,“立、改、废”了一系列工作制度,汇编形成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制度集。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去年编写的内务手册,由于其实用性较强,在全市人大工作者中引起一定反响,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基层人大工作的规范与实务》为名正式出版。

塑造了一种团队文化:五年的建设、修炼和积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一个心齐、气顺、风正的团队形象逐渐显现。机关内部,常委会领导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强化公仆意识,用真诚服务赢得群众认同。各专(工)委负责人进一步明晰工作理念,勇于探索实践,大胆创新,努力推进工作规范。青年干部勤恳敬业,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状态。整个团队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下,成员之间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在团结、融洽的氛围中,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新局面。

展示了机关整体形象:多年的学习型机关建设成效明显,既锻炼了徐汇人大机关干部的能力,也带动了整个团队的成长。五年里,徐汇人大先后荣获优秀市级学习型组织、市级优秀学习团队等荣誉,并连续多年荣获区级年度考核优秀部门以及“满意在徐汇”先进单位称号。先后有16名同志被提拔至新的领导岗位。1名同志带队赴萨迦援藏3年。工作调动或内部交流轮岗16人次。选派干部至区中青班、青干班学习培训4人,选送干部赴区里一线艰苦岗位挂职锻炼2人。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得人大干部队伍整体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得到了来自人大机关之外的肯定。

猜你喜欢

徐汇学习型机关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脸红了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徐汇:控申科党支部开展系列活动
徐汇滨江的国际表达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