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证了潇湘大地上的抗日烽火”
2016-09-10文热心
文热心
与其他“九三”受阅抗战老兵不同,姜立诚的抗战经历特点是“服务性”和“全盘性”。说服务性,是因为这位1938年投身军营的老战士,大部分时间在第九战区司令部工作,并没有扛枪与日军拼搏,而是以后勤、文字工作为抗战服务;说全盘性,是因为他在司令部工作,对于潇湘大地的抗日情况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他对湖南大地上7年多的战事说得脉络清晰,简繁得当,可称得上是那7年的“档案袋”。
姜立诚说:“我见证了潇湘大地上的抗日烽火。”
15岁的生意人从戎
1923年,姜立诚出生于宁乡县老粮仓镇的湾田村。
他的父亲共有四兄弟。1930年,他父亲兄弟分家。分家的第二年,他还不到29岁的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衡龙桥一户姓孙的人家。
姜立诚10岁的时候,在亲戚的带领下来到宁乡北正街的一家南货店做学徒。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姜立诚回忆,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宁乡县城很多做生意的人,都不做生意了。他说:“日本的飞机轰炸得很厉害,从前线下来的伤兵也很多。我那时年纪虽小,但我知道,这样下去,生意是做不成了,躲也不是办法,正好赶上以宁乡人贺执圭为主成立的宁乡抗日志愿兵第一团在县城募兵,我义无反顾在宁乡北门城隍庙报名投军,从此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1939年3月,宁乡抗日志愿兵第一团奉命调入长沙,编入第九战区守备司令部。姜立诚作为上等兵被编入司令部副官处第二科,成为抗日名将薛岳将军的部属,主要负责司令部车辆调度等后勤事务。当时,他还不足16岁。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按照上级安排,姜立诚担负重任,负责押运司令部档案文件和护送军官们的眷属,经湘江,转洣水,抵达茶陵。
见证潇湘大地抗日烽火
1940年8月,姜立诚连升三级,被调到参谋处任上士文书,负责收发文件、管理档案等机要工作。姜立诚告诉笔者:“能在部队一次连升三级,是长官对我的肯定,也是我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虽然没能在一线战场打鬼子,但我亲历了三次长沙会战以及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每一次打仗,我都在司令部里负责文电收发,编发战况简报,对战争状况了如指掌。”
1941年9月至10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姜立诚在设在岳麓山下湖南大学的第九战区司令部工作。9月上旬,日军以第六师团为掩护,集结主力,解除渡河地带的侧后威胁,向新墙河北岸守军的前进据点进行所谓的“扫荡”作战,并于9月18日发起全面进攻。战役打响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拨兵力增援第九战区,其中就有从江西上高一带紧急赶来的七十四军。然而,第九战区发给各集团军、各军的电报均被日军特种情报部门窃收并破译,让国军的军事部署暴露无遗,各参战部队被日军各个击破。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九战区损失惨重。七十四军同样受到了很大损失,连五十八师师长廖龄奇都被蒋介石以“临阵脱逃”的罪名枪毙了。事后,才发现这是个冤案。因为,廖龄奇请假去吉安结婚也罢,乘便转回老家祁阳省亲也罢,都在战役发生之前。何况,廖龄奇闻到败讯后,由祁阳驱车于途中赶上了部队。
1941年12月24日,日军纠集5个师团和其他一些部队,一共12万余兵力,在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的指挥下,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总结了第二次长沙会战惨败的经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制定了以诱敌深入后进行决战的部署,也就是“天炉”战法,即先进行逐次抵抗,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将日军引至长沙周围——“天炉”内,让其攻不能胜、退又不能脱身。趁其疲惫不堪之时,国军主力再从长沙周围地区杀出,截断日军后路,从旁侧击日军,长沙城内守军也杀出追击。后来,整个战事确实如薛岳所部署的那样发展。
第三次长沙会战,历时23天,共毙伤日军5万以上。姜立诚说:“当时第三次长沙会战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在国际上影响很大。全世界同盟国家捐献了不少慰劳物品。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等都兴高采烈地赞扬薛岳将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是位年轻的好将领。”
1942年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后,姜立诚被第九战区通令嘉奖,晋升为参谋处第二科准尉司书,工作是誊写、出版每日情报。同年,他由重庆军委会备案立档,正式成为一名抗日军官。
1943年11月,日军向湖南西部进犯。进犯中,日军公然施用鼠疫病毒,使得常德一带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毒害。保卫常德的国军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在坚守一个多个月后,只剩下几百人,然后突围。常德失守后,师长余程万被判刑。这一年,姜立诚晋升为准尉四阶司书。
1944年5月,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打到后来,长沙失守。在姜立诚看来,第四次长沙会战国军失败,其中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军队指挥者判断失误:没有发现日军的战役决心——孤注一掷,将看守东北的关东军都调来了;没有发现日军改变了以往战法,采取的是“剪击战术”,从洞庭湖大迂回,向南经华容、安乡、沅江、益阳、宁乡,进至岳麓山,从岳麓后山包抄过来,连第九战区设在岳麓山的前线司令部都被抄了。
司令部被抄被迫突围
司令部被抄之事,姜立诚说得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
姜立诚说,当时正是晚上,中将参谋长赵子立(解放后曾任第五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负责前线总指挥,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等已撤至了郴州。当时,姜立诚正与少将科长周权生及参谋部同事刘志诚、杨仲明在指挥部内工作,突然听到外面响起了声音:“口令。”可是对方回答错了,指挥部内的人知道情况有变,当即收拾东西,命警卫连立即组织突围。“突围时,一个连保护指挥部人员撤退。在撤退的过程中,没有遭遇日本兵。”赵子立身体不是很好,警卫连的士兵就轮流背着他往湘江边上走。大家跌跌撞撞来到湘江边上的猴子石码头,从那里上船往湘潭方向划去。
“我们出来的时候,还有部队在抵抗。”姜立诚告诉我们,“由于要护送赵子立往南撤,我们坐的小船实施的是一保送一保。上一保接到后,送到下一保的地界上,便由下一保的人接着送。”
赵子立被迫突围后,退至衡阳继续指挥衡阳保卫战。衡阳守军第十军在军长方先觉率领下,与日军激战了40多个昼夜,给敌人以极大的杀伤,无奈寡不敌众,部队牺牲惨重。衡阳沦陷后,日军直窜湘桂,西达贵州独山。
姜立诚说,长衡会战失利后,赵子立退到郴州,不久即被蒋介石追责,送到重庆受审。1944年11月,姜立诚随司令部撤到郴州惠爱医院,不久又迁到汝城的土桥圩。
用自学的日语审问俘虏
长沙沦陷后,为打击盘踞各地的日军,第九战区的一些部队于次年四五月间化整为零,在湘、鄂、赣三省各地、县成立国民抗敌(日)自卫区、团、司令部,由各专员、县长兼任司令,在第九战区领导下打游击。
1945年4月,姜立诚被派到益阳五区抗日自卫司令部,任宁乡自卫区司令部参谋处上尉参谋。司令为谢声溢中将,副司令为陈敦和少将、宋品山少将。
驻宁期间,宋品山副司令率领10个大队向盘踞宁乡县城西的日军进击,俘获日军2名。原来,有一天,一个姓周的大队长带着四五个人,化装成买菜的挑夫,进城后径直走到两个站岗的日军面前。当时,鬼子正要举枪对准他们,可没等鬼子完全举起枪来,周大队长和一个姓沈的队员突然冲上去,用湿毛巾捂住鬼子的嘴巴,反背在背上就跑了出来。
俘虏抓回后,就开始进行审讯。军事法庭的法官主审,但他不会讲日语,于是姜立诚就客串了一次翻译官。姜立诚少年时读过日文,后来在司令部当文书,因工作需要又自学了日语。没想到这时派上了用场。审讯时,俘虏见姜立诚的日语还行,知道遇到了对手,只好实话实说,交代自己本是大学生,是被强行抽来当兵的,并回答了日军在城内的布防情况。两个俘虏经过审问后,被送往重庆。
姜立诚回忆说,1944年4月,日军占领宁乡县城,一直到1945年6月。这段时间里,自卫队不进城,日军也不出城,双方保持对峙状态。
回家后的日子有坎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结束。1945年9月3日,长潭地区举行受降仪式,姜立诚随宁乡云山司令部进驻宁乡县城,接受驻宁日军投降,清除伪军、汉奸维持会等。
宁乡受降后,姜立诚在《宁乡民报》发表社论《凭吊劫后的宁乡县城》(连载3天),深入揭露了日军侵略宁乡的万恶罪行。
1945年10月1日,全国抗日机构一律撤销,姜立诚被资遣还乡,回到益阳衡龙桥老家,当时他还只有22岁。
回到家乡后,亲戚帮他介绍了一个本地的姑娘,两人很快便办理了结婚手续。婚后,两人共育有5个女儿、2个儿子。
抗战结束了,姜立诚没有像其他老兵一样回家过起“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而是参加了医治战争留在湖南大地上的创伤的工作。1946年,结婚不久的姜立诚再次回到长沙,在湖南省公路总局担任总工程师助理,协助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石略(英国留学生,中国公路工程专家,湖南公路建设开创者之一)编印《湖南省被破坏公路修复计划书》。抗战时期,为了阻滞日军行动,湖南省几乎所有的公路都被我军挖断。因此,湖南省公路总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恢复这些公路,光是修编这个计划就花了一年时间。只是,姜立诚这一工作并没有坚持多久。1947年3月,太年轻的姜立诚想找一个好的差事,又进入了国民党军队,到南京陆军总司令部担任陆总军官队少尉队员。1948年10月,他又考取了南京陆军副官学校,在初级班第一期学习。南京解放前夕,随副官学校迁移至厦门漳州东美镇。1949年5月,为响应程潜和平解放湖南的倡议,他与贺业峻、韩玉衡、龙沛澄、曹桂芳、汤明耻、方绍犀共7人起义离校回湘,在长沙袁家岭报名参加陈明仁部队起义。6月6日,姜立诚回家探亲。不料,此时部队临时开赴浏阳普迹渡接受人民解放军整编。待姜立诚收到部队来信,事情已经过去5天了。尽管他步行追赶,但未能赶上部队,只好回到老家。这段经历,让他后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回乡后,姜立诚参加了迎解、土改和煤矿、水利、公路建设等工作。1950年成立“益阳县衡龙桥乡人民政府”,他被群众选举为乡政府干事。1951年底,他转到衡龙桥供销社工作。随着政治气氛越来越浓,姜立诚的人生也就坎坷起来。1953年1月,由于“伪军官”这段历史,他被“整”出了供销社。1957年7月,他又被定为“历史反革命”而被逮捕入狱,同年9月释放回乡。
“感恩国家,这是天大的荣幸”
2015年8月,姜立诚接到赴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通知。
接到通知后,姜立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感恩国家,这是天大的荣幸”,“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两党老兵一起受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京期间,他时刻都沉浸在兴奋中。他体会到了祖国的强大,看到了人民的自强,也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精神。特别是后者,让他的人生有了光辉的一段。
9月4日下午,他受阅后回到湖南。令他没想到的是,湖南老兵之家益阳团队派专车将他从长沙接回益阳。他体会到了社会对为民族作出贡献者的一种尊崇。
回到益阳的他,两个心愿更加强烈了:一是祝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二是希望找到更多的老战友,好好聊聊抗日的烽火岁月。为此,他除了练练书法外,就是读书,读的主要是抗战史料,为的就是从中发现更多的老战友的事迹。这些书是外孙尹小田买回的,自老伴早些年逝世后,姜立诚就被大女儿接到家里来住。外孙尹小田陪他赴京受阅,算是体味到了老人内心深处的“国家爱”“战友情”,也就把买书作为一种孝顺之道。据尹小田说,通过看书,姜立诚还真的又联络上了几个仍然健在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