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增长尚难抵消传统产能减弱的影响
2016-09-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8日就2016年第一季度工业和通信业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介绍了2016年第一季度工业和通信業发展情况,并与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一道,就信息服务、工业经济形势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现摘编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热点1:工业经济形势
前期的各项政策和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第一季度工业运行有一些明显特征。
记者:今年以来部分地区、行业走势分化明显,工业投资持续下滑,请问如何评价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今年工业运行首季开局良好,特别是一些改善的迹象十分明显,积极因素增多。这是各个地区和各个部门在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贯彻国务院指示和要求取得的成就。前期的各项政策和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一季度工业运行有一些明显特征。
一是工业增速在回升。3月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由1—2月份的5.4%回升到6.8%,比预期要好。同时,企业效益也在回升。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4%,改变了去年全年利润下降2.3%的局面,而且3月份的利润比1—2月份还要好。市场信心在回升。3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5%,这是自2014年1月份以来首次正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经回升到50.2%,这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上。
二是工业大省运行平稳,主要行业运行也很平稳,产销衔接也趋于稳定。工业大省江苏、广东、山东、河南的工业增速分别达到了7.7%、6.9%、6.7%和7.7%。从主要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增长势头平稳,增加值的增速比整体工业快1.3个百分点;电子行业保持在8.6%的增速。从产销衔接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了97.3%,比去年增加了0.1个百分点。另外,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互联网等新经济加快推进。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长9.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12.1%,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经过努力,高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的占比在逐年提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积极的信号。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在积极推进。轻纺工业虽然受到出口萎缩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年坚持推进轻纺工业的转型升级,一季度轻纺工业增加值仍然保持了6.7%的增速,轻工、纺织行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13.3%和6.4%。
但同时,也要看到工业所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需不足增加了稳增长难度,新动能较快增长还难以抵消传统产能减弱的影响,部分地区和行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外需不足对稳增长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和市场信心仍然十分脆弱,国际市场持续疲软,加大了工业产品出口的难度。一季度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3%,增速同比回落5.9个百分点,较大幅度下拉了工业增速。出口少了,工业增速还要保持合理的增速,国内扩大消费的政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尚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增速的回落和下滑。从一季度看,煤炭、钢铁、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同比是下降的,平板玻璃产量也仅增长0.5%。这些能源、原材料行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大大高于高技术产业。部分地区和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当前,比较困难的地区是东北、西北和部分资源型省份,比较困难的行业是采矿业、钢铁、建材等上游原材料行业。我们要牢固地树立底线思维,把这些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把应对准备做得充分一点,切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实现工业平稳增长。
热点2:《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于4月12日联合印发了五大工程实施指南。五大工程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记者:2016年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五大工程”,现在具体进展情况如何?
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于4月12日联合印发了五大工程实施指南,这是配套《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文件之一,旨在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施周期是2016年至2020年,明确了任务分工和2016年的工作安排。目前,五大工程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智能制造工程方面,一是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2015年确定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还将遴选6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形成若干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二是与国标委联合制定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三是建立中德智能制造标准合作机制。四是与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支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实验验证以及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模式应用。
工业强基工程方面,一是在2013年到2015年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体系化推进“一个中心、三个关键环节”的建设。二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一条龙应用计划,完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绿色制造工程方面,一是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包括组织推进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修订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品目录,组织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及“能效之星”产品评价。二是公布了首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单位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单位,发布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通则、标识等国家标准。近期,将会同财政部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方面,论证通过了国家动力电池创业中心建设方案,正在筹建国家动力电池产业联盟,还将在增材制造、机器人、石墨烯等领域开展研究。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方面,通过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方式,支持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试验工程及产业化项目,推动示范应用,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相关产业。
热点3:稳增长政策
去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有力地拉动了工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发展。
记者:从去年开始,政府提出了很多关于稳增长的政策和方案,现在这些方案进行的情况如何?工信部怎样评价这些方案对于稳增长的贡献?未来会出台哪些更多的方案来稳定中国的增长?怎么评价第三、四季度以后工业指标继续下行的风险?
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应对下行压力,保持平稳增长,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工业增速止跌回升,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
在投资方面,去年以来中央实行了一系列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效应非常好。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10.7%,比去年全年回升0.7个百分点,比1—2月份回升0.5个百分点。在投资拉动下,装备制造业等一些行业生产增速实际上是加快的。
在消费方面,这几年国家引导鼓励消费升级,在稳增长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去年10月份针对汽车产业的萎缩,及时出台了1.6升及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还有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鼓励政策,使汽车消费由降转升,今年一季度表现出良好态势。比如信息消费,一季度移动数据总消费同比增长1.3倍。通信器材类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8.9%。另外像轻工、纺织行业,在克服出口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国内消费刚性增长,拉动了这两个行业的平稳增长。
去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有力地拉动了工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发展。制造业的增速快于整体工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电子行业的增速快于一般制造业。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是6.5%,快于工业整体增速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速是9.2%,也快于工业整体增速3.4个百分点。同时,这几年我们坚持不懈地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產能,推动了行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清费减税、降准降息等政策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7.4%,改变了去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是85.36元,同比下降了0.41元,改变了多年以来同比逐年攀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