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郭一清
2016-09-10庄春贤
庄春贤
彭德怀与郭一清,一个家在湖南湘潭,一个家在江西信丰;一个是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是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在创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相识,并成为亲密的战友,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结下了深情厚谊。虽然他们在一起共同战斗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结下的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却穿越了时空,凝成了不朽的丰碑。1951年,彭德怀高度评价郭一清:“坚决勇敢、艰苦奋斗之精神,将永远留在人间,值得我辈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彭德怀向党中央写的申述材料中,其中有一段话还特别忆及这位40余年前的战友,赞誉郭一清为“群众领袖”,为他的牺牲“甚为痛惜”!
“信丰的群众领袖”
1970年,彭德怀遭到迫害,蒙冤入狱,他在狱中撰写的《自述》中赞誉郭一清“是信丰的群众领袖”。那么,郭一清是怎样成为信丰的群众领袖的呢?让我们一起追忆那如火如荼的艰难岁月。
郭一清,原名源锬,又名源鉴,号一清,1902年3月出生于江西信丰县游州堡一户农民家庭。1925年夏,他在赣州省立第二师范读书时赴南昌参加华中体育运动会。其间,由共青团南昌地委委员朱由铿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赣南籍第一个共青团员。回校后,他秘密发展共青团员,建立共青团组织,并被选为共青团支部书记。1926年冬,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省立第二师范建立党支部,任支部书记。
郭一清遵照党组织指示,以工农运动指导员的身份回到信丰开展农民运动。起初,他先联络当地的共产党员和工农积极分子,沟通感情,熟悉情况,然后分别召开城乡工农大会,宣讲革命道理,并介绍外地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动员大家组织起来,跟随共产党翻身闹革命。群众很快发动起来了,许多人要求加入农民协会,希望农会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群众要求办理的事情很多,甚至连家庭不和、婚姻不合也来找农会帮助解决。于是,郭一清东奔西跑,工作十分繁忙,有时整天泡在农会里,无暇顾及家里的事情,虽然他家离县城仅几华里的距离,但他很少回家。家里亲人有急事找到农会催他回家,他笑着说:“干革命哪能不牺牲一点自己的利益。”随即陪同家人到街上吃些面食茶点,打发他们回去。
1927年春,信丰正好闹饥荒,许多农民希望农会帮他们渡过难关。郭一清认为,农民的要求合情合理。他与其他党员商量后,选定一天,召开群众大会。他在会上宣传党的政策和农会的任务:“农会是为大家办事的,而今有许多农友饿着肚皮闹革命,我们作为工农运动指导员首先是要负责任的。”接着,他手一挥,激昂地说:“不是说一切权力归农会吗?我们辛苦种出的粮食为什么没有权力享用,要年年挨春荒呢?……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向土豪要饭吃,我家是自耕农,农忙时请几个短工,荒年放两担谷子,也是一种剥削。今天就先开我家的谷仓,如果有人觉得不好意思,那就算是借粮度荒吧!不过,可以老虎借猪——不要还的!”
郭一清的讲话,使会场顿时一片欢腾,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说:“郭一清真是我们农会的好领导,我们跟着他办农会,一定没错!”
郭一清家是自耕农,最多算个富裕中农,按当时的政策,革命是革不到他家头上的,但是为了广泛发动群众,为了给地主施加压力,他带头破仓分粮,照郭一清自己的说法:“革命先从自家做起!”
1927年2月28日,县公署企图压制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以抗交田赋为借口,扣押县农民协会主席李官濂。郭一清闻讯大怒,立即率领游州堡200多名农民直冲县公署大堂,指示年仅17岁的游州堡农民曾思玉走在最前面。郭一清与县知事史通进行说理斗争,驳得史通面红耳赤,挠头抓腮,哑口无言。史通理屈词穷,不得不毕恭毕敬地答应给李官濂披红戴花,并派人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欢送李官濂回县农民协会。这次请愿斗争,是曾思玉第一次直接参加同官府衙门的斗争。从此,曾思玉经常到郭一清家里去,并主动报名参加了赤卫队,跟着郭一清投身革命洪流之中。经过几十年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后,曾思玉成为共和国一代叱咤风云的开国中将。
在战斗中相识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郭一清组织信丰城郊六七百名农民举行暴动,遭国民党“清党军”血腥镇压,他自己也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暴动失败后,郭一清按照党组织指示,迅速转入地下斗争。10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赣南,开展了著名的“赣南三整”之一的信丰整纪活动。那时,郭一清担负联络任务,周密地安排了对起义军的接待工作。他的出色工作,受到朱德、陈毅的高度赞扬,临走时,起义军送给信丰党组织8支长枪1支短枪,并留下军中的张仁、吴英、陈夷坚3人在信丰开展革命工作。朱德叮嘱郭一清:“望尽快重新组建农民武装,进行农民暴动!”
自1927年10月中共信丰县特区委成立后,郭一清任宣传委员兼管军事工作。不久,参加过南昌起义的信丰籍人士肖凤鸣,被党组织派回信丰担任县委书记,领导农民运动。郭一清协助他宣传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积极组织农民赤卫队,领导信丰区乡农民协会开展年关斗争。斗争范围由县城郊区、西区、北区,波及全县大部分乡村,仅土墙背、苗子坑、黄坑庙等地就没收了土豪劣绅30多万斤稻谷,并分发给贫苦农民。
1928年2月23日,郭一清担任信丰农民暴动总指挥, 指挥各路暴动农民数万人,包围攻打信丰县城。这次农民暴动,不但震惊了江西的国民党反动派,就连上海等地的国民党报纸都惊呼:“信丰告急!”围城激战持续了十余天之久,由于暴动队伍武器少,火力单薄,敌我力量悬殊,暴动受挫。根据县委决定,郭一清带领部分暴动队员转入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当时郭一清在信丰崇仙黄柏山庵堂壁上题写了一首七言诗:“拔山盖世眼重瞳,垓下悲歌莫路寻。成败归天谁肯信,乌江自刎亦英雄。”这首诗充分表现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928年11月,郭一清任赣南工农红军第二十六纵队司令员,在信丰、安远、定南三县继续坚持开展游击战争。
1929年1月4日至7日,毛泽东在宁冈县柏路村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以及各县县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经过讨论,决定采取“攻势防御”战略,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以内线和外线相互配合的办法打破国民党军“会剿”,保卫和发展根据地。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从茨坪、小行洲等地向赣南进军。红四军途经定南与红二十六纵队会合。当毛泽东了解到郭一清部队纪律严明、深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情况后,就建议红二十六纵队配合红四军攻打安远县城。在行军途中,毛泽东接到安远县委的紧急情报:国民党军已在鹤子圩设下布袋阵。红四军立即改变行动计划,转向寻乌县前进。为保障红四军的顺利进军,毛泽东要求郭一清率红二十六纵队就地坚持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兵力。郭一清当即表示:“坚决服从命令,保证完成任务。”
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之后,留守井冈山根据地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于1929年1月30日遭敌四面围攻。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黄洋界、八面山等防御阵地先后失守。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军党代表滕代远按中共湘赣边特委决定,率领1000余人向遂川方向突围,2月9日到达大余新城,10日经信丰油山、九渡进入广东南雄界址,沿着红四军走过的道路抵达崇仙罗塘圩,去寻找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部队。
4月1日,红五军在瑞金与从长汀回师的红四军会合。接着,前委在于都召开会议,决定红五军重回井冈山,恢复根据地。随后,红五军绕道安远,抵达信丰安息(即今安西),与郭一清领导的红二十六纵队会合后,歼灭驻安息靖卫队,缴枪10余支。对此,彭德怀后来回忆道:红二十六纵队“有游击队六七十人,有梭镖和土枪。队长郭一清同志,是信丰的群众领袖,代远同志同县委接头时,决定郭随五军行动一个时期,再回信丰”。16日深夜,红五军与红二十六纵队途经信丰时突袭县城,因敌人防守甚严未果,红五军“经信丰县城以北,不意遭遇靖卫队三四十人,把他们全部消灭了,净是一些九响枪,交给信丰党了”。红五军随即撤离战斗,经太平围、牛冈圩抵黄泥排。
彭德怀根据在于都召开的红四军前委会议精神,把红二十六纵队编入红五军,组建为红五军政治保卫大队,由李寿轩任大队长,郭一清任党代表。此时,彭德怀与郭一清就成了上下级关系。1983年3月,原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和郭一清代表从此才见面认识,与他共事相处20多天。他对人热情和气,平易近人,工作有魄力,在战场上表现很勇敢。”郭一清跟随彭德怀向井冈山挺进,经过20多天的长途跋涉,于1929年5月2日胜利抵达井冈山大小五井,与在湘赣边界坚持斗争的红军独立第一团会合。
情谊永留人间
为了提高新战士的政治军事素质,郭一清经常给战士们上政治课,用生动的事例,通俗易懂地讲解红军的性质、宗旨、纪律,以及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常说:“军令如山,军纪如铁。一个革命战士不仅要具备智勇双全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无条件地服从军令军纪,否则就算不得一个好战士。”在他的教育下,战士们的军政素质有了明显进步,每到一地,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在彭德怀领导和指挥下,郭一清英勇果断,大智大勇,立下了许多战功,得到彭德怀的赞誉和战友们的称赞。1929年12月,郭一清调任红五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党代表。1930年6月初,根据中央指示,彭德怀在湖北大冶殷祖镇,宣布将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郭一清转任红八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6月中旬,成立红三军团,下辖红五军和红八军,郭一清仍任红八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7月中旬,彭德怀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的规定,宣布将军以下纵队、支队改为师、团建制,其中红八军辖第四师、第六师,郭一清任第六师政治委员。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郭一清出入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英勇杀敌。7月22日,红三军团在湖南平江召开誓师大会,包括群众有10万人参加,彭德怀发表讲话,号召军民立即攻打长沙,命令郭一清率部为先锋。郭一清召开了会议并作了动员讲话,战士们情绪激昂,斗志旺盛,积极做好战斗准备。国民党湖南省主席兼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得知红三军团准备攻打长沙的消息后,急调国民党第十五师第四十五旅及第十九师第五十五旅等部共7个团的兵力,由第十五师师长危宿钟指挥,分3个梯队,由长沙向平江进犯。
25日,在晋坑一带,郭一清率部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在红五军、红八军夹击下,歼灭敌第五十五旅1个团,俘团长侯鹏飞以下1000余人。26日拂晓,红军乘胜前进,但是敌人在浏阳门外设置了两道封锁线,第一道封锁线设在金井一带。敌我双方在第一道封锁线阵地上反复冲杀多次,枪炮声响彻山谷,战斗异常激烈,关键时刻,郭一清身先士卒,手举驳壳枪,大声呼喊:“同志们跟我来,冲上去消灭敌人!”在他带领下,战士们奋勇杀敌,突破了敌人的阵地。可是,在追击敌人时,郭一清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战士们怀着满腔愤怒,高喊着“为政委报仇”的口号,勇猛地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27日,红军攻占长沙,宣告长沙解放。彭德怀得知郭一清壮烈牺牲的噩耗后,久久无语,两眼泪花闪烁。他亲令厚葬郭一清,把他同其他牺牲的战士一道埋在浏阳门外七里巷附近一个秘密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率部担负修复宝天铁路的任务,1950年秋他抽空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信丰探亲,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母亲。这时,郭一清之子郭兴让向曾思玉询问父亲郭一清的有关情况,并写了一封信,请他转呈彭德怀首长。曾思玉对此事十分重视,吩咐秘书一定要保管好这封信。1951年2月,第六十四军奉命赴朝作战。同年9月4日,曾思玉到志愿军总部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乘机询问彭德怀:“当年攻打长沙时郭一清是怎么牺牲的?”并将预先装在口袋里的这封信面呈彭德怀。彭德怀看完信后,沉思良久,把信折好,放到口袋里,饱含深情地说道:“郭一清是1930年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时壮烈牺牲的,他打仗非常英勇。他不但是信丰的群众领袖,而且是部队优秀指挥员,他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天晚上,彭德怀即在防空洞的油灯下给郭一清之子郭兴让写了一封五页信纸的复信,交给曾思玉。这封回信的内容如下:
兴让同志:
昨晤曾思玉军长告我,一清同志之母亲健在,并有继承其革命事业者兴让儿,闻之甚为欣慰!
兴让,你的父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信丰县委领导者,是我之战友。红军第八军之团政治委员,于1930年7月下旬打长沙时光荣牺牲,安葬于浏阳门外七里巷附近。当时因环境险恶,为免于(敌人)掘尸故未立碑,与其他牺牲同志埋于一起,日久难以辨别。惟一清同志为中国人民事业坚决勇敢、艰苦奋斗之精神,永远留于人间,值得我辈学习!
并遥祝老太夫人健康,兴让同志努力学习,继承你父亲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事业!
致以
同志之礼!
彭德怀
1951年9月5日
从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彭德怀对郭一清的深情厚谊。对彭德怀信中说到郭一清牺牲后,没有立碑的事,曾思玉一直记在心上。1996年8月曾思玉老将军专门致信赣州地委和信丰县委,建议在信丰县修建郭一清烈士纪念碑。2001年6月26日,曾思玉老将军回到家乡,与信丰县委领导交谈,又提及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建议修建郭一清烈士纪念碑。信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曾思玉老将军的提议,组织有关部门在县城南山岭信丰烈士陵园内,修建了由曾思玉题写碑名的郭一清烈士纪念碑。从此,郭一清的英雄事迹光耀千秋,而彭德怀与郭一清的战友情谊亦将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