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11”十五年,美国人悲观谈反恐

2016-09-10

环球时报 2016-09-10
关键词:世贸中心恐怖袭击纪念

●本报驻美国、埃及、俄罗斯记者 孙卫赤 韩晓明 柳直 ●王会聪 ●本报记者 谷棣

两位总统候选人之间“互黑”的骂战并没有冲淡美国人纪念“9·11”十五周年的沉重氛围。美国媒体近日反思和怀念文章“连篇累牍”,政府和民间的各种悼念活动也陆续开展。在华盛顿里根大厦,现任国土安全部长杰·约翰逊和美国首任国土安全部长汤姆·里奇8日主持了一场题为“15年后,我们更安全吗”的讨论会。“9·11”当天,纽约世贸中心遗址会有纪念活动。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日将在五角大楼就“9·11”十五周年发表讲话。在“9·11”阴影下,恐袭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们已长大成人,在他们追忆父辈时,美国舆论意识到,如果简单地认为这场反恐战争“将是一代人的斗争”,那么“我们错了”。

“纽约的DNA和难忘的味道”

“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面对,特别是第一个5年是非常困难的,但一旦过了第一个5年,就变得好多了。”15年前的9月11日,弗洛伦斯从世贸中心南塔的77层成功脱险,但她的同事并没有她那么幸运。当被美国媒体问及如何纪念“9·11”十五周年时,退休后在“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做些事情”的弗洛伦斯说:“9月10日先庆祝我金婚,9月11日再纪念‘9·11十五年。”

纽约再无世贸中心双子塔,取而代之的是在世贸中心原址修建的“9·11”国家纪念博物馆。一场名为“无法想象的描绘”的美术展将于12日在这个特殊的博物馆开幕,对13位美国艺术家围绕“9·11”题材的创作,评论称“记录美国历史上这黑暗的一天和抚平恐怖袭击创伤已成为纽约DNA的一部分”。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门口还升起一面失而复得的美国国旗。“9·11”那天,有3名美国消防员在废墟上升起一面从附近游艇上取下的国旗。摄影师捕捉到的这一镜头,成为美国面对灾难时仍不屈不挠的象征之一。但数小时后,该旗帜就不知所踪,近日科研人员通过比对旗帜上的尘埃成分才重新确认它。一名退休的纽约警察接过这面旗帜时,将它放到脸前闻了闻说:“这就是我从那天起一直铭记的味道。”

对美国人来说,“9·11”发生时的不知所措,和事件留下的痛苦“味道”都无法忘怀。近日,很多在“9·11”恐怖袭击中失去亲人的美国青少年都在谈自身感受。在“9·11”国家纪念博物馆网站上,一篇题为“15年后:纽约消防局遇难军官的女儿创伤在愈合”的文章很感人。“9·11”事件发生时,文章作者凯特琳只有10岁,她的父亲——纽约消防局消防队员约瑟夫在那天永远离开了她。凯特琳回忆童年时,讲到爸爸在客厅跳舞,看着她玩过山车,以及他如何热衷于社区生活。她还讲述了与在“9·11”那一天失去亲人的孩子们参加训练营的生活,通过5年的集体生活,他们不再是媒体标记的“9·11孩子”。如今已是一名学前班老师的凯特琳说,这15年她在努力愈合创伤,也在反思,“尽管社会有分歧,但我们必须具备走到一起的能力,这就是聆听、学习和接受彼此”。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组织了一次“怀念”活动,受邀的10位青少年在“9·11”事件中失去父亲,其中5人甚至对父亲没有什么印象,有两个还是遗腹子。对恐怖分子,他们最想说的是:“你们输了。”帕特里克当时只有2岁,他时年32岁的父亲在世贸中心北塔105层遇难。现在这个17岁的孩子很自信地说:“美国已经重建,现在的我们比当时的我们强。当我们有种美好感觉时,就知道恐怖分子失败了。”

“我们曾认为这将是一代人的斗争,但我们错了。”9月8日,曾在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中担任国家安全和反恐协调员的反恐专家理查德·克拉克以此为题,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网站撰文。“这场反恐战争将持续多久”已被美国人问了15年。理查德说,“9·11”五周年时,小布什将这场战争称为“具有决定意义的21世纪意识形态斗争,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但现实是:拉登及其大部分高级头目已在2011年5月被美军击毙,但该组织远未消亡;“基地”组织的“衍生物”——“伊斯兰国”(IS)正在制造大规模恐怖活动;塔利班正在复活;欧洲存在安全软肋,法国和比利时遭受的恐怖袭击即是明证;美国本土也存在各种风险,作为许多人拥有枪支的3.2亿人口大国,美国总是存在着遭受小团伙或“独狼”攻击的风险。理查德担心,只要国外存在活跃的恐怖组织,“在美国发动另一场‘9·11”将永远是他们的目标。美国《大西洋月刊》8日报道称,据皮尤最新民调显示,如今4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比2001年更容易遭受恐怖袭击,该比例创下15年来的新高。

在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县县政委员安东诺维奇近日以“纪念爱国日、缅怀遇难者、重新准备”为题撰文,呼吁民众要及时报告发现的可疑人物和事件。《旧金山纪事报》网站8日刊文称,尽管已有大量纪念书籍和纪录片,但好莱坞仍然没有拍出一部最可靠的、能让家长和教师帮助孩子们了解这一事件全貌的作品。

15年来,94名美国人被本土“圣战分子”杀害

美国《赫芬顿邮报》8日刊文称,美国本土遭受外国恐怖分子袭击的可能性不大,如今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变得更激进的年轻美国人。新美国基金会的研究显示,过去15年来,共有364名“圣战分子”被起诉或在发动袭击时被击毙,其中近80%被证实是美国公民或美国永久居民,自“9·11”以来,这些本土“圣战分子”已在美国造成94人死于非命。

美国“9·11”事件调查委员会联合主席基恩7日批评美国反恐陷入僵局,耗费巨资,但流于“表面文章”。这个跨党派的调查委员会认为,目前全球安全形势比“9·11”发生时还要危险。还有舆论担心,美国两个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反恐问题上毫无经验,希拉里在应对美驻利比亚班加西领馆遇袭事件时“极端草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和基恩认为美国反恐‘不及格差不多,我给美国过去15年的反恐表现打个差评。”他认为,“9·11”恐怖阴影中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除。李伟认为,美国虽然没有重大恐怖袭击,但波士顿爆炸案、时代广场爆炸案等小袭击不断。

美国的反恐战争也遭受盟友的批评。英国《卫报》网站8日刊文说:“‘9·11过去15年,为什么许多人感到更不安全?”美国穆斯林群体在美国还受到排斥,甚至人身攻击。俄罗斯“卫星·观点”最新民调显示,大部分德国(74%)、法国(65%)和意大利(63%)居民认为,美国的反恐措施没有让世界更安全。

美国只在本土强化反恐,在国际反恐战线上日益孤立。谈到美国打造的反恐联盟,李伟认为,在欧洲盟友遭遇越来越多的恐怖袭击时,美国缺少作为,加大了彼此间的裂痕。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反恐合作也不协调,让恐怖势力得以从中东向东南亚等地区渗透和蔓延。但李伟也表示,美国最近将“东伊运”列为恐怖组织的做法,是值得认可的。

15年来,“9·11”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族群分裂仍可找寻。美国《每日野兽报》8日刊登穆斯林作家迪恩·奥贝达拉的文章称,15年来,人们仍有理由为这个国家的穆斯林处境感到绝望。各种迹象和民调数据都显示,美国人对穆斯林的态度令人忧虑,特朗普和其他右翼政客更是公开妖魔化穆斯林。迪恩写道:“我曾亲眼看到双子塔倒塌的废墟。2001年9月10日,我入睡时还是一名美国白人(其父为阿拉伯人,其母为意大利人),但到了9月11日,我已成为一位令人憎恨的少数族裔。”

美国坚称“反恐战争核心是意识形态”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国家反恐中心主任尼克·拉斯穆森承认反恐工作正变得越来越难,如许多极端分子通过智能手机交流爆炸方式并使用强大的加密技术。美国官员还表示,反恐战争的核心是意识形态,但就打击IS和“基地”组织吸引同情者的宣传攻势而言,美国没有取得进展。据美国国防部官员9日透露,为配合伊拉克部队打击极端组织IS以及收复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美国近日已向伊增派400多名士兵。目前,美驻伊人数超过4600人。俄“局部政治中心”网7日发表题为“美国应放弃军国主义对外政策”的文章称,“9·11”事件已过去15年,美国比从前在全世界更多地介入暴力冲突之中,且没有结束的迹象,因此,美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外交政策,吸取小布什总统“不谨慎”的教训。

“美国的反恐战争已打了15年,耗费巨大的资源。这个问题撕裂着美国社会,还把它拖入泥潭。”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赛义德·拉文迪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这些年的反恐“治标不治本”,事实上并未真正铲除极端思潮的源头。“维基泄密”事件和“棱镜门”丑闻更是将美国情报部门针对外国甚至本国公民的种种监控行径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赛义德说,“美国政府对于其发动空袭导致一些国家平民伤亡有刻意隐瞒和冷处理的传统。”他认为,极端势力与温和反对派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这让国际社会有针对性的反恐活动难度越来越大,也让美国焦头烂额。▲

猜你喜欢

世贸中心恐怖袭击纪念
特别的纪念
新黄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系列恐怖袭击
恐怖袭击
英国警戒级别提到“次高”
浅析青岛世界贸易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