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与思考
2016-09-10罗耀文
罗耀文
安定区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与思考
罗耀文
随着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及马铃薯总量的扩张,马铃薯在集中上市,运输压力、价格波动,供需不平衡等各方面矛盾日益显现。为了让农民掌握销售主动权,防止集中上市造成的价格下滑,使企业实现达产达标,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目的。安定区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把贮藏体系建设作为延伸产业链条,化解各种矛盾的主要措施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区马铃薯贮藏窖建设情况
从2004年起,安定区把贮藏设施建设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深挖窖、广积薯、均上市、保加工、稳价格、增收入”的工作思路,将贮藏设施建设列入乡镇和部门目标管理内容,由区农业局负责抽调干部下乡蹲点抓落实。区、乡、村、社、户齐抓共建,龙头企业、经销协会、合作社、种植和贩运大户、千家万户融为一体,将贮藏体系建设作为平衡市场需求,延长销售时段,化解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矛盾的突破口和主要措施,积极开展贮藏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1 000吨以上的大型贮藏库135座;100吨以上的中型贮藏库664座;10~60吨贮藏窖2 329座,10吨以下农户小窖16.18万眼,总贮藏能力达到70万吨,形成了“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千家万户”的贮藏体系,发挥了贮藏设施淡贮旺销、均衡供应、稳定价格、促农增收的作用。
二、项目助推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与发展
2012~2015年,安定区依托农业部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项目,共计投入项目资金8 697.3万元,其中农产品初加工补助中央补贴资金2 899.1万元,农户和合作社自筹资金5 798.2万元,在安定区19个乡镇158个村1107户和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新建10吨马铃薯贮藏窖695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0.7万吨以上;新建20吨马铃薯贮藏窖863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74万吨以上;新建60吨马铃薯贮藏窖771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4.6万吨以上;共计新建马铃薯贮藏窖2 329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7.04万吨以上。项目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
一是实现了均衡上市。项目实施极大提高了马铃薯贮藏能力,缓解了因集中上市造成的运输压力、价格波动、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二是提高了贮藏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2012~2015年项目建设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7.04万吨,按贮藏不足损失15%计算,可减少因贮藏不及时损失1.06万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 183万元。
三是逐渐形成安定区二级马铃薯销售市场。安定区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组织项目规划和建设,在乡村道路交通便利的地方,修建马铃薯窖群,形成覆盖安定区各乡镇的二级马铃薯销售市场,在马铃薯收获季节,通过贮藏、销售、再贮藏、再销售,每年销售能力可达15~20万吨。
四是贮藏窖建设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马铃薯种植大户产生与发展。由于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解决了马铃薯贮藏难的问题,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热情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安定区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马铃薯种植大户已发展到83家,50亩以上种植户达1 0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我区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贮藏能力不足。虽然安定区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有贮藏能力达到70万吨以上,但近年来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达到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年鲜销马铃薯30万吨,年马铃薯贮藏量仍然在100万吨以上,而目前我们70万吨贮藏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马铃薯贮藏的需要。
二是地方财政投资不足。安定区近年来马铃薯贮藏窖建设主要以国家补贴项目为主,安定区有限的配套资金主要倾斜于马铃薯良种补贴,而无力投向马铃薯贮藏窖建设。
三是标准不高。在马铃薯贮藏窖项目建设中,由于有补贴资金做后盾,贮藏窖建设者都能按照项目要求建设成高规格、高标准的贮藏窖,但周边项目辐射区域建设者由于资金缺乏、人力缺乏等因素,建设的贮藏窖无论规格标准都大打折扣,有些建设者还按照传统做法挖出“罐罐窖”和“窑窑窖”,贮藏设施仍然简陋。存在容量小,通风不良,烂窖率高,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贮藏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是加工不力。精深加工能力有限,竞争能力较弱。大多数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档次较低,变性淀粉的研发生产滞后,设备改造更新滞后,生产工艺较为落后,加工深度不够,淀粉提取率较低,产品质量等级较低,生产成本高,企业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四、工作思路及方向
安定区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与发展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定位目标,充分依托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的基础优势,努力把安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商品薯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仓储四大基地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集散、技术研发、产品宣传展示五大中心,打造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总产达到160万吨以上,贮藏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
一是加大贮藏窖群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国家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配套建设马铃薯贮藏窖设施。通过项目补贴,集中建设,在每个村都要集中建设一个500吨以上的马铃薯贮藏窖群,保证马铃薯贮藏窖群建设的村级全覆盖,完成村级马铃薯交易市场建设,促进马铃薯交易,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动员千家万户新建或改造3~60吨贮藏窖。积极争取国家对马铃薯贮藏窖建设补助资金,配套地方财政资金做好全区新建或改造3~50吨贮藏窖工作,力争到2020年新建或改造农户3~60吨贮藏窖10 000座,新增种薯贮藏能力15万吨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加工业。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改造落后设备,降低能耗,政府扶持等措施扩大马铃薯淀粉加工规模,提升马铃薯精深加工能力,从而降低马铃薯贮藏压力,提高马铃薯产值。
四是加大培训宣传力度。结合国家马铃薯贮藏窖项目建设及全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印发了马铃薯贮藏窖建设宣传材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宣传动员、在项目建设的辐射带动下,逐步提高农民建设马铃薯贮藏窖的积极性,提高贮藏窖建设水平,完善我区马铃薯贮藏窖建设体系。
(编辑:刘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