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国到强国,未来的苹果如何做?

2016-09-10孙建设河北农业大学编辑周蓉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枝子生草果树

文|孙建设 河北农业大学 编辑|周蓉

从大国到强国,未来的苹果如何做?

文|孙建设 河北农业大学 编辑|周蓉

一个经典的研究结果表明,矮化的砧木能够用于果实的同化产物分配,高达76.8%,而乔化还不到一半。最新的一个研究是用嘎拉苹果做实验,也得到相同的结论。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却称不上第一强国,从总体上看,其素质和生产力水平与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差距依然很大。从大国向强国迈进,苹果产业界要解决三个问题:

问题一:怎样种?

栽培制度要革新——目标由“乔”变“矮”

“乔砧密植”是中国苹果栽培的一个创举,我们足足用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我们用我们的劳动、用我们的肥料,收获了除苹果外大量的副产品,比如柴火。但从世界的发展方向来说一定要从乔化走向矮化。为什么一定要来这样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如图1,一个经典的研究结果表明,矮化的砧木能够用于果实的同化产物分配,高达76.8%,而乔化还不到一半。最新的一个研究是用嘎拉苹果做实验,也同样得到相同的结论。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生产目标是以获得果实为目的,矮砧是一定要推行的。

80矮砧 实生砧7076.8 60)(%50质40物45.1 40.9 干302010014.514 8.7果实 叶片 枝干

所以,我们要未来怎么做?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用矮化的栽培模式。

树形构建要合理高效

只是矮化砧还不行,还得适宜的矮化砧。如何构建合理、高效的树型?

培养选择。要想构建合理高效的树形,首先从苗头开始就需要抓起培养。在栽上果树的第一年,技术层次上只有两点,能够把握住了就够了:第一、干足够的高;第二、分枝足够的小,具体怎么去做?要让分支足够小,你必须让它枝子多,就像养一个孩子如果养瞟了,几个人追着他都不吃饭,要是有八个孩子呢?一小碗,一群小孩在这儿盯着,他怕来晚了就没了。养枝也一样,养三个枝子每个分支一定都很大,养八个枝子分支肯定是小枝子。我自己栽培的二年生的树种,55个枝子,因为足够多,所以分支都不大。那怎么才能多呢?我个人有一个专利产品,能够实现定位发枝,枝枝有用,想在哪里出枝,就点哪里。

当果苗成长到第二年的秋季落叶以后,就完成了一个蜕变,来年春天必然繁花压枝。这时,培养变为了选择,从原来一开始的定向培养,变为更多的分枝可以选择培养,可以挑着最靠谱的留,自由度大了,培养树形的时间也就大大缩短。

个体群体。想留谁留谁,那特别有成就感,可以说能够实现我的果园我做主,绝对不能让老天爷做主。老天爷又不投资,又不干嘛的,你跟他搭伙,还不能跟他较劲,所以最好跟他剥离。掌握了选择的权利,才能构建出高效的生产系统。

把个体的培育变成群体的培养。一棵树、一棵树地盯着,错了,我们要一行树、一个果园地说事儿。尤其在一行树上,哪里植的少点,哪里植的多点,都是一个结果单元,不要简单去计较这儿那儿缺枝了的,而是让它完成一个整体的、高效的生产系统就可以。

多级单一。我们已经谈到了,把原来的主枝分枝、侧枝枝组这种好多级次营养的再分配变成一枝一干两级的话,我们在营养分配的调控方面就变得非常自主。

平面立体。把平面结果变成垂直结果。可以想象一下,当果树长到三米五以上,树与树之间的行间通道打开了,这个空间就可以留给人、机器甚至是光。这是一个用光或者说群体生态构建的问题。

微观宏观。我们原来将很多经历用于关注细节。以修剪为例,学者与技术员们为了确定修剪的长度要做研究、做实验,他们关注的是效果;而果农关注的是效益,多剪俩芽或者少剪俩芽后究竟对产量有啥影响?而对一个产业的基础诉求,远不是那么回事。所以要把微观的东西升级到宏观的调控。当我们得到了一个合理的、高效的基本分枝段以后,我们才发现未来的事情很简单;当得到一个良好的质量以后,我们再促进高效转化,承载产量便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除了以上几点,果树的更新也更简单了。当只有三大分支时,一次更新至少损失15%到20%的产量。跟人事部定的规矩一样,只要到年龄了就得退休,现在每年每棵树上最大的两根分枝不管它站位是什么样都会被去掉,只要能保证第二年又是一条“好汉”,又能形成花芽,这就够了。当每年都去掉两个最大分枝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树上都是可掌控的小枝。不要顾忌这个枝贡献很大,让它再干一年,不要。只要是长成最大了,咔嚓去俩……如此,十五年才轮一圈了,轮第二圈还轮不完就刨树了,所以不要吝啬一个枝,该去的就去,去了就有。

以水调控为核心的土肥管控技术

A水分管理:补水、节水、控水

水分管理先从起垄开始。不管土地肥沃与否,先把表层土壤起到一个垄上,营造出营养相对富集的区域。再把果树种到垄上,在其表面附上你一年想施的足够分量的有机肥,八方、十方随意,这一定能提高你肥效的三倍;在有机肥的上面放上两条滴灌带,然后滴灌带的上头盖上一块既透气,又能轻度避雨的园艺地布,这就完成了果园灌溉系统。

春旱不降雨,打开滴水就能可以。另外垄和布能使地温较快回升,增加早春的春梢的生产量;到了雨季,地布又起到了避雨的功能,果树根区就会相对不积雨。

B肥料供应:粗肥表施、精肥水肥一体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机肥“粗粮”放在了表面,而“细粮”精肥则通过滴管施给果树。肥到哪儿,根系就会跟到哪儿,当滴灌的量只控制到根区,滴到哪儿,根就一定跟着去找肥去。这样的话,就把根系从原来的一米多深,甚至更深的根系,全部又使它长到浅根系。这个浅根系受制于滴管也就在我们的股掌之中了,让它长,它就能长,让停,就一定能停。传统的方法,这一点是做不到的,甚至你让它长,你都没能力,让它停又绝对停不下来。而这种新方法也能够大大降低修剪的工作量。

C土壤管理:行内覆盖、行间生草

果园的行间一定要生足草。我可以告诉大家,从来就没有杂草,草都是有贡献的,只是要看你利用的方式。如果你要说为了漂亮一些,就是有点形象工程的味道,那你就按国外的,人工种草。如果你是为了更环保一点,就要自然生草,这地方本地草种有什么,你就让它长什么。当然如果你要搞形象工程真要种草的话,要坚决杜绝鼠茅草。鼠茅草是跟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极度矛盾的一个草种,虽然早春给人一抹绿色,让人赏心悦目,可你知道吗?早春的干旱使这些草还在土壤当中争夺水分。而到了雨季,它就枯黄了,不能帮助把土壤的水用生物水的方式给蒸散掉,反而在那儿赖着,把水堵死,大大增加了土壤环境的水量,导致果树旺长。

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对不断翻耕的土壤和种草的土壤进行比较,实验在一米八的地方埋了一层的管子,来截留表层土壤渗透下来的东西,然后他们惊奇的发现,种草的土壤当中滞留的营养是最高的。为什么?因为这些草根以最快的速度储获了土壤在矿化过程当中分解的任何营养,变成了有机态保存,即使一条死掉的根,也起到了通道作用。所以这种土壤结构,英文给它定位叫livingsoil,是有活力的土壤,是有生命的土壤。而我们不断的去翻腾它,给它搅动这个土壤,是破坏土壤发育的一个过程,我们勤劳的人民就是这样不断加剧我们土壤的恶化。

全世界除中国外,几乎99%的果园是生草栽培。除此之外,生草还缔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微生态环境,当各种微生物培植的丰度都很高时,它们就找平衡了,你就站在地头上,喝着茶水看热闹便行,不用再去杀菌。

生草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下雨后,最需要打药的时候,机械装备能够安然无恙地作业,但当把它除去,什么东西都很干净的时候,机械基本上是进不去的。

要引入果园现代装备技术

当前农业用工占果品生产投资的41%~47%的时候,不同的地区可能还有点差异,但普遍至少都是三成以上。这样大的成本,造成我国苹果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成本,这也就是国内产能过剩的同时进口却不减少的原因之一。

怎么降成本?就要引入果园现代装备技术。所以未来的产业,需要用装备代替人不愿意干的事儿、技术要求高的事儿、作业容易程度不一致的事儿。

一个极具商业价值的品牌

除了以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生产变革外,我们还要把一个原来的土特产变成商品。当然在我们销售的时候,需要不断地赋予它文化内涵、功能内涵。要实现这样一个蜕变,我们就要提出一个的问题谁来做这个事儿?

问题二:谁来做?

谁来做?首先要回答苹果产业化主体是谁:是以家庭为单元的果农?是比较效益催生的投机者?还是国家支持培育的龙头?

现在农业的三个经营实体:一是专业合作社,通俗讲就是互助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然而如今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多是老人,依照他们的年龄,基本上还能干五到十年,让他们去研究未来中国苹果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家族式的家庭农场,我们叫情感互动型的互助组,优点是管理成本低,缺点是老者未必都是睿智的。三是以一些社会资本和企业入驻的专业大户。企业化经营农业必须具备五大成功要素;即适宜的土地资源、足够的资金保障、先进的技术支撑、企业化经营理念支撑,以及强有力的市场化产品开发能力。

问题三:前景如何?

首先,是直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如果我们的所有政策都是维护一个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状态,那迟早要被国外竞争打垮。生产效率低、资源高耗、环境不友好以及综合成本过高的落后生产方式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我们的预警是你准备好了吗?

当前,苹果产业结构调整预期良好,产业链技术支撑强劲,惠农政策也频频出拳。就目前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如果你做的足够好,国家自然会在各方面支持你。

猜你喜欢

枝子生草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香樟树上的祷告虫
会翻身的长生草
花儿与梦想
沂蒙山区果园生草技术
自然生草可提高南丰蜜桔果实品质
远去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