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视角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2016-09-10王敏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ESP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现状,在ESP教学模式下,从合作教学,参与培训和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三个方面和提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有效途径。
关健词:高职院校 教师发展 策略
一.ESP教学模式概况及发展趋势
1.ESP教学模式概述。ESP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简称,是指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ESP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某种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即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来阐述某专业知识的能力。
2.ESP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发展趋势。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由于ESP教学模式指向明确,专业性突出,强调实用,成为了培养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的必然方向。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在不同教学领域开设了不同的ESP理论教学,以笔者所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共计12个院系66个专业中共有28个专业在不同学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比如水利英语、测绘英语、财经英语及商务英语,有些院系还将商贸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基本技能课程。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完善,大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都采用了ESP教学模式,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有了统一性,但师资建设的迫切性也逐渐凸显,其中ESP教师发展问题尤为突出,制约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缺乏ESP专业知识。部分高职院校ESP教师是本校英语教师,他们听力口语俱佳,熟悉英语语言规律,有丰富语言教学经验,但知识结构单一,不具备跨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开展ESP课程教学的时候,只能注重词汇、语法语言知识讲解,一旦接触到ESP专业知识只能照本宣科,教学限于纸上谈兵,遇到实质性的问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2.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缺乏外语能力。有些高职院校从外语水平较佳的专业课老师中选择ESP教师,这些老师擅长专业知识教学,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但他们的英语水平以及英语能力发展并不平衡,发音不够标准、听说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在授课中基本上都仍采取“翻译+阅读”的授课模式,师生缺少有效的课堂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少有机会练习听说技能。
3.英语教师转向ESP教学的意识淡薄。ESP英语教学是跨学科教学,很多英语教师在角色转换中在思想以及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他们在日常教学中缺乏长远的目标,在教学中缺乏自信心。此外大多高职院校没有ESP专业英语教研室,ESP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知识和行业交流,没参加过相关社会实践。
三.ESP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有效途径
1.鼓励教师合作教学,构建学习型合作团队。在ESP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师根据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合作,组建知识结构层次合理的学习型合作团队,共同承担ESP教学。在合作教学中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材料,取长补短,满足学生同时学习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同一团队的教师专业方向统一,学习动机明确,目标一致,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能够更好实现团队教学目标。
2.学校政策扶持,鼓励英语教师积极参加ESP教学培训。英语教师根据院校专业设置和ESP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自ESP专业英语研究方向,开展校本教研。学校也应当提供政策保障,在专业实践环节上开拓校企合作渠道,让英语教师教师有机会到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参与生产实训过程,增加实践能力。学校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各种形式短训班,或邀请ESP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学校还应对本校教师进行自主培训,定期组织ESP教师互相听课,参加ESP交流会等活动,为其提供学习机会。
3.培养英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公共英语教师转变为ESP教师,这种角色转换是一种必然。ESP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广泛阅读ESP专业书籍,系统学习ESP专业理论知识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促进自我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与时俱进拓展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f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7.
[2]刘黛琳.高职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
(王敏,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