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步入快车道

2016-09-10本刊编辑部

时代金融 2016年1期
关键词:云南省跨境云南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云南辖内农业银行与越南商业银行就以互开本币账户方式开通边贸本币结算业务,其首创的“河口模式”成为中国最早的边贸本币结算模式。2010年6月,云南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人民币跨境使用实现了从边贸人民币结算向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华丽转身。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走过的道路从最初的艰辛探索,到现在的硕果累累、亮点纷呈。当然,这当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前景可期。

不懈探索 优势独特

在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相接壤,是中国与次区域各国边境线连接最长、边境贸易基础最好和最具区位优势的沿边省份。全省共有国家一类口岸13个、二类口岸7个、70个边民互市通道和103个边贸互市点,在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进行货币金融合作时起到了“桥头堡”作用。

另外,云南周边国家长期外汇短缺,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逐步取得“第二美元”的地位。贸易与投资推动的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成为云南周边国家乃至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广受欢迎的硬通货。再次,云南与周边国家贸易与经济往来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省份,也是最先尝试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的省份。

多年的区域性边贸合作以及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尝试,使得云南省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与东盟国家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都积累了宝贵的合作经验。同时,数年前,从边境地区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平台的建立开始,云南省积极探索国内现代化支付系统承担跨境一般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系统对接问题。目前云南省金融机构的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已能够承担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重任。这些先行优势均为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南省是全国最早开始实行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地区之一。早在1993年,中国与次区域内的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边境贸易就开始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云南边贸企业可以用人民币结算,经过发展还成功探索出符合云南和周边国家特点的境内人民币转账和对开本币账户两种结算模式。至今为止,人民币跨境结算共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巩固三个阶段,在结算方式上也先后经历了人民币现钞结算、“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结算、商业银行结算以及电子化结算等多种形式。

1993年至2004年为第一阶段,以逐步推动商业银行与毗邻国家建立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关系为主,逐渐启动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到2008年,这个时期,云南省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云南省被正式批准允许开展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时还进行了以人民币结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退税的试点,并采用了适合中缅和中越边境贸易的结算方式,大大增强了企业选择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积极性。2005年云南省的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金额实现27亿元,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贸易额占其边贸总额的比重高达85%;2006年,泰国北部与云南省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始试验;2006年和2007年,云南省的人民币结算贸易额占其边境贸易总额的比重都达到了90%以上,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成功经验为云南顺利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至今是第三阶段。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云南和广西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允许缅甸经济银行在云南边境地区的农行和建行开设用于中缅边贸人民币结算往来的账户;2010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与老挝发展银行签署边境贸易结算合作协议;2010年7月27日,云南省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12月19日,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落户云南省,在全国首创人民币对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的全新模式,以及富滇银行在全国首次推出人民币对老挝基普的柜台挂牌,在推动滇泰、滇老贸易投资活动往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富滇银行获准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外币现钞跨境调运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打通了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调运通道;2014年,临沧率先试点移动POS机跨境支付服务业务,设立3个服务点,向缅甸居民提供小额取款转账汇款、余额查询、刷卡消费等基础支付服务业务;西双版纳州农信社在老挝磨丁经济开发专区设立“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台金融服务终端POS机正式走出国门,中老双边跨境金融合作实现新突破。此外,云南6家商业银行与越南、老挝、泰国等9个国家的商业银行签署了代理清算协议,奠定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基础。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成功为境外企业开立了NRA境外企业人民币结算账户并在8个州市推广实践,首笔90万元境外企业贷款已成功发放,拓展了金融机构在商业贷款领域服务对象和范围,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获批成立中国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通过推进泛亚区域非主要货币挂牌交易,开辟了人民币跨境结算新渠道;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成功开辟对马来西亚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成为该行继越南、缅甸、泰国之后搭建的第4条人民币清算渠道,境外合作银行扩充到11家。在金融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多家沿边农村信用社获批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实现零突破。

可以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全省全面发展,成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及深化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全省人民币跨境结算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措施灵活 方式多样

2010年7月,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依托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庞大的国际贸易规模、币值的相对稳定、在世界范围内接受程度不断提升,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新选择。

中行:打造国际化业务主渠道银行

五年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中行省分行”)作为云南省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结算领域市场份额最大,最具产品、技术、人才、渠道等优势的商业银行,充分依托中银集团清算渠道、客户基础、金融产品、专业服务、品牌形象等多方面优势,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全力打造“云南省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主渠道银行”。

尤其是今年以来,为做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相关工作,中行省分行成立了“中国银行沿边金融合作服务中心”。该中心由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中国银行胡志明分行、万象分行、金边分行、泰国子行、仰光代表处、新加坡分行、孟买分行、雅加达分行、马尼拉分行、吉隆坡子行等南亚东南亚分支机构相关领导及人员组成,具体推进 “金融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工作开展,更好地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做金融服务南亚东南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践行者。

中行云南省分行依托中银集团遍布全球的金融网络优势,根据总行发布的《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和“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为企业挖掘业务商机。近年来,中行云南省分行一方面加大与中银集团众多海外人民币清算中心、福费廷中心、大宗商品中心等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与苏黎世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等多家实力雄厚的代理行合作开展国际业务,为企业扩宽海外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14年至2015年9月,中行云南省分行为云南省企业引入海外资金超过100亿元。

富滇银行:扩大结算与使用范围

作为云南开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富滇银行一是扩大了该行跨境人民币的结算与使用。本着本外币一体化营销的思路,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在该行由边贸结算向一般贸易结算和投资的扩大。二是抓住契机积极发展了两大特色业务:一方面,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人民币与毗邻国家货币汇率挂牌,积极打造“小币种特色国际业务”市场影响力,助推跨境人民币业务;另一方面,针对沿边沿岸机构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模式的边贸结算金融服务,巩固了该行人民币边贸业务的市场地位。当前,该行以瑞丽分行为代表的沿边机构边贸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占全行总体国际结算量的三成左右。三是近年来,该行持续鼓励服务创新,如针对性地制定了《富滇银行跨境投资企业融资业务管理办法(暂行)》,成为省内银行同业中第一个明确相应融资办法的银行机构;针对走出去的“替代种植”龙头企业量身定制“融资+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专有模式;办理人民币出口信用证兑付业务及出口商业发票人民币贴现等业务,延伸金融服务链条。

过去两年,该行通过同业架桥铺路推动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一方面逐步提升该行在境内外金融业的知名度,拓宽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展渠道;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了打造云南省沿边地区跨境金融合作交流平台的进程,有效促进了云南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内的跨境金融互联互通。该行通过进一步与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借力同业合作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多新产品和新服务,增强该行综合市场竞争能力,这对于该行下一步辐射东南亚,构建地缘金融网络支持云南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以外币现钞合作为突破口,积极搭建跨境金融合作渠道。二是与招行离岸中心建立合作渠道,搭建产品创新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境外金融同业的双边往来,构建该行地缘金融网络。四是积极推动对境外同业的授信,加强与老中银行间的业务联动,成功向老中银行拆出半年期500万美元,加强了双边的资金业务往来。

建行:加快拓展清算渠道

建设银行作为全球范围内人民币业务实力最强的银行之一,紧密配合国家战略,构建了日益完善的离岸人民币集中清算体系,截至2015年上半年,直接服务范围已覆盖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央行指定为伦敦、智利人民币清算行。共为各类境外金融机构开设在岸人民币清算账户257个,清算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到43个国家和地区,清算直通率(STP)超过9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建行分支机构,建行云南省分行积极探索与东南亚、南亚诸国银行间合作,现已成功搭建多层次对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

建行云南省分行自2001年起就与越南开展边境贸易合作,截至目前已与越南的八家银行达成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合作。2009年,该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成功办理第一笔一般贸易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在对缅甸方面,该行于2010年9月成功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协议,成为国内首家与缅甸银行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关系的银行。

2013年初,该行为泰国第三大银行——泰国开泰银行(大众)有限公司开设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成功开辟对泰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此前,2011年该行作为首批报价行参与云南省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并在建行系统内首家完成泰铢挂牌。结合人民币清算的建立,该行成功打通了对泰国的泰铢/人民币双向清算渠道,实现对公对私客户人民币对泰铢的购售业务、兑换业务、结算业务等。

2014年初,该行与马来西亚马来亚银行成功签署跨境人民币代理清算合作协议,并于4月中旬为其开设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在全国建行系统内率先打通与马来西亚的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

2015年,该行又与缅甸合作社银行签署跨境人民币清算合作协议。这是该行在继缅甸经济银行之后拓展的第二家对缅合作银行。至此,该行跨境人民币清算网络覆盖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4国12家银行,成为省内同业中搭建境外合作渠道辐射国家最广、合作银行最多的商业银行之一,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得到进一步完善。

亮点纷呈 成效显著

五年来,云南跨境人民币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蓬勃发展,步入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区域特色的跨境人民币“远航”之路,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助推了云南经济腾飞。

亮点一:立足服务实体,人民币在涉外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提升

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跨越式发展。五年来,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达2410亿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别突破2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和7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60%,5年间增长16倍。人民币已成为全省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涉外交易结算货币。特别是人民币在东盟国家影响力日益增强,已成为云南对东盟的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跨境人民币业务品种日趋多元化。随着跨境人民币使用限制的不断放宽,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从传统边境贸易拓展到全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投融资领域,结算主体从企业延伸至个人。2014年,全省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从试点初期的41亿元跃升至480 亿元,在海关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从5%提升至30%。201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至34.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2014年结算量达267亿元,人民币在全部本外币跨境融资结算中的占比超过八成,成为云南第一大跨境融资货币。

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逐步建成。跨境人民币资金清算、结算渠道基本打通,形成了代理行、清算行和非居民账户三种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模式,逐步建成了以云南为枢纽,辐射东南亚南亚,覆盖港澳台地区以及美、英、德、日等经济大国,横跨五大州的跨境人民币清算、结算网络,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跨境支付需要,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15年9月末,全省已打通了与698家境外银行机构跨境清算、结算渠道,29家境外银行机构在云南省银行开设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49户,境外机构和居民在云南省银行开设非居民人民币账户1342户。

市场主体认可度和接受度显著提高。截至2015年9月末,全省共24家银行407个分支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参与企业达1784家,涉及境外70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东南亚、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达27个。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已拓展至了全省15个州、市,覆盖了8个边境地区的18对外口岸。五年来,企业、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分别达2306亿元和59亿元,约为全省企业节约成本50亿元。市场主体从人民币本币结算便利和规避汇率风险等方面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多点突破。2014年以来,配合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多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截至2015年9月末,在全国首批试点了个人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极大便利了个人跨境交易,累计办理经常项下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20.21亿元;创新开展了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试点,全省13家企业已从东盟和南亚国家借入了合同金额为28.49亿元的人民币贷款,实现了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跨国企业集团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成功启动,省内3家企业搭建了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实现了全球资金的统一管理、统筹调配;云盟、亚源、聚信海荣三支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已落户云南,为企业拓展贸易投资活动空间提供了新机会,大大提升了云南金融服务功能。

亮点二:立足地方特色,构建云南区域性货币交易模式

坚持市场推动原则,积极探索人民币与周边国家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交易模式,形成了以银行间区域市场为支撑、银行柜台交易为基础、特许兑换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货币交易体系,逐步构建以昆明为中心、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货币交易模式。

在全国率先推出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2012年12月,中国首例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在云南成功推出,减少了第三方货币的中间环节,增加了人民币与泰铢汇率形成的透明度,降低了由于美元汇率波动给双边贸易带来的汇率风险,有利于促进中泰两国经贸发展,标志着人民币与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交易迈出了历史性步伐,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域性非主要储备货币兑换机制逐步完善。2012年6月,全国首例人民币对老挝基普柜台挂牌业务在富滇银行推出,有效提升了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东南亚南亚的影响力,为非主要储备货币兑换积累了经验。2015年3月,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在德宏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挂牌成立,形成并对外发布人民币兑缅币“瑞丽指数”,有利于促进缅币兑换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管理,引导民间市场进入正规体系。2015年6月,泛亚业务中心在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成功挂牌,标志着全国首个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挂牌交易平台正式启动,提供越南盾、老挝基普、泰铢等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柜台兑换业务,有效促进了昆明市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非主要储备货币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在银行柜台陆续推出了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新加坡元、韩元、新台币、泰株、越南盾、老挝基普等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挂牌兑换业务;在特许兑换机构推出了泰铢、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越南盾、印度尼西亚卢比、尼泊尔卢比、斯里兰卡卢比、菲律宾比索、柬埔寨瑞尔、孟加拉塔卡、老挝基普和缅甸元等东南亚、南亚国家货币挂牌兑换业务,充分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的货币兑换需求,进一步完善云南金融服务功能。

亮点三:立足沿边优势,搭建区域性跨境金融合作与交流平台

坚持“先毗邻、后周边、再次区域化”原则,积极探索可复制的区域性金融合作模式,逐步搭建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跨境金融合作与交流平台。

双边央行间金融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五年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与泰国、老挝等国家央行建立了良好的金融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南亚、东南亚央行保持了紧密联系。2010年以来,与泰国银行北部分行先后举办了6次双边会谈,开展了7次人员互访交流,建立了政策磋商、信息互换、人员交流机制,启动了双边本币结算联合调研工作,在畅通双边银行本币结算渠道、探索陆路现钞跨境调运模式、推动跨境金融产品创新和联合反假货币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滇泰人民币结算从无到有。2015年9月末人民币在双边跨境交易中的占比提升至50%,为边境地区摸索出一条可借鉴的区域性跨境金融合作成功模式。2015年,与老挝央行举行了首次正式会谈,迈出了双边金融合作重要一步,双方就推动本币结算、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诸多问题交换意见并取得了多项共识,改写了滇老央行无对话、无交流的历史,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投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金融的繁荣稳定。

边境地区跨境金融合作成效显著。云南省边境地区人民银行加强与周边国家央行分支机构的联系,长期开展正式、非正式的座谈、培训及调研活动,共同促进区域性金融合作与交流。云南文山州与越南河江省将金融合作纳入双边合作规划;德宏州瑞丽与缅甸木姐建立了“中国瑞丽—缅甸木姐”双边商业银行定期会晤机制;版纳州与缅甸开展联合反假货币合作与跨境警务协作。省内商业银行在中老、中缅边境地区设立了20个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有效推进双边本币结算,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对促进边疆金融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家及银行家建言

随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运行和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竞争的优势,这为跨境金融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满足不断增长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人民币对直接投资的需求,不仅可以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还能提升云南金融服务的档次,为“把云南建设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金融中心”寻找到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面对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如何让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金融业务往来更加频繁、资金流通更加顺畅、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服务保障更加健全,一些在昆明的企业家和银行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马正述(省政协委员):尽快落地人民币跨境结算分中心

马正述表示,他的公司从1998年起以“替代种植”项目在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家进行农业开发,尽管成效不错,但金融政策不配套、物资往来不便利等因素还是制约了项目的进一步开展。为此,他建议云南应尽快将人民币跨境结算分中心落地。除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泰国等已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国家外,还要加快推进老挝、斯里兰卡等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保证资金、项目的安全落地。

余良(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走出去、引进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持续推进,云南作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金融中心,省内金融机构将邂逅新的业务蓝海,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余良表示,政府应定期发布“一带一路”的详细信息,以此指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对外工作。同时,可以设立“一带一路”建设基金,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来。另外,云南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应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外来资本、优秀人才和世界500强企业,帮助云南更快、更好的发展。

马炳林(泰国泰京银行昆明分行副行长):寻求更多跨境合作

泰国泰京银行在获得中国银监会核准办理人民币业务后,马炳林表示将寻求更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合作,“我们之前只做外币,现在可以做人民币了。”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关系日益紧密,加上云南沿边金融改革以及金融创新工程的较快进展,让他看到了银行未来的发展潜力。

美葛(马来亚银行董事会主席):望合作持续深入

云南跨境金融业务把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葛表示,我们在中国大陆很多地区发展态势良好,未来,会加大与云南合作的力度,创造更多业务交流的机会。

林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总经理):机制保障最重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中国商品的能力较弱,存在支付困难及收款风险;中国在投资海外的过程中,项目也容易受到当地政治不稳定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对此,林斌表示,对外贸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黎阳(成都天鑫洋金业公司董事长):提升云南 “金融城”地位

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升了人民币在西南地区与东盟、南亚市场中的国际地位,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硬通货币。这其实也对黄金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黎阳表示,中国黄金消费潜力巨大,有了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以前与境外的黄金实物交易就可以从香港通道转为西南昆明陆上国际大通道,这对提升云南南亚东南亚“金融城”的地位大有帮助。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相关人员表示,将利用云南建设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使用,继续完善和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通道建设,努力拓展与周边国家货币合作,以此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在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为:

一是拓展人民币创新业务。立足沿边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培育市场,扩大人民币资本输出业务,拓展人民币双向回流机制。积极开展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和人民币双向贷款业务。

二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宣传。利用好南博会、边交会等平台,面向境内外企业开展主题宣传。在各展会期间,组织全省各商业银行组成金融板块,开展政策和业务宣传。积极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电视宣传片、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政策和业务。

三是拓展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继续巩固与泰国央行建立的互访会谈机制,并利用各种机会与周边国家央行的分支机构建立联系,力争通过定期会晤协商解决双边本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商业银行间的合作搭建交流平台。

总把关:苏丽霞

栏目主持:黎 风

执行编辑:顾 阳

编辑:陈彦彤 杜 杉 薛盘栋

摄影:顾 阳

猜你喜欢

云南省跨境云南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