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8家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2016-09-10王旖
王旖
【摘要】在我国12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均已在我国A股上市。在我国二阶银行体制下,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支付、储蓄、存款派生和信用创造等方面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良好的竞争力对于储户、雇员、股东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尝试着利用CAMELS模型,针对我国已经上市的8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评价指标得出其相对的竞争力排名以及提出未来的经营发展建议。
【关键词】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CAMELS模型 竞争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6年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在此宏观背景之下,对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要抓住这些结构性的市场机会,就必须顺应金融市场的变化,深化战略转型,提高各自的竞争力,以谋求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此之际对我国已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国际上通用的主要是依据美国的CAMELS评级法。所谓CAMELS模型(“骆驼”评价体系),主要是指监测和评估金融机构经营的六个方面:C-Capital Adequacy(资本充足性)、A-Asset Quality(资产质量)、M-Management Capacity(管理水平)、E-Earning(盈利状况)、L-Liquidity(流动性)和S-Sensitivity Of Market Risk(市场风险敏感度)。评级有两种:一种是对上述六项监测指标中的每一项进行评级,评级实行5分制,1分为最好,5分最差;另一种是根据六项监测指标的评级结果,对每家金融机构进行综合评级,评级同样分为5级。
鉴于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力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其评价的定量指标在构造和选择上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基于CAMELS模型的分析指标(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敏感度相关指标的信息不对称,无法直接计量,因此在本文所用模型中剔除),加入佣金和手续费净收入比率与非利息收入占比这两项定量指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代表性指标,尝试着描述商业银行的潜在竞争力,补充到本文所构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中。
三、对8家已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
(一)资本充足性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自身资本和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代表着商业银行对于自身负债的最后清偿能力。运用“杠杆原理”,商业银行运用少量资本运营大量债权资产,以此来获得高回报率,但同时也是银行业产生系统风险的根源之一。因此为了让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业在众多金融风险面前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最低限度地降低金融业爆发危机引起社会动荡,1988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会议上确定了商业银行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金融体制改革中也逐步确立了资本充足率这个风险控制指标。以下是本文选择的度量我国8家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几项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负债率。
在8家已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12.12%,核心资本充足率9.19%,资本负债比率1416.55%,均位列8家商业银行之首。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紧随其后。中国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10.69%,核心资本充足率8.28%,资本负债比率1600.07%,加权平均排名垫底。
(二)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这一指标主要考察风险资产的数量、预期的贷款数量、呆账准备金的充足状况、贷款状况以及贷款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这里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3项指标:不良贷款比率、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
浦发银行以0.67%的不良贷款比率、2.29%的贷款拨备率和369.75%的拨备覆盖率在资产质量指标中综合排名第一。
(三)管理水平
管理效率作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基础和保证商也银行成长性的前提,同样是CAMELS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一般情况下,管理水平主要考察银行业政策、业务计划、管理者经历与经验水平、职员培训情况等一些非定量因素。由于没有量化指标和比率,管理效率的评价是比较难的,通常,我们通过以下量化指标对其进行分析: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和净资产收益率。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比率0.67%,成本收入比率27.90%,净资产收益率18.16%,加权排名8家商业银行第一。相比于其他几家商业银行,华夏银行表现欠佳,成本收入比率达到40.35%,三项指标加权排名垫底。
(四)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是否能够保持净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指标。CAMELS模型主要考察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的净收益状况。这里,我们选择一下几项指标来分析评价我国8家上市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状况:净利息收入比率、净利差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浦发银行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同样突出,净利息收入比率86.89%,净利差2.2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46%。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不佳,分列第6至第8位。
(五)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主要考察商业银行存款的变动情况、银行对借入资金的依赖程度、可随时变现的流动资产数量、资产负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借入资金的频率以及迅速筹措资金的能力。而对于定量的评价指标实际上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只有与同类同规模的银行横向比较,才能显现出优劣与强弱。这里我们选择以下三个定量指标作为评价的参考标准:存贷比、流动性比率和流动性覆盖率。
平安银行以68.01%的存贷比、56.43%的流动性比率和140.82%的流动性覆盖率加权排名8家已上市中小型商业银行之首。
(六)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演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度推进,金融监管的日趋加强,宏观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业传统的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必将难以为继。因此,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商业银行潜在竞争力的指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的量化。在此,我们选择佣金及手续费净收入比率和非利息收入占比这两项量化指标,作为重点分析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主要权重指标。
中国民生银行凭借21.36%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比率和33.10%非利息收入比率加权排名榜首,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列2至8位。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所构建的竞争力分析评价模型和所选指标的历史数据分析,从2013-2015的统计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在我国8家已经上市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中表现相对突出,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在8家已经上市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处于中游。而中国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在此8家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二)建议
从独立的角度看,浦发银行需要加强自身的流动性管理以提高对各种金融流动性风险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商业银行创新方面,浦发银行应及时适当地调整创新发展战略,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从经营理念、产品研发、服务管理等多角度出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稳固自身在整体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招商银行作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和服务创新领域的先驱者和排头兵,在各项指标中均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整体表现突出且十分平稳。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能力方面,随着信用卡市场,招商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呈现出竞争日趋激烈,份额相对饱和的态势,笔者认为招商银行应继续秉承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的理念,适当拓宽投资收益渠道,加强日常经营成本的管理,逐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兴业银行在负债和贷款管理方面应提高高度的重视,尤其是不良贷款的管理。在宏观经济发展转型期,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大,信用风险的整体暴露也势必成为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之下,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就显得极其重要。兴业银行应加强授信流程中各风险点的防范和把控,并且适当控制授信的整体规模,以稳健经营为主,防范信用风险。
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在8家已经上市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表现相对中庸,也不乏亮点。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日常经营和发展中,应保持自身的优势,对于不足的领域加强管理,防范金融风险,逐步提高各自的竞争能力,早日成为更加具有坚实竞争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在我国已经上市的8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应持续加强。应在保证稳健经营的前提下,调整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意识,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入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盈利能力,努力成为具备良好可持续发展源动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注释
本文所搜集的2013~2015的年度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各商业银行年报和各商业银行官方网站披露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纪全,刘全胜,张晓燕.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5,12:96-106.
[2]蔡瑞琪,吴晓霞.中美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的对比分析——兼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6,05:168-170.
[3]吴秋实,江春.银行竞争与银行业稳定研究述评[J].国际金融研究,2006,07:31-36.
[4]王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运用[J].统计与决策,2011,05:137-140.
[5]王跃武.竞争力财务经济学[D].湖南大学,2006.
[6]方先明,苏晓珺,孙利.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研究——基于2010—2012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03:31-38.
[7]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147-163.
[8]黄宪,牛慕鸿.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新框架——以X效率为核心的三层次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07:25-32.
[9]迟国泰,郑杏果,杨中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09,02:228-233.
[10]陈雨露,甄峰.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框架与国际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11,02:89-96.
[11]张奕,艾春荣,洪占卿.信用评级与银行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14,01:50-59+72.
[12]张欣.基于CAMEL评级体系的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比较——以招商银行与华侨银行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10:205-207.
[13]于晚霞.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4]M.V.Subha and R.Vishal Kumar,Health check of new private sector banks in india using CAMEL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Research,2015.Vo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