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岭金融精准扶贫
2016-09-10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云南省委、省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号召,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在“精准”上下真工夫。通过出台帮扶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信贷投放、提升金融便利化、创新金融产品等举措,以实际行动,用真金白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精准扶贫”的产生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扶贫方式较为粗放,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显示,我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成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策。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