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挝,真的在“弃华投美”吗

2016-09-09

环球时报 2016-09-09
关键词:万象老挝

本报赴老挝特派、特约记者 张志文 白天天 晓鹏 本报记者 马晴燕 吴志伟

本月6日至8日,奥巴马“创造历史”,成为首位访问老挝的美国在任总统。位于中南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挝因此无法再继续“平静”下去。老挝和中国的传统友谊众所周知,而从太平洋对岸不远万里而来的美国总统更像一个外人。美国对老挝的拉拢不言而喻,尤其是被许多西方媒体置于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之下,“牵制中国”意味明显。老挝一下陷入“三角关系”的舆论中心。部分西方媒体从十天前就开始渲染奥巴马访老的重要意义,甚至臆断老挝将“弃华投美”。从老挝国内看,“弃华投美”可能吗?中国和美国的“存在感”如何?一个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在参加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的契机下访问老挝,这真的会对美老、中老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吗?

从东盟峰会会议中心到老挝第一高楼

“三江国际商贸城”距离老挝首都万象瓦岱国际机场约5分钟车程。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超过800家商户,这座涵盖日用百货、家具、五金、通信设备等各种商品的商贸城,在万象几乎无人不知。很多当地人说,来这里是他们每周必做的事情。

万象街头,中文招牌随处可见。这些店铺不仅从事中老国际贸易,而且渗透到当地衣食住行各个日常消费领域。在许多当地超市甚至可以找到正宗的中国调味品,这在许多其他东南亚国家十分罕见。

只要在万象随便逛逛,类似“中国存在感”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无法这样“一目了然”的也有不少。中国在老挝的建设工程很多,此次召开东盟峰会的老挝国家会议中心就是由中方援建。《环球时报》记者在会议召开期间,曾看到身着蓝色制服的中国建筑公司员工,他们三人一组进行会场巡逻检查工作。一名员工说,中国建筑公司为此次峰会专门从国内抽调人员过来,保障会议中心各项设施正常运转。老挝国家会议中心斜对面,正在建设的该国第一高楼“拉萨翁广场”也是由中国公司承建,就连这次参会美国代表团入住的湄公地标酒店,也是由中企建设和运营的。

“自2010年起,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涵盖水电、农业、矿产等各个领域。”老挝国立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桑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老挝老中合作委员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老挝的投资项目已达到760个,总额超过6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老挝最大的投资来源地。

老挝国家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官员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老挝共有经济特区12个,其中4个特区由中国大陆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桑奇表示,中国进入老挝市场,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而且也带来了溢出效应,带动老挝工商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美国那么远,中国这么近

老挝人喜欢讲“眼见为实”,他们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差纳明回忆说:“在琅勃拉邦的早市上,我曾看到中国商贩与老挝商贩相邻经营,他们相处得十分融洽。这说明,老中经济互补性很强,而且中国商人正逐渐融入老挝社会。”

中国和老挝在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联系确实越来越紧密。据记者了解,老挝有许多中老结合的家庭,生活大多十分美满。

另外,老挝人学中文和去中国留学的热情十分高涨。在万象市内,经常能看到中文培训中心的广告。每年开学前,万象最有名的中文学校的报名队伍都很长,去晚了就没有名额。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教师杨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立大学中文系很热门,每年高考的竞争十分激烈。

在万象,曾有年轻人向记者咨询去中国哪座城市留学比较好。老挝商人皮拉翁的儿子在长沙留过学,夫妇俩为看望儿子曾多次去中国。儿子回到老挝后,帮助他打理对华方面的生意。

会说中文在老挝的就业前景十分好。据记者了解,万象普通工薪阶层的月收入是100至150美元。若精通中文,月收入可以提高到500至1000美元。而在万象不错的地段,租一个带院子的两层独立小楼,每月租金是500美元。

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联系并不能概括中老关系的全部。两个政治制度相似的国家,在政府高层交流和安全方面的合作自然很多。

不过随着关系的深入,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毕世鸿对《环球时报》表示,首先是中国人大量涌入老挝可能会对当地民众心理造成一定冲击,“毕竟这个国家人口不到700万,比昆明市人口还少”。其次,虽然中企正在逐渐融入,但在具体经济合作和人员交往时,也存在不遵守当地规则、习俗等问题。不过,双方产生误解,也是拉近关系的短期结果和必经阶段,“从陌生到拉近距离时而吵架,最终形成亲密关系,这肯定需要一个调试过程。”这几年,中方也在为解决这种情况积极处理和改善。

尽管有摩擦,但在记者看来,老挝人对中国的戒心不重。当地华人曾告诉记者,老挝从没发生过排华事件。该国前副总理宋沙瓦今年2月曾对记者这样形容两国关系,“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互为邻邦却没有冲突。这十分难得。”他说,自己最佩服中国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强大,而不是靠占领其他国家。

对于“弃华投美”的说法,一名在老挝生活几十年的华商十分不屑,“美国隔那么远,而中国作为邻居是搬不走的”。

老挝人看美国,欢迎但不忘警惕

在《环球时报》记者看来,中国的影响像是“日常”,渗透到老挝社会的方方面面,经常被外界提及。而奥巴马的访问更如同一个“意外”,让此前不太被关注的美老关系话题突然被炒热。

记者在万象能感受到,老挝民众对奥巴马来访还是十分欢迎的。一家制作老挝传统手工艺品的商店近日专门推出纪念T恤和手袋,上面印有美国国旗、奥巴马头像,还有“欢迎来到老挝”的字样。店主告诉记者,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老挝,这说明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了,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两天,涉及美老双边关系被议论最多的是奥巴马承诺提供9000万美元援助,用于清除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在老挝留下的哑弹。《纽约时报》7日文章援引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讲师基思·巴尼的观点称,哑弹问题长期困扰老挝,美国此举肯定受欢迎。

不过,一名老挝官员私下聊天时对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即使美国增加了一倍的拨款,清除哑弹仍然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特别是许多炸弹经过几十年已经埋入地下”。

除了清理哑弹,奥巴马在老挝没有太强调其他援助和经济合作,反而一直宣扬“亚太再平衡”战略。6日在老挝国家文化宫演讲时,奥巴马强调美国将坚持延续“再平衡”战略。一名老挝官员对记者表示,美老之间的合作还比较少,两国的关系只能说是刚起步。而在万象街头,记者没有看到什么“美国元素”,连肯德基、麦当劳都没有见到。

不过在毕世鸿看来,美国等西方国家这几年对老挝的渗透不少,当地民众受到一些“熏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式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等在老挝具有一定市场,这种影响在城市更明显。而老挝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比较看重美国在全球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过在试图接触的同时,也十分警惕来自美国对老挝所谓“颜色革命”的负面影响。

毕世鸿说,美国自认为在老挝做得较好的援助是人权和环境保护。但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美老联系不多,今后发展受限因素也不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清润表示,美国目前经济比较困难,贸易、投资方面不会给老挝很多实际帮助。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美老合作大致仅限于帮助排弹或人道主义援助,武器交易和联合军演是零。今后要在这些方面拓展合作,也会因为美国一些所谓的意识形态、民主人权等标准受限。中老关系有地缘、文化、传统经济安全的联系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这些优势美国比不了。

毕世鸿认为,美老关系并非日趋紧密。随着明年老挝交出东盟指挥棒,美国新总统走马上任,美老关系发展存在不少变数。一名在老挝工作的资深媒体人认为,“很难想象老挝人会忘记美国飞机丢在这里的200多万吨炸弹”。

“老挝是否会选择‘弃华投美?”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老挝家具协会主席宋沙纳露出疑惑的神情。他说,老挝从没有倒向任何一方的说法,“谁跟我们好,我们就跟谁好”。该说法印证了记者多次赴老挝采访的一个感受——这个笃信上座部佛教的东南亚国家,一方面谦恭和顺,另一方面洞悉世事。

如今,老挝正在全力发展,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老挝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已多年能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根据该国政府今年6月发布的第8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老挝计划在2020年之前摘掉“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为实现这个目标,老挝将继续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澳国立大学讲师基思·巴尼对《纽约时报》说,老挝其实正寻求跟所有大国保持联系,而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

猜你喜欢

万象老挝
感而有怀
老挝·万象
心随万象
“中国优秀电影走进老挝”巡映活动落幕
万象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