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公共设计中的新景观主义
2016-09-09孟亨在MAENGHyungJae张完硕JANGWansok建国大学韩国首尔4370KonkukUniversity4370Seoulkorea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430070Wuhan
孟亨在MAENGHyung Jae 张完硕JANG Wansok. 建国大学,韩国首尔43-70(Konkuk University,43-70 Seoul,korea).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02公共设计中的新景观主义
孟亨在1MAENGHyung Jae 张完硕2JANG Wansok
1. 建国大学,韩国首尔143-701(Konkuk University,143-701 Seoul,korea)
2.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最近的环境设计不仅停留在有形的物质层面,而且更多地转向了无形的以精神为中心的设计。于是景观设计延伸概念所包括的新景观主义的景观设计不再是与产品设计、视觉、环境等特定领域相同意义的概念,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存在方式。20世纪是以理念、经济为中心的社会,未来则是向文化社会的生活方式转变的社会。为了更接近微观景观,设计的作用极大,人类以触觉为基础的触景问题是今后整合概念即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公共设计不是设计对象所在的某个领域,而是在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中是否具有公共性的价值,如果说有公共价值的话,那就是公共设计。因此Town Identity program的景观、城市构筑物、建筑、绿化空间、照明等形成的空间形象的构成,需要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协调才能完成,是城市形象在城市环境中一贯追求的战略意义。这就是整体设计的实践方法。
公共设计;新景观主义;文化;触景;整体设计
一、引子
设计是产生美的行为。美是主观体验上的现象,并非逻辑和客观原理形成的对象。虽然每个人的理性标准或主观层面的判断标准都不太相同,但理性的判断内容全是由逻辑构成的。然而设计中所追求的对美的判断,与内容比较,与其说是重视逻辑判断结果的对象倒不如说是感性体验的对象。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欺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欺不善已。
《道德经》对“美”提出了非常有趣的概念。老子对“美”的解释中有“美”的对立概念不是“丑”而是“恶”。该解释涉及的“善恶”内容一直延伸到了“美丑”的领域,甚至认为审美中的美比起道德或伦理法则判断中的美有着更为优越的地位,即比起作为逻辑判断对象的法则,主观体验上的美则是具有更高层面意义的一个概念。
二、设计和景观设计
设计是将人类享受生活的行为作为出发点的。人类谋求生活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从特性来看,与传达意义、生产工具、构建空间的行为还是有所区别的。在视觉设计上,为了有效沟通,需要通过制作符号的造型活动来营造视觉形式,因此产品设计则是生产、生活所需物事的造型活动,而环境设计则是为了构建工作、生活与住宅场所实施的造型活动。
设计通常被分为“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和“环境设计(Environment Design)”三大领域,到目前为止这种传统的分类依旧通用。当今与由景观建构而成的环境设计最接近的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依靠土木设计、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家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环境设计的对象限定在物质的环境。但是最近的环境设计不仅停留在有形的物质层面,而且更多的则转向了无形的以精神为中心的设计。因此,景观设计延伸概念中所包括的“新景观主义”的景观设计不再是与产品设计、视觉、环境等特定领域相同意义的概念,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存在方式。
三、设计的属性
现今空间环境设计的概念在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和公共设计中被混沌地使用着,但是为了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这些领域无一不有追求美丽的共同点。而于设计概念的差异,人们能够感受到制度上、法律上和学术性的定义等是不相同的,理解的范围也是有区别的。这样介绍是因为设计的属性不能被限定于设计自身所处的领域,这当根基于设计是没有原形价值的,而是一种对设计对象赋予附加价值的行为。
四、文化中心景观
在20世纪以理念和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中,悄然出现了向未来社会亦即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这就意味着人类生存模式是以所有中心为存在模式转向到以存在中心为“实存”样式的变化。因此,也就标志着城市空间中的人们对生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同时对美丽宜人的空间环境有了更多的欲求。美丽的文化空间拥有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都能产生变化的重要作用。工业社会中实现向文化社会的转变时,空间价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实现从物质价值标准向精神价值标准的转移,摆脱了“经济主导型景观”的束缚,而构建“文化主导型景观”不仅必要而且必然。值得提及的是,在转移时,已经从空间设施概念的思考和惯例中解脱出来,并且倡导人类生活的精神文化空间的必要性。不断强调高效合理的现代思维方式,是因为向文化社会转移是要脱离以效率性、合理性为中心的近代性思考,形成确保根据灵活性原则所创建的时代性产业模式的健康发展,亦即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城市景观结构的变化,对景观形成“轴心经济”之后在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继续发展、壮大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五、设计与微观层次的景观:触景
景观是一个全面性的概念,和景观相关的领域因专业分工而对此概念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一般来说,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以点、线、面的形式为依据,一种是以城市景观、地区景观和街道景观等规模作依据。此外,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分方式也是一样的,即都是根据景观的性质进行的;其依据时间区分的眺望景观、环境景观等的分类方式是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理解的有效途径。但是,比起宏观概念中的景观计划,即为了升华到人类亲和性景观范畴,就需要应用更微观的方式。为了更接近微观景观,此时设计的作用就不可小觑,这则根基于人类以触觉为基础的触景需求就成了今后景观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见图1)。
图1 触景示意图
六、公共设计:从公共设计转移至设计的公共性
当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在开始被人介绍时,对“设计是什么”这个问题便有了多种不同的定义。共识和反复否定使设计的概念不断接近“真理”。尽管这样的结果会让设计有着许多的错误甚至拖延时间,但依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飞跃性的发展。最近,设计学科与交叉学科相融合,使得设计的界限模糊起来:此前被认为是产业的设计领域,由于设计公共性问题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公共设计概念的争论。设计服务于国民,新的行政服务尤其是公共机构,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由此更刺激了设计积极性的扩大。但是公共设计的定义和由此产生的争议对提高设计的公共价值却没有任何的帮助。设计概念本身就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化,并且拥有爆发式的扩大再生的特性,这种扩大再生的概念是无法进行有效的说明的。因此,对“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公共设计”以及“什么才属于公共设计”的范畴等而围绕公共设计定义所展开的讨论,是一种非常难以赋予其真正意义的行为。最终,因为很难定义公共设计,人们需要寻找替代以价值为标准的评价性意义的解决办法。要理解公共设计,重点则在于公共设计得具有“为公共进行设计”的资格,即以“公共设计是什么”为基础,做出更好的公共设计,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前提。
七、公共设计:由定义转变为赋予价值
为了建设美丽的城市,公共设计方法的重要性正在受到广泛地讨论。但是,城市设计和公共设计、环境设计、空间设计、景观等多个方面的术语是有区别的,因为这些被使用术语的主体各自都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所以就产生了概念上的混乱。故此,企图对其做出明确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据不同情况,如环境设计,就像城市设计的概念存在差异那样进行明确定义,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现代意义上的设计从问世直至现今,对它有着太多的定义,但由于“定义”内容的不断扩大,所以再来讨论“什么是设计”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于是可以看出设计的意义就在于设计行为和结果的是否有价值。从这样的层面来看最近热烈讨论的公共设计的设计就可以归属于所谓的“社会价值的设计领域”。因此,公共设计不再是设计对象所在的某个领域,而是在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中是否具有“公共性”的价值——如果有公共价值的话,那就是“公共设计”。
八、公共性概念
公共设计是在“公共性”的前提下展开的设计行为。对公共性的理解随着时代或者统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存在着可变性;公共设计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公共企业等“公共”机构主管的对象作为认知前提的。公共性可以分为形式层面的和内容层面的,其技术性层面的公共性当是具有大多数人集体所有和管理、使用的“公有性(Share)”,可以向公众公开的“公开性(Openness)”以及给多数人带来影响的“公众性(Public)”性质;规范性层面的公共性与给人最大利益的“公益性(Public Interes)”,而与相同的是相同适用、不同的是不同适用的“公评性(Equity)”是相适应的,也是可以用正确意义上的“正义(Righteousness)”概念对它们进行诠释的。
九、“公的”设计和“私的”设计之比较
“公的”设计和“私的”设计是可以比较的(见图2)。工业革命之后设计主要为以“私的”设计为主,经济成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设计领域扩展到“公的”领域。“私的”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消费领域、个人喜好、以我为主、追求经济利润、经济价值、注重流行的。“公的”设计的领域扩展到更高的层次上,它的主要服务领域是公共机关、文化领域、公共实用性、以我们为中心、追求市民幸福、社会价值、注重可持续性的。如果说,“私的”设计领域带来个人生活的满足,那么“公的”设计领域所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的创造。
图2 “公的”设计和“私的”设计之比较
产业设计和公共设计也是可以作比较的(见图3)。近100多年来,设计是以产业设计为中心发展过来,但上个世纪末开始设计领域渐渐扩展到公共领域上。站在价值的角度来看,产业设计是更注重于经济性价值,公共设计是注重于社会性价值。站在领域的角度来看,产业设计是更注重于个人性领域,公共设计是公共性领域。
图3 产业设计和公共设计之比较两两比较,结果是显明的。
十、公共设计的典范:整体设计
一旦城市空间达到饱和状态,藏于其中的各种人工工具的利益冲突或不和谐美的情况便会出现。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与重视一个又一个现象的出现对比,就需要找到综合的目标和整体的方向。为了城市空间公共设计的实践,人们可以从目标和导向方面来讨论“整体设计(Total Design)”的概念。所谓的整体设计是指要摆脱个体实施、完成设计的设计方式,形成将对象之间的关系和所围绕的内容一并进行思考的设计方式。如果说现有的以个体为中心的设计是一种单方面的演绎,那么整体设计便是具有归纳性质的、全面相互作用的、外向型综合性设计的一种全新的演绎方法。
工业社会成功之后,人类为了追求更大物资欲望的满足,造成了社会环境的无限扩张,造成了人们生活效率和便利性的迅速提高,随之自然物与人造物、人造物与人造物、人造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矛盾,即在各项人造物之间,个体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通过个别关系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无意识的后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这是个别对合理性、利润、秩序、便利、美等聚集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追求,而非合理性、利益受损、无秩序、不便利、丑陋的出现便会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的富裕而反过来威胁自身。因此为了公共目的,把握公共设计综合性过程中的整合全局,“整体设计”也就随之兴盛起来。
已有的设计焦点放在设计的概念之中,而现在,相比单独的个体,更需要个体关系中综合性的设计方法。另外,虽然个体性的事物和空间对每一个“美的完成”点的追求固然相当重要,但公共设计中的相互关系也同样非常重要。所以城市空间中存在的“设计对象”间的不和谐设计就是公共设计中的最大弊端。
十一、统合的城市形象形成:TIP
整体设计概念又可以称之为“TIP”,为“Town Identity program”的缩写。这是人们在设计综合中更加接近城市的方式。所谓的“Town Identity”就是城市形象,即建构一样的城市形象、外观上的形象,不仅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企业形象设计中利用城市形象的各种优势因素的一种综合和集约式的方法。Town Identity也指城市形象开发,不仅包括城市的外观形象,其中的城市综合性形象也同所设计的企业形象一样,是通过各种要素构成的集约性方法而实现的。因此,Town Identity program的景观、城市构筑物、建筑、绿化空间、照明等建构的空间形象,需要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协调才能完成,是城市形象在城市环境中一贯追求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整体设计的实践方法。
这样的局部城市形象,不是各自独立存在,而是用综合的实践手段,打造出来的城市品牌。人们可以解决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的空间形象问题,应用一致性的城市形象以获得一种城市认同感。于是城市规划、园林、建筑、道路、城市形象这五个要素如何遵循Town Identity program原则就成了整体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在历史文化、时代和战略方面,现状分析、意见收集、计划研究之后所实施的城市形象提炼,以及城市形象主题实践方案和城市形象指导方针的制定,都属于整体设计的对象,必须反复斟酌,因为在公共机构中综合实现是极其困难的。在行政结构上由于各有各的功能,官员们就认为整体设计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整体设计的实行很有必要,要将Town Identity program当作一种不可或缺的设计方法。
十二、结语
虽然人们在城市中生活,但城市空间的规划却可以毫不关心,认为这是专家以及行政法规、制度等方面的事情。应该明白,城市规划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能给生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城市空间没有给人们非理性的认识,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公共空间设计的本质。
城市空间设计是设计城市的形态,其所形成的形态终究是要赋予市民舒适而又丰富的生活空间。因此,城市不是由单纯的物理形态构成,而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更加综合、全面的文化、精神领域。在此角度下,笔者所说的多种空间环境相互融合的“新景观主义”对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它能够摆脱此前停留在设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或形态的种种限制,而从最广阔的方向展开了视野。其“新景观主义”所包含的“融合景观”,与城市现在的样子比较,更可以发现所推介的设计方法的重要。
毋庸置疑,设计领域与相关领域整合的趋势早已开始,如正在进行的以公共领域为中心的设计可视化就是例证。但是,城市面貌的变化是渐进式的,长时间之后,才能具有可视化的属性。其蜂拥而至的社会性设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的、自然的设计,也是设计师亲身接触并感受过的设计。在这样的现实中,如何赋予其意义,又如何寻找到它的真正价值?时代在变化,设计的变化也是必然的。所有的空间和事物都拥有其特定的最佳本质,如果设计师忽视这种本质的存在,就无法实现发展和变化,就难以创造新的形态而去不断满足社会生活的各种需求。
New Landscape Movement in Public Design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 design not only rests in tangible material, but also turns to invisible spirit-centered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has extended to New Landscape Movement which is no longer the same concept with product design, visual and environmental meaning of certain areas, but a social and cultural existence. 20th century is a society centered on ideology, and economy, is the transition to a culture of life in the future society. In order to get closer to the microscopic landscape, design of great human based on Tactile-View issu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concept. Public design is not a fi eld that design objects reside in, but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whether it has public value. If there is public value, that is Public Design. The composition of images of urban structures, buildings, green space, lighting and space in Town landscape Identity program, need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of several facts. It is of strategic signifi cance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design and it is the practice of the overall design method.
Public Design;New Landscape Movement;culture;tactile view;Total Design
J0-03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4.002(0013-05)
2016-05-10
孟亨在,博士,韩国建国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楚天讲座教授;张完硕,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