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上篇)

2016-09-09朱永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章程学堂课程

朱永新

如今的孩子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上学、放学,在规定的时间内上课,每年有寒假、暑假等假期……似乎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这样的学校生活节奏有没有可能突然被打乱呢?学生们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同一间教室,学习时间完全由自己决定,学习内容也完全由自己选择……我相信这一天终将到来。当然,这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而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甚至是革命。

那么,在展望未来之际,我们很有必要追溯一下古往今来学校的发展与变迁。

一、学校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人类并非一开始就有学校的。学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学校,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是前学校阶段,原始部落耳提面命的教育就是属于这个阶段,这与信息传播学中所谓的“表演阶段”是对应的。二是学校阶段,以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泥版书屋”、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的宫廷学校和我国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成均”和“庠”为代表。三是现代学校阶段,随着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的现代学校,按照夸美纽斯(1592—1670)的班级授课制构建,具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上课时间、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四是后学校阶段,未来的学校严格意义上可以不称为学校,而是所谓的学习中心。

我们不妨再梳理一下以上所说的这个历史演变过程。大家知道,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专门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最初只是渔猎、采集和农耕等劳动技术的传授。传说中的“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这个时候虽然有教育活动,但是没有学校这种形态。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活动逐渐分化出来,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关于世界上最早的学校的起源,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有的教育史教材中采用苏联教育史学家米丁斯基的说法,即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稽的最古老的学校。但最新的研究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古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发现的苏美尔人的“泥版书屋”存在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之一。有人认为,我国古代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成均”和“庠”就是学校的萌芽。“成均”是乐师日常演奏唱歌的地方,贵族子弟都要在这里学习音乐。“庠”是储存公共粮食的地方,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氏族中的老者可以不必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而是转为看管粮食或者饲养家畜,所以“庠”也是养老之所。老年人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在养老的同时还可以承担起传授经验的任务,所以“庠”也就同时成为了教育场所。但是,“成均”和“庠”还不能称为正式的学校,只能说它们是学校的雏形。这表明,学校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分离,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需要在专门的场所进行时,才逐渐形成的。

在这之后,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在我国夏代,学校叫“序”和“校”。“序”是设在王都的学校,“校”是设在地方的学校,即乡学。最初的“序”和“校”均和军事目的的教育内容相关。“序者,射也。”就是教射箭的地方,是奴隶主贵族子弟习射的场所。“校者,教也。”就是进行军事训练的场所,是习武之地。到了商代,学校的形式有所发展,出现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校,有了大学、小学的区别,教育内容上也逐渐丰富,具备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雏形。

此后,随着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我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校体系,从私塾到官学,从数学到书院,再到太学。而科举考试制度则是连接各级各类学校的纽带。这种体制一直实行到清朝末年。

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出现的。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要求劳动者接受更多的、系统的、实用的学校教育,以满足大生产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也应运而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和学科课程制,为新学校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从普及教育出发,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系统的主张。他根据儿童成长的年龄特征,把教育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期6年,各设相应的学校。幼儿期(初生至6岁),母育学校;少年期(6~12岁),国语学校;青年期(12~18岁),拉丁语学校(或文科中学);成年期(18~24岁),大学。这种统一的学校系统,使儿童从出生开始学习,循序渐进,不设任何障碍,直到成年。夸美纽斯第一次提供了整齐划一、任务明确、相互衔接的完整的学制系统,这是学制史上的一次创举,也成为后来西方学制的雏形。到19世纪初,一套与工业社会相匹配的学校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1862年在北京创办的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外语学堂,也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式学校。中国第一个现代学校制度的提出是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是年为旧历壬寅年),但未及实行。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并于1904年1月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是年为旧历癸卯年)。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等一系列章程,包括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完整系统。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为普及教育,它把教育从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全体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革命性事件。

二、变革学校的诸种努力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教育又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转折。随着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美国人开始感觉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并认为科技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的落后,全社会对于教育不满的情绪空前高涨。各国学生运动的兴起进一步打破了人们对学校的美好期待,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带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反而是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正如“非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伊里奇所说:“多少代以来,我们企图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教育,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可是迄今为止,这种努力失败了。”在他看来,现代学校不仅阻碍了真正的教育,而且造就了无能力、无个性的人,还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化和新的不平等。因此,应将学校连同课程学习及其观念一起废除。他呼吁废除学校对于教育的垄断,应该使受教育者享有选择教育的权利,成为积极的消费者,应该“为每个人创造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成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机会”。要实现这一理想,就要建构一个教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和技能,并且直接应用于社会;各种教育资源都置于学习者的主动控制之下,使学习成为自我创造式的教育。教育网络的理念确定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与世界联系的方式。我们从中已经看到了今天互联网教育的雏形。

与“非学校运动”和“学校消亡论”遥相呼应的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作为“新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斯金纳发明了一种“教学机器”,这个“机器”的构造包括输入、输出、贮存和控制四个部分。他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把教学材料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百甚至几千个问题框面组成的程序。每一个步子就是一个框面,学生只有正确回答了一个框面的问题,才能开始下一个框面的学习。如果答错了,用正确答案纠正后再过渡到下一个框面。框面的左侧标出前一框面的答案,成为对该框面问题的提示。一个程序学完了,再学下一个程序。他还提出了程序教学的四条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即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2.小步子原则,即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小步骤,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3.即时反馈原则,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4.自定步调原则,即允许学习者按各自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

我们可以看到,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与现在的“慕课”已经非常接近,可惜当时还没有互联网,他的思想虽然对世界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却并没有真正颠覆现代学校。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新学校运动和非学校化运动就一直没有停止,各种学校改造的努力也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校变革的激情再一次被激发。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慕课的出现。所谓“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英语简称,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一门课听课者可以有万人以上甚至几十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不分国籍和区域,只需邮箱注册参与,对所有人开放;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即网上学习。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即课程。与现在流行的名校视频公开课只提供课程资源不同,“慕课”实现了教学课程的全程参与。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者可以完成上课、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的全过程。

2011年秋季,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不久后,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4月上线,4个月后学生数便突破100万人。后来又有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全球80多所高校或机构也相继加盟,共享386门课程,一年后注册学生就超过400万。其中的多门课程进入了美国教育理事会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的学分可获大学承认,“慕课”进入了正规高等教育体系的通道。而一些公司也开始考虑招聘时是否承认“慕课”的课程证书,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学生也许只要凭借在线教育平台拿到的课程证书,就可以直接就业,而不一定非要拥有正规大学的学位和学历证书。

猜你喜欢

章程学堂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地方高校大学章程建制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山神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