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长征落脚点,转型进行时
2016-09-08
毛泽东曾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个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时光转移,如今,吴起县依旧在其转型之路上前行
白天,胜利山无异于普通青山,不过当夜幕降临,密布于山坡各处的灯光被点亮后,一半白色,一半红色,犹如繁星般与夜空交相辉映。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境内的这座山因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而得名,在山头的一棵杜梨树下,毛泽东在睡梦中切掉了追击红军长征一年多的国民党军“尾巴”。
有人说这些灯光是为了祭奠长征和那场“切尾巴”战役的英灵;也有人说这象征点点星火,点燃了希望;还有人说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明亮工程。不可否认,它们是吴起县近些年转型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窑洞旁的现代农业
长征期间,在哪里落脚一直是困扰红军的难题,湘西北、黔北、川西都曾是计划中的落脚点,但迫于当地条件不成熟以及国民党军队的步步紧逼,红军始终没有停下步伐,一直往前走。即便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时,中央与张国焘争论的核心问题仍是在哪里落脚。
因此,当1935年9月20日,红一方面军在哈达铺(今属甘肃省宕昌县),从国民党办的《西京日报》等报纸上获悉陕北有一片相当大的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时,激动之情不言而喻。
国民党报纸中所提的陕北苏区就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它是土地革命后期仅存的硕果。西北革命根据地是由刘志丹领导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和谢子长领导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了抵抗国民党大规模军事“围剿”于1935年2月合并而成的。同年5至8月,西北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发起的第二次“围剿”,两片根据地真正连成了一片,巩固了革命成果。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决定,把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而当时仅有11户居民的吴起镇就是西北根据地的北大门。
10月18日,红军终于到达了吴起境内。当晚,毛泽东来到了张湾子村张廷杰家,在窑洞里,毛泽东与张廷杰热情地握了手。好客的张廷杰见家中来了贵客,马上敦促她媳妇侯孝俊做当地传统美食:羊肉臊子剁荞面。
他们拿出了去年中秋珍藏的羊肉臊子和鸡蛋,配上专门的油泼辣椒面和葱花做成了香碰碰的汤。而后,侯孝俊和起了一大卷细白荞面,在案上擀开,用刀“噔噔噔”地剁了起来,剁得又细又匀,毛泽东看到后连胜称赞:“剁得好呦!”
就着鲜美的羊汤,毛泽东一口气吃了三大碗剁荞面。饭后,毛泽东擦着汗,抽着烟对张廷杰夫妇说道:“一年喽!在长征的路上还没吃到过这么香的饭,陕北是个好地方!”第二天,中央红军胜利抵达吴起镇。
如今,张湾子村的那孔窑洞依旧如故,而窑洞旁已建起了新农村,现代农业则成为吴起全县转型发展的重点。村民们陆陆续续搬进了统一规划的中式古典风格房屋,道路拓宽了,水电煤等生活配套设施也跟上了。“农业产业要不断壮大。”吴起县县委书记董强说道,“在稳步推进山区草蓄业、川涧棚栽业发展的同时,山地苹果也将作为我县农村主导产业的主攻方向。”
不过转型总伴随着阵痛,比如大棚种植的推广一开始并不顺利。對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而言,用塑料搭起的大棚竟然能种瓜果蔬菜?
西小瓜是大棚种植的明星产品,但它对湿度、温度、环境的高要求却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这个时候,有多年打工经历的吴起镇马湾村村民范永春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用尽了毕生积蓄,一口气在马湾村承包了三孔大棚。
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为了摸清西小瓜的习性,他用小木牌挨个记录下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生长情况,天天分析研究。“没想到,一年下来,每个大棚平均收入有5万元,3孔就是15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范永春兴奋地回忆道。十几年下来,每个大棚给范永春都带来了超百万元的收入。
有人尝到了“甜头”,大棚技术很快就在马湾村推广开来,后来大棚里不仅种香瓜,还种各种蔬菜,旁边还建立了千头养殖猪场和羊场,向规模化发展。如今,马湾村已经成为吴起县生态循环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区,其聘请的专家还根据本村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进一步将大棚改良为为跨度9米的半地下室标准日光温室。2015年,吴起全县又新建了日光温室230座、大棚300座。
除了大棚种植,得益于“省级苹果基地县”的落户以及延安苹果北扩的机遇,山地苹果成为了吴起县下一步的发展重点,2016年计划在已有5万亩的基础上新增种植面积3万亩,到2020年力争实现种植20万亩。
杜梨树有了万千好伙伴
1935年,与红军一同抵达吴起的还有国民党的骑兵团,面对这条“尾巴”,毛泽东力排党内议论,决心要切掉它。10月21日凌晨四时半,他登上了胜利山山头,在指挥战役的最佳观测点,看到了两颗果实累累的大杜梨树,他随手尝了两个这种又酸又麻的果子,说道:“这个很好吃!”
在杜梨树下,他布置了作战任务,并反复强调打好这一仗的重要事实,要求大家一定要打胜。“会后,毛主席对我们说:‘现在休息休息,枪声响得激烈时不要叫我,到打冷枪的时候再叫我。”时任毛泽东警卫员的陈昌奉曾回忆道。
战斗于早晨7时左右打响。红军采取分块包割、相机包围的战术,把国民党骑兵分别包围在二道川的塔儿湾、胜利山,头道川的杨城子、柳树梁、燕山梁一带。经过数小时激战,红军歼灭了敌一个团,击溃三个团,缴获战马800多匹,取得了最终胜利,彻底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阴谋破产。休息好的毛泽东于中午12时左右下山,之后他还领导纠正了陕北错误肃反,释放了包括刘志丹、习仲勋在内的100多名幸存者,让西北根据地转危为安。
抗干旱、耐寒凉的杜梨树见证了这段历史,不过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这片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黄土高坡上它们却是孤独的。解放以来,水土流失一直是困扰吴起县的生态问题,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达到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7.4%,曾一度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
“光秃秃的山上没有一棵树,种庄稼也打不下多少粮食,遇到灾年,村民只能吃榆树皮。”73岁的郭店子村村民冯世海对15岁刚搬到村子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1998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落实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决定,吴起县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制定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战略决策。
经过17年的努力,吴起全县90%的坡耕地得到治理,累计退耕还林面积达244.7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19.2%提高到72.9%,土壤年侵蚀率由每平方公里1.52万吨下降到0.5万吨。如今,刚出吴起县的高速公路收费口,在路两旁的山坡上就能看到一株株排列整齐的小树苗在向你招手,杜梨树的周围也有了万千好伙伴。
正是这样出色的成绩让吴起县有了“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的美誉。2015年,吴起县结合精准扶贫战略,推出了“家庭林场”的新尝试。从2011年就开始自己造林事业的冯建福很快就嗅到了这个机会。
在政府的支持下,他申請了老家郭店子村4500亩荒山开办了家庭林场,种上了苹果、楸子、山杏、山桃、长柄扁桃等经济林。为了把林场的经济作物运出去,他还修建了一条长8公里的通村路、一座连村桥。
此外,他还积极投身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政府做工作让我把乡亲们组织起来搞家庭林场,给贫困户增加一些劳务收入,还能改善绿化环境,几年后,政府再发补助给我。贫困户没有钱搞家庭林场,我作为老乡应该帮助他们。”冯建福说道。
如今,冯建福已经与附近的陈岔、北梁、张台和王洼子4个村村民达成了协议,他们作为员工加入他的家庭林场,他免费给村民发放树苗,村民栽完后还能从他那领到工资,人均能增加收入2000余元。
看着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山慢慢变绿了,冯世海别提有多开心了,当听说冯建福的林场不仅能免费种树,还能拿工资时,他马上就参与其中:“我参加家庭林场的栽树活动,就是想让这里的山更绿,让子孙的生活更好。”他笑道。吴起县计划到2020年再培育发展100家家庭林场,吸纳贫困人口3000人,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除了家庭林场,退耕还林还带了意外之喜:遍布于大小山涧的百万亩沙棘林。这些平时不用人管的“金果”在收获时节就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不仅外销,吴起县还研发了包括沙棘红茶在内的一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得益于现代农业、林业等方面的发展,2015年,吴起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1376元。
“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不动摇。”董强坦言,“然而,我们与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可以说,压力很大、任务很重。我们必须一项项找差距、一项项抓落实,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力争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双创”之花开满了小城
董强口中的“差距”主要在哪里呢?吴起县有一种说法:“县上每花10元钱,有7元钱来自石油”。拥有1.5亿吨储量的吴起县非常依赖石油工业的发展。1993年吴起采油厂建立,短短12年内,原油年产销量就一举突破了100万吨大关,2006年更达到了140万吨,成为陕北地区石油产量最大县,石油工业为财政提供的收入一度占到县财政总收入的84%以上。2013年,吴起县更一举跨入了全国百强县行列。
然而,石油工业在为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县域经济结构不合理却埋下了隐患。近几年来,受到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曾经的经济引擎已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2015年吴起全县GDP增速仅为2%,在延安市的13个县区中排名垫底。
其实,吴起县早在2011年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改革方案,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石油工业带来的收入仍占到县财政总收入的7、8成。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发展机遇?转型发展已成为了全县上下达成共识的破题关键。
除了现代农业和林业,近年来,吴起县还注重发展非公经济,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氛围。
在这个背景下,办过火锅城,卖过纯净水的乔琴看准了“电商下乡”的商机,2015年初,她创办了谷农优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谷农优品”),希望把吴起县的特产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去。有了想法,乔琴很快就行动起来,她先是与圆方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销售马铃薯粉条、黄芥油等等,后独家承销了吴起醋业有限公司的四款荞麦、苦荞香醋。
经过一年多发展,如今,谷农优品已经拥有了3家淘宝店。除了发展线上电商,乔琴也深知线下展销的重要性,她在吴起县有两家门店,店面非常整洁,正中间堆起了一打打食醋,两旁的柜子摆满了各种礼盒,一副前门展销,后门网店的格局。
“创业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货运车爽约、初级农产品市场接受度不高、服务不到位等等。”谷农优品副总经理邵文山说道。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目前,谷农优品是吴起县唯一一家农产品互联网品牌化运作公司。去年年末,他们还受马云来延安演讲送礼包的启发,开发了一款大礼包,颇受市场欢迎。
2016年3月31日,他们在吴起县召开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大会上拿到了县政府5万元的奖励。那一天,吴起县一共拿出了349万元对优秀创业企业进行表彰。
“双创”不仅仅是创业者的事。吴起县还设计了一套培养机制,首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而后进行大力宣传。在此基础上,各部门积极联动,不仅打造了一批批项目建设“洼地”,还建立了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此外,吴起县的长安、中国和邮储三大银行也推出了各自特色的金融贷款产品。
截至2015年底,吴起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1.3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5.1%。2016年将力争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6亿元,新增小微企业240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董强说道,“我们要激发全民创业创新热情,以超常规的思路和强有力的举措,开创吴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毛泽东曾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个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时光转移,如今,吴起县依旧在其转型之路上前行。半夜,胜利山上的点点星光仍散发着光和热。
(吴起县宣传部樊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