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山地旅游“变”金山银山

2016-09-08

小康·财智 2016年8期
关键词:西达甘孜甘孜州

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促进绿色发展,用山地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甘孜州而言,可谓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把大家请到海螺沟来,主要是为了以甘孜州为例,解剖一个麻雀,寻找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7月13日,以“相约圣洁甘孜畅游自驾天堂”为主题的2016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系列活动在海螺沟景区举行,中共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益西达瓦出席甘孜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开门见山地指出,山地可持续发展,对于甘孜州而言,可谓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在益西达瓦看来,在甘孜这样的山区,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同步实现小康;既要考虑本地的发展,又要考虑其他地区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山地旅游。

“迷”路:靠什么都不行?

靠“农”不行、靠“牧”不行、靠“林”不行、靠“水”靠“矿”也不行,甘孜发展到底靠什么?甘孜的路究竟在何方?这样的疑问并非夸张。回顾甘孜州谋求发展的历史,益西达瓦并不回避那些遇到过的“坎”和碰到过的“壁”。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甘孜州的主政者清楚地认识到,光靠农牧业做不大甘孜经济。早在5000多年前,甘孜州就出现了农业和游牧业,但是受山地气候、地形和生产技术影响,农牧业始终处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状态,2015年粮食总产量25万吨,畜牧业产值30亿元,解决不了全州116万人的温饱问题。

工业也没能使甘孜走向富裕。受“无工不富”思想影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甘孜州先后兴办了一批糖厂、铁厂、印刷厂、毛纺厂、皮革厂、化肥厂,工业企业从1950年的3个增加到到1978年的243个,数量扩大了81倍,而且涉及金属采选、皮革制造等20多个行业。但是受交通、原料、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这些企业严重亏损,相继倒闭。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木材市场开放,甘孜州内还出现过国营森工、地方林业、群众自用材“三把斧头”砍木头的局面。林业收入一度占到全州财政收入的60%,有的县来自林业的收入甚至占到了财政收入的90%以上。那么,木头经济能给甘孜带来长期繁荣吗?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掠夺式采伐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1998年,长江爆发全流域特大洪灾,党中央、国务院紧急决定在长江上游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政策一出台,甘孜经济便大幅下滑,人民生活再一次陷入贫困。

靠水靠矿也不是甘孜发展的长久之计。1998年天然林停采后,“木头”财政丧失,甘孜经济开始向水电、矿产开发转型。全州规划电站642座、已建223座,建成九龙里伍铜矿、白玉呷村银多金属矿等大型矿产企业。然而,在新常态下,国家采取去产能、去库存等措施,用电需求减少,矿产价格下跌,导致2015年甘孜州水电企业减产面达75%,矿产企业减产面达89%。

新形势下,甘孜要实现2020年和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目标,就必须再闯出一条新路。

寻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促进发展

怎样的路才是适合甘孜发展的路?这就要从甘孜的区位和特征说起。“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高原东南缘,位于四川省西部,川、滇、藏、青四省区交界处,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专区级自治州,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土生土长的甘孜人,家乡的所有特征都早已印刻在了益西达瓦的心中,在围绕“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主题进行的主旨演讲中,他向来到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的海螺沟的“客人们”介绍到,从总体上看,甘孜州有五大特征,一是横断山脉核心区;二是人类活动敏感区;三是重点生态保护区;四是旅游资源富集区;五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

“在不断深化州情认识、在谋求甘孜发展的进程中,州委、州政府把全域旅游确立为全州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并希望由此为山区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子。”益西达瓦称,这条路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

把全域旅游确立为甘孜州的主导产业,不仅是几代人探索的结果,同时也是基于生态文明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当前,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对山区,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更加关注。这些都给甘孜发展道路的选择带来了更为严格的约束。”益西达瓦进一步分析道,“在嚴格的生态约束下,过去那些乱砍滥伐、大开大挖的发展方式宣告终结,甘孜必须找到一条既保护生态、又促进发展的新路。”

探路:走出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条新路在哪里?益西达瓦告诉大家,综合考虑生态文明的要求、同步小康的目标和州内资源实际,甘孜州委、州政府决定把旅游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讲到这里的时候,蓝色背景的PPT上展示出三幅精彩的照片,其中的两幅“绿意浓浓”,另一幅则展示的是游客们灿烂的笑,照片右侧,代表着甘孜州主政者“心声”与坚定决心的一段话格外醒目:制造绿色消费,创造绿色业态,促进绿色发展,用山地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

此时,坐在会场认真倾听州长演讲的《小康》记者一下子想起了这样两个场景。时间首先被拉回到2014年3月,全国两会上,益西达瓦在审议报告时一发言就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注意,“我来自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其实,在他准备的发言稿上原本并没有这句话,但是听前面的代表一直在说雾霾,他感觉到好的环境很可贵,于是就这样介绍自己了。今年3月8日上午的四川代表团开放日,这位州长显然是“有备而来”——“各位代表和记者,来自没有雾霾的地方,甘孜州的益西达瓦又来了!”——这样的发言“开场白”再一次吸引了参会者的关注。

这是益西达瓦第4年来京参加全国两会。除了问候,益西达瓦还带来了甘孜州实现绿色发展的好消息:四年来,甘孜州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7.2%,2015年达1076万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3.8%,2015年达107亿元。“我们正努力把甘孜建设成绿色消费的大卖场,创造绿色消费、制造绿色业态、实现绿色增长。”益西达瓦说。

行路:能脱贫、能致富、不反弹

走出了一条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甘孜,也很快就尝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甜头。随着稻城亚丁景区的开发,省定贫困县稻城去年的县级财政收入突破了一个亿,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到了1.7万元。“全州干部群众发展旅游的愿望十分地迫切。”益西达瓦称。

其实,从2011年开始,甘孜州委、州政府就把旅游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据益西达瓦介绍,2011年11月22日,在甘孜州第十次党代会上,甘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全域旅游”,并把全域旅游定义为全域资源、全面规划、全境打造、全民参与;2012年,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方案出台,甘孜按“三圈两轴”布局启动全域旅游,明确全域旅游必须把生态挺在前面,坚守规划、人口、土地、建设、生态“五条红线”,管住宅基地、自留地、未建设用地“三块土地”,克服中断传承、割断文脉,破坏生态、牟取暴利,相互杀价、恶性竞争“三种倾向”;2013年,在南路以备战“稻城机场顺利通航、亚丁景区精彩亮相”为抓手,引领了甘孜州南部旅游,在北路以成立康巴文化研究院、打造“一园三区”产业带为抓手,开启了甘孜州北部旅游;2014年,确立“以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2015年,启动海螺沟创“5A”、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创“4A”等系列创“A”活动,用创“A”标准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并分批到阿尔卑斯地区考察,将甘孜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

今年2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甘孜州被全部纳入了创建范围。在益西达瓦看来,这是甘孜州在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甘孜多年来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喜事,也是甘孜发展底部突围、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

当下,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正好与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时空叠加,甘孜州当然不会错失良机。今年4月初,作为17个专项扶贫方案之一的甘孜州《2016年旅游产业扶贫专项方案》(以下简称为“专项方案”)出炉。

在旅游规划的引导下,“专项方案”确定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业扶贫、旅游环境优化等七个方面推进旅游扶贫,但在甘孜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肖锋看来,“专项方案”虽然明确了交通运输部门、农业畜牧部门、林业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但究竟该如何抓旅游扶贫,“专项方案”却不那么精准。

旅游扶贫不能没有抓手。4月下旬,甘孜州委、州政府组织职能部门到各县市进行调研。

在常年游客甚多的丹巴县梭坡乡宋达村,参加调研的一行人了解到,以前宋达村修建的观景台等公共设施因无人管理,很快就会毁坏,今年,县上相关部门在重新修建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和综合服务点后,把这些公共设施全部移交给村上,作为村集体资产,由村上管理、经营和受益。现在,这些设施由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轮流值班经营,在保证了设施不被破坏的同时,贫困户还有了收入。

像宋达村这样结合扶贫、创新旅游公共设施管理的做法,让参与调研的肖锋等人“眼前一亮”。益西达瓦要求参加调研的一行人好好总结形成材料,而后,他又晚上加班亲自修改,最后形成了《甘孜州采取九大措施促进旅游扶贫落地》。

“用基础建设保障脱贫,用景区建设促进脱贫,用旅游商品带动脱贫,用专合组织引领脱贫,用乡村旅游加快脱贫,用人才培养支撑脱贫,用对口支援助推脱贫,用智慧旅游提升脱贫,用优惠政策支持脱贫。”在7月13日出席甘孜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益西达瓦向大家介绍了这九大旅游扶贫方式。

未来,甘孜州已明确了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的发展定位,即大力发展崇尚自然的旅游、户外运动的旅游、民族文化的旅游、绿色生态的旅游。目标路径也清晰可见:三年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年打响“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品牌,十年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

对于选择走山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归宿”,益西达瓦指出,是“富民”。他要求,不仅要建立共享机制,处理好游客、开发企业、原著民和政府四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游客很满意、群众得收益、企业能发展、政府有稅收的共享发展局面;还要促进旅游扶贫,大力推广基础保障型、景区带动型、产品开发型、专合组织型、乡村旅游型、人才支撑型、对口支援型、智慧推动型、政策扶持型九大旅游扶贫方式,确保能脱贫、能致富、不反弹。

“发展山地旅游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民计,繁荣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安宁,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习惯,养成好风气,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可持续的目标。”对于甘孜州寻求发展“新路子”的奥妙所在,益西达瓦一语道破。

猜你喜欢

西达甘孜甘孜州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川藏高原甘孜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Regulation of Moxibus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NF-κBp65 and PPARγ mRNA in Colon of Ra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
红二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的具体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