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乱象频现,老年人安养之所何处寻?
2016-09-08蓝风
蓝风
编者按: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养老难题——因家庭结构出现巨大变化,以往农耕时代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基本被三口之家、421模式或空巢家庭取代,传统居家养老已经越来越不现实——暂且不说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无人看护,即便是421家庭,老人若居家养老,对子女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社会化养老成为必然。可就目前情形看,社会化养老的发展明显滞后,尽管政府陆续出台养老服务新政策,各地养老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因种种原因,乱象频现,不仅养老院虐老、伤老事件频发,因意外导致老年人伤残死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那么,该如何规范养老市场?作为子女,怎样才能为老人选择一所合适的养老院?又怎样才能让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真正安享晚年呢?
养老院种种乱象危及老年人
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17%,至2050年,这一比重将增加至超过30%。如何应对养老挑战,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与社会老龄化相伴生的,是家庭模式的剧变,致使传统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向社会化养老转型。近年来,尽管社会化养老发展迅猛,但因种种原因,养老机构乱象丛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如媒体报道的黑龙江省海伦敬老院纵火案、沈阳某敬老院“安眠药拌饭”事件、湖南省双峰县养老院恶性杀人案、河南省鲁山县老年公寓火灾、四川某精神病人在养老院遭强奸怀孕事件、湖南省一黑心敬老院虐老事件等,无不令人心惊。尽管这些“问题养老机构”在全国数以万计的养老院中只是极少数,但种种乱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有可能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78岁的周婆婆2015年中风瘫痪后,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身边一刻也不能无人看护。周婆婆早年丧夫,一个人将两儿一女拉扯大,儿女们都很孝顺,可因为都有工作,根本抽不出时间照顾她。兄妹三人经过商量,决定将周婆婆送养老院,费用由各家平摊,每周末轮流探望。
小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工作,送老人去养老院的事就交给了大儿子。大儿子正闹离婚,焦头烂额中随便找了一家私立养老院,匆匆将母亲送了过去。第一个周末,按照兄弟间的约定,大儿子提了母亲爱吃的点心前去探看。因刚好约了律师谈离婚的事,大儿子到了养老院,放下点心,嘱咐了老人几句就走了。第二个周末,二儿子带着妻子从省城赶回来看望母亲,原打算陪老人吃个饭,但中途接了儿子学校的电话就匆匆离开了。第三个周末,轮到女儿探望。女儿打来热水,想帮母亲擦擦身子,可掀开母亲的衣服时她当场惊呆了:母亲浑身是伤,全是拧、掐过后留下的青紫色印痕!一问母亲,老人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女儿愤怒地叫来了工作人员。在事实面前,院方承认是一名年轻女护工干的,原因是老人不配合工作。按施暴女护工的说法是:“该拉的时候不拉,总是拉在床上,恶心死了!”
无独有偶。76岁的李婆婆因行动不便,自己要求去养老院。她只有一个女儿,以前一直跟女儿一起住,可自从女儿娶了儿媳妇,她感觉家里太拥挤了,于是主动要求去养老院。为了省钱,李婆婆经邻居介绍挑了一家离家较远的乡下养老院。
李婆婆的女儿去养老院看望母亲要起大早去坐长途客车。看着女儿劳顿辛苦的样子,李婆婆心疼,让女儿不要来,还说她喜欢乡下的空气,在养老院过得很好。女儿没有多想,加之不久后儿媳生了孩子,她要照顾儿媳和孙子,因此去看望母亲的次数越来越少。
转眼到了端午节,这天,李婆婆的女儿起了个大早,打算接母亲回家过节,却意外接到养老院的电话,叫她马上到市一医院去,说她母亲食物中毒在紧急抢救!当她匆匆赶到医院时,母亲正在打吊瓶。医生说是吃了不洁的食物造成上吐下泻,还告诉她,老人可能长期饮食不卫生,现在已患上慢性肠炎。
怎么会这样呢?李婆婆的女儿在疑惑中来到母亲生活的养老院,从厨房到餐厅,从宿舍到活动室察看了一遍,她这才发现,这家养老院卫生条件极差:厨房里苍蝇乱飞,剩饭菜不加遮盖地放在桌上,上面趴满苍蝇,散发着隐隐的馊味;厕所居然是传统的旱厕,粪便呈现在眼前,爬满蝇蛆……
相对来讲,75岁的陈爹爹所住的养老院条件要好很多,但同样在入住后不久也出了问题,原本乐观开朗的他居然患了抑郁症。
李爹爹原本跟老伴一起生活在老城区,两人相互照应,又有老街坊经常一起拉拉家常,日子过得很不错。可去年年初老伴去世了,远在美国的儿子小李不放心让父亲独居,便托人给他联系了一家条件很好的养老院。没想到,父亲住进养老院不到一年,居然割破手腕想寻短见,幸亏被及时发现才捡了一条命。据养老院负责人说,李爹爹不爱说话,很孤僻,自杀的原因很可能与长期无人探视有关。小李不解:没有亲人探视这是事实,但父亲的性格他是知道的,一直挺乐观,不至于短短不到一年就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他去养老院就此进行交涉时立即发现了问题:这里硬件设施相当不错,但明显缺乏温情——服务人员大都板着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出于安全考虑,生活中对入住老人限制颇多,老人身心不能完全放松,失去了很多自由,孤独、抑郁也就在所难免。而且,这种孤独感会传染,让感情脆弱的老人更加敏感。带父亲离开养老院时,小李注意到,不少老人躲在窗户后,表情漠然地目送他们父子。
生活环境差,安全隐患多;服务质量欠佳,虐老伤老,缺乏温情……是社会养老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据调查,多数老年人对入住养老院比较抵触,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与养老院存在上述问题不无关系。
安养之所何处寻
尊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所有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的共同期望。可为什么在原本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安养之所的养老院,会出现欺老虐老闹剧或伤害老人健康甚至夺去老人生命的悲剧呢?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
简单来说,养老院分两种,公办和民办。上述养老院乱象,除了极个别案例,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民办养老院。近年来,鉴于公办养老机构数量不足,一床难求,国家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大批民办养老机构进入了社会养老服务领域。相对于公办养老院的先天优势,庞大的民营养老机构因为投入高、利润低、回报慢、人才缺等因素举步维艰。据业内人士测算,民办养老机构只有入住率达到七成以上才能赢利并实现可持续运营。因此,为了生存,民办养老机构要么走高端路线,以豪华装修、高档服务吸引经济条件优越的老年人入住,让一般收入家庭望而却步;要么走低端路线,牺牲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打廉价牌吸引低收入老年人。这就出现了“公立的得排队等不起,私立的要么住不起,要么因为条件太差入住后伤不起”的现实。
那么,是不是所有养老院都住不得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问题养老院还是极少数,而大多数养老机构仍值得信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选择。
王素华老人今年76岁,企业退休职工,退休金每月1800多元。6年前,王爹爹因中风导致偏瘫,经治疗后生活能半自理。去年,老伴去世后,儿子儿媳工作之余不但要照顾正读高中的孙子,还要照顾他的起居,天天忙得焦头烂额,王爹爹不忍心,主动提出去养老院。
儿子老王考察的第一家养老院,是民政部门下属的一家公立养老院,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因为没有床位,需要排队等候,而且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他只好放弃。
随后,老王将目光瞄准了一家开业不久的私立养老院。该养老院位于市内,隔壁是一家三甲医院,附近有个小公园,还有大型超市、饭店,从外观上看很气派,像个星级酒店,里面也装修得跟酒店差不多,有豪华的接待大厅,有统一着装的服务人员,硬件设施很上档次,服务也颇具特色,可费用太高,每月超过5000元,老王和爱人每月收入一共6000余元,加上父亲的退休金也就8000元,除了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还要供儿子上学,负担太重。
后经别人介绍,老王又看了一家小型养老院,价格便宜,但条件很一般。养老院位于远离市区的乡下,一共50余张床位,空着20多张,几间平房,室内光线不佳,服务人员都是当地村民,素质明显不高。
比起前两家养老院,老王对这家养老院明显不满意,但善解人意的老父亲听说价格便宜,决定就选这家,还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喜欢乡下的清静。受经济条件限制,老王违心地答应了。但他并不放心,决定常去看望。
第一个周末,老王做了父亲爱吃的鱼丸,与妻子一起去看望父亲。因为提前电话联系过,父亲在一名服务人员搀扶下在大门口迎接他们。当他们提出到老人房间坐坐时,老人婉言拒绝,并催他们早点回去给孙子做饭。无奈,老王夫妇跟父亲在门口聊了一会儿就走了,但一路上老王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几天后,还未到周末,老王便请了假悄悄来到养老院。那天天很热,他特意给父亲带了一台电风扇,因为老人用不惯空调。可一走进父亲的房间,老王便闻到一股屎臭味,不禁一阵干呕。屋里没空调,连风扇都没有,父亲正面朝墙壁发呆。而隔壁床上,一位老人正在呻吟,坐在另一张床上的老人颤巍巍地朝门口喊:“服务员,他又拉床上了……”老王一看环境和服务都这么差,当天就给父亲办理了离院手续。
但老王并不甘心,觉得全市至少有数十家养老院,不可能找不到一家合适的。
随后,老王从市民政局拿到一份全市养老机构名单,其中已经在有关部门备案、近年来没有或少有投诉的有20多家,他从中排除了公立、私立中收费较高以及地处偏远的近10家,还剩十几家价位和地理位置都能接受的,他一家一家实地走访、考察,最后锁定了一家离家30分钟车程、规模中等的养老院。这家养老院收费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一个月需3000元出头,老王觉得能够承受,关键是那里环境不错,养老院位于一个大型种植基地内,一年到头都有新鲜蔬菜瓜果吃,老人们还可以到菜园子里呼吸新鲜空气,体验采摘乐趣。更让王爹爹高兴的是,他的一位老同事正好也在那里养老,两人以前关系还不错,正好能做伴。于是,老王当即给父亲办理了入院手续。
吸取前一次的教训,这次老王在送父亲去养老院之前跟父亲商定:一、有任何不适或受到任何欺负,都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二、每天通一次电话,如实报告自己的情况;三、他和妻子每周去探望一次,一起吃一顿饭,每月至少接老人回家住一晚。此外,老王与养老院签协议时还特意加了一条:老人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或精神上的不愉快,院方都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家属。
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老王两口子和儿子一道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像送老人去旅游一样,老人很开心。随后,老王让妻子、儿子先回家,自己留下来住了一晚,跟父亲一起实地体验养老院的生活。
几天后,老王悄悄到养老院“暗访”,远远地就看到父亲正在老同事的搀扶下,在蔬菜大棚边上摘黄瓜,一脸开心的笑容。老王终于放心了。
如何编织养老“幸福网”
随着养老形势的变化,社会化养老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牵动着每个家庭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神经,大家无不期待着养老市场的规范。业内人士直言,织就一张养老“幸福网”,除了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更需要多方合力。
首先,养老机构应自律经营。相关专家建议,养老机构应加强自律,持证经营,明码标价,公开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行业自律。要突出对入住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和保健服务,并对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医疗护理保障,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照料。要通过各种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养老院与入住老年人要签订服务协议,告知老年人的权利义务。对患有某些疾病,可能对他人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老年人应特别看护,或劝其到专门医疗机构治疗后再入住养老院,以保障其他入住老年人的权益不受侵害。相关管理部门应健全监督机制,提升监管水平,比如公开投诉电话,加强对入住老年人的回访,对不文明不规范的服务行为进行媒体曝光,接受社会监督等。也可通过养老服务示范活动,树立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在养老服务业形成争先创优的风气,全面提升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
其次,子女应负起监护之责,从选择养老院,到安排老人入住以及后期探视,子女都应精心。有关专家建议,帮老人选择养老院时一定要亲自考察、体验,多观察,多提问,多了解,不可轻信养老院的宣传介绍。选择养老院应遵循就近、方便探视原则。离家越近,探视越方便,老人对环境也越熟悉,就越能够适应。还要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与经济能力。经济条件好的可选择民营高端养老机构。经济条件一般的要考虑老人身体状况,对于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要重点考察养老院的娱乐设施、居住环境;半自理老人要选择日常基本照料和环境较好的养老机构;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要着重考察护理能力。
对于形形色色的养老机构,子女该如何替老人鉴别与物色?有专家提供如下参考意见:一要看机构资质。要特别查看养老机构有无民政部门颁发的执业证书,如果内设医疗机构,要查看是否持有国家批准的医疗机构证书。二要看硬件设施。查看养老院的规模大小,往往那些有一定规模的养老院,相关设施才比较齐备,因此最好选择10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院。三要看软件服务。要看该养老机构是否设有医务室,是否设有单独的老人食堂,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要了解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是否具有从业资格。四要看养老机构的经营历史。最好选择两年内无违规、违纪、违法事件,无食物中毒、非正常死亡、走失、疾病传染、护理事故及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等重大责任事故的养老机构。
送老人进养老院以后,经常看望不可或缺。业内人士提醒,养老院不能代替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子女应经常到养老院看望老人,亲自护理,陪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节假日可以接他们回家,毕竟子女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养老不单单是养活,还要有亲情、温情。子女时常探望,不仅对老人是一种精神慰藉,对养老院的管理也是一种监督。有些老年人明明在养老院生活得不顺心、不愉快,甚至是被欺负,但因怕子女担心,只报喜不报忧。如果子女经常探望,就能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对于如何看望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支招,一是看老人面色是否健康,体重有没有下降。如果瘦了,就要仔细查找原因,老人可能患了疾病,比如肠胃出了毛病,也可能没有获得足够的食物,营养不足。这时,子女应立即向护理人员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二是观察老人活动是否正常。如果老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变得孤僻不爱说话,就需要特别关注。也许,你的父母正在经历冷暴力(情感虐待),比如被忽视或被语言贬斥,这些都可能让他变得焦躁、孤僻、恐惧,进而导致胃口不佳、体重下降、睡眠障碍等。此外,对于一些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青肿、压迫性溃烂、皮肤裂痕,尤其是背部、臀部、大腿部等平时不易看到的部位出现异常,很可能护理方面出了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解决。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