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的色彩密码
2016-09-08
文|本刊记者 李 媛
张宪的色彩密码
文|本刊记者李 媛
张宪在继承了中国绘画精髓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西方油彩写意技法进行创作,作品既有西方画派色彩浓烈的特点,又不失中国画的水墨风采,开创了绘画风格的一派先河。
张宪
2016年5月26日,以“法国设计和中国品牌”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法品牌高峰论坛(Bonjour Brand)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先生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期间,他接受了中国画家张宪赠送的中国画册页长卷。早在 2011年4月,这位法国前总理就曾收藏了张宪先生的现代油彩画作品《荷》。
为何外国领导人会如此青睐一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究其原因,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最为精粹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思想观念、文化内涵、审美取向、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绘画以其独有的匠心、魅力位居世界艺术珍品行列,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宪在继承中国绘画精髓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西方油彩写意技法进行创作,作品既有西方画派色彩浓烈的特点,又不失中国画的水墨风采,开创了绘画风格的一派先河。这一创新性成果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认可。
油彩画 《盛世红荷》系列作品
中西合璧 佛道交融
1954年,张宪出生于北京国画世家,其祖父张梅村曾师从张大千,个性与才华兼具。其父亲张雲程拜齐派弟子许麟庐门下,深得齐派真传。受家庭的熏陶,张宪在青少年时期就醉心于国画创作,多年的研习和积累,使他的传统水墨画功力深厚,其作品深受国内外收藏者的喜爱。
1999年,张宪应德国特劳恩斯泰因市市长邀请,在该市市政厅举办了名为《来自中国的艺术》画展。画展期间,张宪结识了很多欧洲知名画家。在与欧洲画家交流中,张宪敏感地发现,在很多欧洲画家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中国的绘画元素。他因此受到启发,如果能把西方抽象的跳动色彩和中国画的大写意泼墨技巧相结合,一定可以创新出一门别具一格的绘画艺术。
“笔墨常新”是张宪孜孜不倦的追求。在随后的7年间,张宪艺术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他行走在德国、意大利的土地上,在欧洲的艺术长廊中研究、思索、汲取,让中西方文化撞击出思想火花。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一个雅俗共赏的绘画新派—油彩水墨画诞生在张宪的笔下。这种全新的画派通过借鉴西方油彩特有的表现力,同时浓缩中国水墨画精髓,形成了张宪个人作品的独有风格。
在绘画题材上,深谙佛、道教义的张宪在创作之初就把佛教永恒的元素“荷花”作为创作主题。以西画特有的浓郁色彩结合中国写意的画法技巧,把独具东方神韵的荷花恰如其分地展现在方寸之间。画里的荷花或红或蓝,飘逸的荷叶千姿百态,传神的色调浓淡浅深,荷花独特的神韵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此外,张宪还将自己对中国道教自然观的领悟融入其中,画作空灵、广博,蕴含了生命、自然、和谐与向上的力量,往往使人驻足于前不忍挪步,更为精妙的是不同的人从其画中都能找到触动自己灵魂的内涵。
油彩水墨画的诞生在中国画坛引起强烈反响。著名诗人曾力在欣赏画作后,写下了“偶开先河捷足行,别样山水别样云”的诗句。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于峰评价道:张宪的画既有东方艺术如诗如梦的意境和情调,又有西方绘画中亮丽光线色彩的微妙表现,使人得到全新的视觉享受。评论家大海说,张宪先生油彩水墨画是中国跨文化、跨艺术的杰作,既具有中国画的神韵又具有西方油彩画的现代视觉冲击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次革命。
《高飞》:2012年6月16日,搭载神舟九号飞船,陪同航天员遨游太空,6月29日返回地面,北京市方圆公证处给予公证
天地对接 书画传情
2004年11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相关部门审批,张宪的中国水墨画作品《水乡》出现在国家领导人出访的专机上。次年,他绘制的《黄山风情》、《荷花》系列再次被国家领导人出访专机所采用。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宪的作品多次出现在国事访问场合,甚至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
2009年12月19日,国家领导人出席澳门回归盛典,当他们走下飞机招手致意时,身后的《盛世红荷》显得分外醒目艳丽。这幅作品就是出自张宪之手。
2012年6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神箭成功发射神舟9号飞船。在这一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式的时刻,张宪等10位画家精心创作的10幅佳作陪同航天员遨游太空。经过13天的飞行,2012年6月29日返回地面,书画作品遨游太空壮举载入共和国史册。如今,航天部已授予张宪“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队第225名队员,明晃晃的勋章和一套航天服成为张宪众多荣誉中最特别的一份。
其实,对于普通北京市民来说,张宪的油彩水墨画作品也并不陌生。2015年,张宪油彩画作品入选央视公益宣传片—梦娃《和为贵》,如今,这幅极具观赏价值和美好寓意的作品已在北京全市地铁走廊橱窗展示。
从国家领导人的专机到平凡百姓身边,张宪作品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有业内人士评价:“这不仅说明张宪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说明油彩画这种新兴的画派已经成为中国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油彩画-奇幻系列-丛林外的古堡
传承经典 广结善缘
《荷花》是张宪油彩画的开篇之作,也是让他享誉国内外的成名之作。人如其画,画如其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性格与张宪淡泊名利、不喜招摇的秉性相仿。张宪说选择以“画”为生就是选择了坚守,甚至要做好忍受清贫与寂寞的心理准备。这是父辈告诉他的,他也将此祖训传授给了同样热爱绘画,并有着极强艺术天赋的儿子张墨千。
张墨千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受家传影响,又有着学院派教育背景的他对绘画有着与父辈不同的认识。他尊重传统,但又渴望突破;他坚信扎实的素描功底是抽象艺术的基础,他笃信只有能够形成一种别人无法复制的风格才是一个画家的价值所在。为了获取更多艺术灵感,张墨千的足迹已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从信仰之城不丹到艺术之都维也纳,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张墨千建构着自己对艺术的领悟。经过不断揣摩,他运用西方油画技法,创新出一种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中国油彩画风格。他创作的《西藏风情》、《梦幻世界》展现了一代青年画家的艺术风采。2016年下半年,受国际美协常务主席官其格之邀,张墨千将带着他的作品参加国际美协欧洲分会组织的世界巡展 。一些国际时尚服饰品牌也有意向将其作品开发为服饰产品。
儿子的成长无疑是张宪最大的欣慰,生活在这样色彩斑斓的艺术之家,张宪也从青年一代的身上汲取艺术灵感。当问及是否会把荷花作为油彩水墨画一个长久的创作主题时,张宪说荷花只是他油彩水墨画创作的一个起点,“我以我笔画自然”将是他下一个探寻的领域。如今,张宪的画笔已经延伸到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清澈的长江源头、神秘的楼兰古城,佛光四射的布达拉宫……大自然的山和水,在浓郁的油彩里轻灵跳动,在艺术家的笔端更显生机勃勃。此时,山更有力量和气势,水更具灵性和活力。也许就在这山水之间,画家的心灵也得到了最充分的解放、最深广的寄托。
在中国书画界,张宪还有着“公益画家”之称。1990年,张宪把与著名书法家田伯平共同举办的书画联展的全部作品捐献给第十一届亚运会;随后他参加“荣宝斋赈灾义卖”活动、作画捐赠慰问为“全国两会”做出贡献的首都交警,向“北京公安反扒民警”捐赠作品;2006年张宪向国际奥委会捐赠油彩画“迎奥运,创和谐”;2007年张宪向北京绿化基金会捐赠巨幅水墨画《江南水乡》;2008年张宪参加红十字会“汶川地震”赈灾义卖活动。对此,资深媒体评论人黄振中说道:“没有人格品质的高尚就难以成就一个画家,就没有跃然于纸上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只有深切感受时代精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艺术家,才能成为时代和艺术的先行者,他的艺术发言才能产生历史的巨大回声。”
如今,张宪经常与儿子翻看祖辈留下的一本珍贵画稿:一幅幅粘贴在已经微微泛黄衬纸上的画稿就像一部宝典,使张氏父子每次翻看都会有所启悟,传承祖训,弘扬华夏艺术之精髓,张氏父子选择了坚守。
张墨千于威尼斯
张墨千作品:油画-西藏-牦牛与白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