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党形象背后的精神议题
2016-09-08李辉武
○ 李辉武
阅读视党形象背后的精神议题
○ 李辉武
老人 / 杨建辉 / 100cm×80cm /布上丙烯 / 2012年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进程中,已经是“流派”纷呈了。从伤痕艺术、多土绘画、政治波普到玩世主义、艳俗艺术、卡通—代、影像派,不—而足。从艺术创作观念的角度讲,这些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老先锋派”们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症候,即是对某种社会现实和心理状态的内容转换,文革记忆、多土情结、红色政权、都市欲望、泼皮心态、消费文化、影像文化,是—种在现实主义美学传统下的社会反映论的当然呈现。诚然作为历史写作的艺术“流派”,它们已经具备了“意义”讨论的价值,但有创造性的当代艺术却是需要不断实验和探讨的。
我们这—代人是在—个相对学院化教育的背景中成长的,这使我们在当代文化语境里形成有了—个相对正统的知识背景。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审视,我们当下学院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关于中国当代学院艺术教育的历史背景,在此我们勿须赘言。我们仅从现象出发,以中国画的教学为例。现在中国画的课堂里既有宋代院体画工整、刻露风格的精神洗礼,又有文人画“玩弄笔墨”趣味引导,还有西方写实传统的造型训练与西方现代的各流派的观念浸梁。现代中国的学院教育所提供的就是—张艺术知识学的谱系,它将历时性的艺术流派转换成共时性的风格样式任凭学习者抓取。然而,这就需要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有—种价值尺度,从而锻炼出—种明确的知识主张。因此,对于我们这—代青年艺术家来说,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表达,其意义不再是形而上的永恒,而是形而下的具体,是强调—种主体在场的体验美学。我们需要回避已成主流的“前辈范式”,并自觉通过知识主张的明晰与进入当代社会的问题情境,建立个人的艺术观念。而艺术形式不再是我们刺激-反映论调的图像表征,而应该是知识观念的视觉表达。
但在我们青年艺术家作品背后的精神议题到底为何?他们在知识学谱系的迷网中,是走进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丛林?还是走进了国粹主义的故纸堆?是走向了以解构经典为方向的人文再造?还是走向了以生命体验为路径的个体自觉?或许,只能直面作品,在阅读这两百余位青年艺术家所创造的视觉形象的过程中找寻答案。
果子 / 孙晓枫 / 69cm×46cm /水墨 / 2016年
痕迹 / 李戈晔 / 142cm×38cm /纸本彩墨 / 2014年
自胜自强/ (韩国)金准植 / 120cm×40cm×4 /纸面油画 / 2014年
1·香象渡河 / 潘汶汛 / 180cm×90cm /纸本水墨 / 2014年
2·秘径 / 小满 / 100cm×80cm /布面油画 / 2014年
3·山中花开 / 何先球 / 纸本水墨 / 2015年
4·三月 / 王成美 / 国画 / 2015年
5·刘磊 / 造梦系列 / 520×100×50cm×7 /雕塑 / 2015年
6·春天来了 / 胡秀华 / 25cm×40cm /综合材料 / 2015年
7·失语的天空·十 二 / 孙健 / 110cm×140cm /综合材料
1·城·夜系列NO·2 / 黄子恺/ 165cmX20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2·遗失的文明——一个记风的碎片之八/ 翟一涛/ 240cm×150cm/布面油画/ 2014年
3·精神迁徒之宋水/ 李倩/ 66cm×82cm /布面油画/ 2013年
4·淤血都市/ 金民昊(韩)/ 160cm×150cm /绢本彩色/ 2015年
5·花鸟五条/ 蒋才/ 国画/ 2014年
6·中国制造——天安门/ 赵津毅/ 2013年
山语 / 杜松儒 / 国画/ 2016年
蜗居二 / 徐芬 / 33cm×33cm /国画
蓝色理想 / 向杏子 / 113cm×7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