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016-09-07涂付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涂付慧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86-01

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积累语言

教材所选的课文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那些生动、贴切的比喻,那些铿锵有力、富于节奏感的排比,那形象、巧妙的拟人,那充满音韵美、工整的对仗;那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那精炼的一语道破,那含蓄深刻的哲理意味,那雅俗共赏的诙谐与幽默……或庄重、或谐谑;或朴实、或典雅;或粗犷、或细腻;可以说,各种语言现象、各种语言形式、各种语言的风格应有尽有。阅读教学法 是学生在 教师的引领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经历 “自学-读讲-实践”三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和知识转化为能力。每一个环节要求目标明确、环环相扣、详略得当,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以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的兴趣越浓,他的观察就越仔细,感知、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活动就越有效。兴趣既是入门的老师,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巧设悬念 ,以悬念激发学生兴趣。阅读教学做到寓教于乐,以趣激学,使教与学真正成为“愉快的艺术”。

2.以形象激趣

小学生容易受情绪感染,可用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进行语言描述时,要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激昂时,可以急风骤雨,排空而过;深沉时,可似春雨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3.活动激趣

活泼多样的游戏、竞赛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欢快激烈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以趣促思,发展多种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竞赛方式,进行听、说、读、写练习,能促使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学习之中,唤起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天真活泼的孩子觉得上语文课挺好玩,很有乐趣。

三、构建和谐课堂,体现教师人文精神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高和历史使命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以身示范,对学生潜移默化与熏陶,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使书籍成为学生潜力生活中的指路灯。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的实践

阅读教学成败与否直接决定着文章整体阅读的成败。这就要让我们老师花一番心思了。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怎样培养他们实践阅读能力呢?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读

任何事情环境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自然少不了老师的适当指导,平时,笔者推荐一些课外书籍给学生看。

2.精选文章,拓展阅读的实践

其实,我们周围就有很多现存的好文章。如课本上的一篇《爱之链》课文讲述的是下岗后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帮助一位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受到她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她一些钱悄然而走的感人故事。

好文章自然有其独特的吸引力,这就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感受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又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我们对文章的细读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对于优美文章的教学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五、阅读教学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教材中叶圣陶的《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作者在这段话里写了荷花的形状及颜色,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体现了作者从独特角度观察和描写荷花的精妙之处,这些动词,使人明显地感到这池荷花正以旺盛蓬勃的生机,以不可压抑的活力,竞相发育成长。因此,她不仅有外在的颜色、形态的美,更有着她充满着生命力、生机勃发的内在的美,而这一点更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否则为什么他会在后面的课文中慨叹画家难于将这池荷花画活呢?恐怕是画形容易画神难的缘故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艺术化了的语言,也就有了欣赏、审美的价值。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审美是肤浅的、初步的、幼稚的;不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水平、艺术修养、审美判断能力的人的文学欣赏,更不是鉴赏家的欣赏,仅是一种渗透、一种融入、一种尝试而已。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增强自信心。

总之,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理解得透彻,再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阅读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以此达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发武.《小学语文“三环节”阅读教学法-自学、读讲、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

[2]张文质,周萍.《名师新课标落实艺术:小学语文阅读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第1版

[3]王宇主编.《小升初实用攻略》,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4年7月第1版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