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则程序设计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2016-09-07王兴民
王兴民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课中另类科目的渗透,以其广泛的融通性,打破了传统科目固有的封闭局限,这需要执教者具有科目协作精神,教师之间多而有效的沟通,是对科目融合的强化,这种沟通表现为学生对所融合课程的共同提高。本文作者运用Authorware脚本语言编程,展示了动态图形绘图的一般模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相关学科元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程序设计 动态曲线 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36-01
Authorware中的计算图标“ ”是可以输入脚本语言的唯一窗口,它功能强大,使用方式灵活,是广大编程爱好者喜爱Authorware的原因之一。笔者在讲授该内容时,密切联系了数学教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方程曲线轨迹的疑惑,结合本节计算机课程所学内容,讲述利用“计算图标”、标准方程、绘图函数和循环语句实现曲线动态效果。这个制作精确科学地反应了教学内容,有利于密切学科间的联系,既为信息技术学习提供了素材,又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一、我们先学三个简单的函数
1.图形颜色填充函数
格式:SetFill(Flag,RGB(R,G,B))
Flag:取值1或者0,1为填充,0为不填充
RGB(R,G,B): 颜色函数,R(红色)G(绿色)B(蓝色),取值范围0-255
例如:SetFill (1,RGB(255,0,0)),表示设置红色填充
2.图形边框颜色设置函数
格式:SetFrame(Flag,RGB(R,G,B))
例如:SetFrame(1,RGB(255,0,0)),表示设置边框颜色红色
3.画圆函数:
格式:circle(pensize,x,y,x1,y1)
pensize:画笔的粗细,数字越大,笔画越粗
x,y,x1,y1代表所画圆的外接正方形的对角线上的顶点坐标
例如:circle(2,180,80,240,140),画圆时只要线的颜色与填充色一致,那么这个圆就是一个“点 ”
二、再学一个循环结构
语句格式:
变量赋初始值
……
repeat while 条件
程序主体
……
end repeat
三、我们以像素点和弧度为单位,制作圆的动态曲线
1.首先写出数学方程
其中a,b为圆心,r为半径
2.在计算图标中输入脚本语言,然后运行
很快看到以300?鄢200像素点为圆心,150像素点为半径,画出了一个红色动点圆。
从中可以看出,画圆时只要线的颜色和填充色一致,那么这个圆就是一个圆点,该动态圆弧线是由许多圆点组成,圆点的直径就是弧线的宽度,上述弧度线宽度为6个象素点,从0弧度开始到2?鄢3.14结束,间隔0.0005弧度画一个圆点,随着点的数量不断增多,就会形成运动轨迹。
很显然,利用Authorware做动态曲线比其他的计算机语言编程更简洁,更易于理解和完成,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可以制作所有的动态图形,看到原来枯燥的方程在自己的设计下变成了跳舞的曲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也促进了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学习,本节课方程为编程提供了素材,编程加深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在当前课堂中,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就是在课堂上放课件,简单利用一下计算机和实物展台等电教设备,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各要素缺乏系统的科学性整合。最终书本知识被原汁原味地演绎成所谓的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变成了PPT演示,信息技术仅仅成为了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对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本身没有任何的改变,对融合的认识不清,思想认识深度不够,行动落实就会缺乏力度,陷入形式化、盲目化的片面融合。
下面,就作者的个人认知,谈谈学科融合应该遵循的几条规则:
●处理好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比重关系,虽然其它学科的渗入占据一定的课时,但技术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仍然是主要的任务。
●选课要明确,教师要选择适合信息教学需要的学科知识点,该知识点是学生已经学习或者正在学习的内容,学科教师运用常规教学又无法充分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并形成有用的富于信息意识的信息处理能力。
●题材多样化,既可以选择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学科,也可以选择德育、美育、体育等育人学科。
●教师之间充分沟通,沟通不是简单的聊天,而是具体的有计划的合作,在不同的科目中找到关联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欠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课时按需分配,有必要的话可以多课时,以技能掌握,问题解决为宜。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同意联结起来,这种融合是一种和谐与互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者效果不好的事。其基本特征是学科的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融合与课程教学,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课程的发展。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实现课堂教育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阻碍,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树立全面的深度融合教育观,注重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真正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可以预见,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两者的融合必将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