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9-07陈清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陈清贤

【摘要】软件工程实践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培养软件技术人才所必需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软件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文章就对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校企合作伙伴的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可为持续稳定地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起着推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 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 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15-02

当下,软件人才市场存在着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究其原因是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得到真正实施或取得较好的成效以及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高校提出了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实践,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1.校企合作伙伴的选择分析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从校企合作取得的成功案例来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是较为有利的教学实践活动;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各自体制、观念和收益分配制度的差异,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矛盾,导致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收益甚少乃至还造成一定的损失,以至于校企合作难于长期稳定地向前推进。为提高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立校企共赢的长期合作机制,针对校企合作办学的问题,我们对某软件园区的软件公司和部分高校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对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动机进行分析,期望对正确选择校企合作伙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分析

为了有的放矢地寻找校企合作伙伴,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我们设计如下问卷对软件企业进行调研并得到表1中的统计结果。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对方的选项进行现场咨询调查。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和现场咨询结果,从合作意愿看,多数企业愿意和大学合作,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最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1.2 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分析

为了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以自身的优势吸引企业参与合作,我们设计如下问卷分别对不同类型院校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咨询。针对公办院校教师的问卷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相比之下,公办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和支持率更高,而高校的教师比公办院校的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和支持率更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制度,就目前来看,公办院校对教师的考评在科研论文方面的比重较大,如果校企合作不是前沿技术方面的研发合作,无疑会影响教师的科研投入,而教师是校企合作中校方的主要责任者,若其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就难于向好的方向推进。此外,近年来,公办院校的教师多数来自于国内外的博士毕业生,他们的科研能力较强,对于校企合作的一般项目兴趣不大,因此有很多校企合作项目因教师缺乏积极性,在合作协商的初期就画上了句号。

1.3 高校合作企业的选型

结合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利益期望,高校更适合选择那些需要分担部分日常工作和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此外,由于可能还与公司的业务性质和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因此校企合作较为适合业务性质相对稳定和项目管理有条不紊的企业。就目前的统计数据看,愿意参与校企合作的学校多于企业,买方市场是企业,因此学校就必须迎合企业的需要作好合作的前期筹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筹备工作主要包括人力的筹备和工作环境的筹备。

2.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

学校致力于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软件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人才培养依然是校企合作的宗旨。

2.1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我们拟采用“2+1+1”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分为3个阶段:前2学年以学校培养为主,强调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第3学年为校企共同培养,由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软件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性专业课程及最新软件技术的讲授,在此期间模拟软件人才培训机构的培养方式,带领学生完成1~2个实例项目的开发;第4学年为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让学生体验实际开发环境,提高实际开发能力。

2.2 校内软件开发基地的建设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的软件实验环境都是单机模式,这和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作软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但这与实际开发环境存在差异。按照以上方案进行人才培养,学生在第4学年就应具备进入企业工作的能力,为了能够承接一定的企业项目,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快速构建软件开发环境的硬件平台,这是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校企合作的障碍之一,因为硬件平台的建设需要场地和设备的投入,而校企往往在费用的承担者和承担比例上难以达成协议。

2.3 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软件开发基地的建立为校企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而要使合作关系持久发展,还需要校企双方的协作。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某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们与合作企业基本按以下3步推进:①在3年级的课程中,采用合作企业已完成的软件实例项目作为课程教学案例,让学生全面熟悉企业的开发模式;②教师带领大学3年级和4年级的部分优秀学生跟进企业项目;③从跟进企业项目的学生中选拔合格者,正式进入企业进行项目开发。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培养软件技术人才提供了实践环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以及人才推荐和就业的渠道,而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以及智力支持,让企业、学校和学生都能从中获益,最终达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洪智等.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128-130,160

[2]汤淼,周子明,刘钢.校企合作教育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4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