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德县水稻洪涝灾害情况及补救措施

2016-09-07鲁亚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涝害补救措施洪涝

鲁亚平

摘 要:该文分析了广德县2016年夏季发生的洪涝灾害对水稻生理性状和后期产量的影响,针对当前的受灾情况和水稻生育进程,从科学田管、病虫害防治、肥水运筹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补救措施,为洪涝灾害带来的后续不利影响减小损失,促进水稻苗情改善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洪涝;涝害;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53-02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门户,毗邻苏浙沪,境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利快捷,农业优势明显,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7万hm2,以单季中籼稻为主。曾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产粮大县”荣誉。当地农业生产特别是重头的水稻生产,201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影响,为积极应对灾情,当地农业部门积极作为,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以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帮助减轻损失并尽快恢复生产。

1 洪涝灾害发生情况

(1)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的年份,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夏季季风有时会变弱,令中国所处的季风雨带偏南。特别是2016年入梅和入汛以来,长江以南地区普遍降水量增大,极端降雨天气引发洪水、涝害。

(2)广德县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部的黄山余脉同北部的天目山余脉,环抱中部的平畈区,而县内两条主要水系,无量溪河、桐汭河正好通过中部区域横贯南北,向西北经郎川河泄入南漪湖,树枝状沿干流左右分布16条和10条支流,河道多为砂卵石河床,坡度各异,整体防洪排涝能力一般,极端天气长时间大量降雨,超过河道泄洪能力,极易导致河水猛涨溢出,水库暴满,低洼畈区出现险情。

(3)境内水田主要集中在平畈区,也就是水稻的主要产区,受地形水系限制,更容易受洪涝灾害破坏。2016年6月19-20日,广德遭遇到强降雨袭击,24h降水量高达266.3mm;6月28日至7月上旬,阴雨不断,并又多次出现了50mm以上的降雨,使前期洪涝害影响加重。截至6月21号,桐汭河、无量溪河流域有4 000hm2,水稻田被水冲沙压,低地势地区大量农田被淹没,各乡镇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是广德县1984年大洪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2 当前水稻涝害分析

2.1 受淹后的植株生理性状 水稻淹水后,土壤通气性变差,根系呼吸以无氧呼吸为主,根系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从而使根系黄根和黑根数目增加,且随着淹水时间延长,烂根加重,吸收功能下降。受淹期间发生叶片因光照不足致使叶细胞伸长导致稻叶片伸长,光合功能下降,光合物质合成量减少,影响之后又使叶片生长受限,叶片变短,长势变弱。在当前中稻分蘖期淹水主要使分蘖发生受到抑制,已发生的小分蘖成活率下降,造成高峰苗和成穗数均下降,分蘖期淹水后株高有所下降,之后因植株光合功能减弱,上部节间伸长受到抑制,株高降低,最终产量下降。以上影响均随着淹水时间延长,受影响程度增大直至整株死亡。

2.2 分蘖期淹水对产量的影响 因淹水使水稻器官受损,导致生育期推迟,淹水越长,生育期推迟天数越多,并降低千粒重,造成减产。但在水稻各生育阶段中,分蘖期耐涝性较强,所以当前中稻受淹后,只要主茎生长点和分蘖芽尚未死亡,及时排水,加强管理,一般可以恢复生机,并获得一定产量,凡出水后分蘖节未死亡的水稻都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据相关研究,杂交稻耐淹性强于常规稻,分蘖阶段杂交籼稻淹没10d以内,常规粳稻淹没6d以内都有一定利用价值,后期加强管理可有一定产量。造成水稻分蘖期受淹后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后期长势变弱,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减少,其次是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因而分蘖期受淹后水稻减灾增产应采用“增穗增粒”栽培途径。

3 当前水稻洪涝灾后恢复生产措施

当前早稻正处在始穗至齐穗期,单季中稻正处在分蘖期,单季晚稻处在立针现青至2叶1心期,双季晚稻正处在播种期,根据相关成功做法并针对当前水稻(下转60页)(上接53页)洪涝灾情,应当重点抓好以下补救措施。

3.1 及时补种改种 对内涝严重,不能及时排除积水,根部腐烂、心叶枯死,经评估不能恢复生长或预计严重减产的田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改种相适应的农作物。被洪水全部冲毁和沙埋的稻田,应于7月12号前立即进行清理并补种,补种品种生育期应掌握在105~110d以内的早熟或特早熟品种,或改其它经济作物。鉴别稻株是否死亡,其症状是轻拔稻株容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心叶已死;反之,如果根系尚有活力,分蘖节结实、有弹性,心叶存活,则表明稻株仍有生机。

3.2 尽快抢排积水 对受淹田块,力争早稻在24h以内、分蘖期中稻48h以内、单季晚稻在72h以内排除田间积水。需特别注意,雨后若遇到烈日高温天气,应采取依次排水,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逐步适应后再于傍晚排掉稻田积水,防止发生失水性青枯死苗现象。在排水的先后顺序上,先排常规稻田,再排杂交稻田;不同高低田块,先排高田再排低田。排水时,还应一并清除水面飘浮杂物,以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并疏通好排水沟渠。

3.3 及时清泥培苗 倒伏稻株要用手逐株扶正,并培土定根,防止二次倒伏,并避免断根伤叶。灾后水稻叶片上往往附着一层泥沙,堵塞气孔并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可用喷雾器喷洗稻株上的泥沙等杂物,喷洗效果不理想的,待叶片干燥,可两人同时牵引一根长绳在稻田两侧,顺着在叶片上轻拉以抖掉泥沙。沙压田块可根据沙压轻重,从中间做埂分开管理,对沙压较轻的部分,可人工清除泥沙后,及时追肥和防病虫进行正常管理;对沙压较重不能恢复的部分,可用机械清除泥沙后,重新整田及时进行补种改种。

3.4 适时开沟控水 稻田积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促进新根生长。采取干干湿湿灌溉,适度烤田,既保证稻株用水需要,又保证土壤通气,保持根系健康,促进上部节位根系生长。灌浆结实后期,避免过早断水。

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涝灾后,稻株受到洪水携带的泥沙杂物的冲刷,伤口较多,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内在营养消耗过大,根叶机能受损,长势衰弱,抗病能力减弱,再加上高温高湿气候,极易引发病虫害,要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水稻田要注重稻瘟病、细菌性病害(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的预防。细菌性基腐病防治可选用50%氯溴异氰尿酸、农用链霉素、噻菌铜等药剂进行防治,视病情发生程度交叉用药,5~7d左右任选用一种药剂喷雾一次,病情严重的田块连续喷施2~3次;早稻田、早播中稻田要加强纹枯病的防控。防治稻瘟病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600g/hm2,防治纹枯病5%井冈霉素水剂3 750~4 500mL/hm2兑水450~675kg喷施,并避免在高温期间施药,上午10:00以前或下午16:00后为宜,并保持3~5cm田间浅水层3~5d,以提高防效。同时,暴雨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源的迁入,要密切监测发生情况并及时防治。

3.6 加强田间管理 受淹期间,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根、茎、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要及时追施提苗肥,促进恢复生长。可在田间不积水并能站脚时立即追肥,追肥应以化肥为主,采取根施与叶喷相结合的方式,根际施肥要深,叶面施肥浓度要准,施肥量要足,以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对受淹田块,排水后2~3d,可适当增施速效性肥料,促进恢复生长。对处于分蘖期、长势不旺的中稻田退水后可立即追施提苗肥尿素75~112.5kg/hm2,促进恢复生长;对立针或2叶1心前的单季晚稻小苗,退水后待部分倒伏苗起身或达2叶1心时,追施提苗肥尿素75~90kg/hm2。后期应重视补施促花肥,可施尿素60~90kg/hm2。为了提高水稻抗性,要重视钾肥的配合施用,灾后可施氯化钾112.5~150kg/hm2,以增强受淹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力,并提高水稻结实率。

参考文献

[1]李开江,石鹤付,史健,等.分蘖期淹水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20):64-02.

[2]王迪轩,龙霞.水稻涝害的补救措施[J].粮食作物,2014(08):15-16.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涝害补救措施洪涝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花生遭涝害怎样来补救
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大棚红肉火龙果涝害应对措施及效果
基于FloodArea 模型的龙须河流域暴雨洪涝淹没模拟研究
2,4-D丁酯对棉花造成的药害及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