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探析
2016-09-07田家骏
田家骏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探析
田家骏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区域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差异在国内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我国也不例外,而近几年西部的经济发展迅猛,但西部内部的差异却在不断拉大,尤以甘肃省较为明显。虽然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在甘肃省内部却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这给甘肃省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而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构思下,甘肃省可以利用丝绸之路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这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文献梳理,借助非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分离系数,采用回归方法,分析甘肃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甘肃省的经济增长,甘肃省三大区域呈现发散趋势,河东河西区域逐渐收敛趋同。最终得出甘肃省各市州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结论。
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区域分离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扶持沿海地区发展,使甘肃省的劳动力、企业转移到沿海地区。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区位优势,使得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迅速拉大。自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来,各个战略相继提出,促进了西北地区包括甘肃省的经济发展,遏制了我国经济差异不断拉大的态势,并朝着均衡协调的方向在发展。但是甘肃省内部经济差异却不断拉大。因此甘肃省可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充分挖掘丝绸之路的潜力,吸收本地劳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大力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全方位发展。然而甘肃省地处内陆,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因此通过丝绸之路的重要契机,甘肃省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内的差异。这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规划,也需要各地区挖掘自身潜力,发挥特色优势,促进甘肃省经济全方位发展,最终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腾飞。
一、理论研究梳理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1]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分为区域绝对差异和区域相对差异。而区域经济差异并不是说要消灭差异,而是把这种差异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学者们对于经济差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忠民等选用东起山东日照西至新疆乌鲁木齐的“新丝绸之路”的17个主要城市,得出在经济带上存在的经济绝对和相对差异能够促进经济带的发展。[2]张立群利用2000-2009年10年的国际旅游统计数据,研究“丝绸之路”甘肃河西走廊5市旅游发展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甘肃河西段优势在10年间有下降的趋势,并且酒泉与嘉峪关的区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南充等采用非均衡增长模式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认为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应采用梯度开发模式来发展各个级别的城市,提出重点开发一级旅游城市、重视开发二级城市以及兼顾发展三级城市的发展策略。[4]同时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地区经济差异。而本文在理论介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的结合来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以此为甘肃省发展和“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有关地区经济差异的研究还有很多理论作为支撑。比如赫西曼提出的不均衡增长理论。他在1958年《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不均衡增长理论,并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包括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部协调发展上,他认为应遵循由主导部门到其他部门的路径,即在不发达区政府应创造机会,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而私人部门则应该投资到更加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中。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他认为早期经济的发展会出现增长点和增长极,这样势必会形成区域的不均衡。然而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增长点将会向外扩散。因此赫西曼就提出了“极化效应”和“涓流效应”,即在短期经济会在增长点地区发展,并吸收周边的技术和资本,但到了长期阶段,这种经济增长将会向外扩散,从而缩小差距。根据理论可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还处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经济差异扩大的现象不可避免。因此甘肃省还是要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本地经济,改变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最终实现丝绸之路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
(一)甘肃省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变化
区域分离系数表示区域空间相互分离状况的大小,反映了区域差异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根据沃尔什和欧凯利的相关研究,锡尔指数中的区域之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能进一步组合成一个反映区域之间相对分离的系数,即区域分离系数(Separation index)[5],其计算公式:
在公式(1)中SEPr为区域分离系数,ICbr、ICwr分别代表区域之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p代表所有区域的总人口,Pk表示所有区域中人口最小区域的人口数量。由于区域之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在特定时段内的特征不同,决定了不同分类区域之间的空间分离是增大还是缩小,而通过相同基本单元分类的区域分离系数值大小的比较,能够揭示区域系统内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特征[6]。
为了更好的分析经济发展与区域格局的关系,特瑞什以每年的人均GDP作为因变量,以区域分离系数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经济发展与区域格局的关系。回归模型为:
在公式(2)中SEPt是t年的区域分离系数,Zt是t年的全省人均GDP,B0、B1为常数。回归模型分析的目的表示了空间结构持续性的变化。
通过公式(2)的计算,可以得到甘肃省不同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分离系数,见表1、图1。先以三个区域中人口最少的发达地区为Pk,可以算出发达、发展、落后地区的区域分离系数,从2001-2013年区域分离系数由3.6 448上升到7.6 497,表明三大区域的逐渐分离,差距逐渐拉大。然后再以河东、河西两个区域中人口最少的河西地区为Pk,计算河东、河西地区的区域分离系数,可以看出2001-2013年这两个区域分离系数由36.1 129大幅下降到17.7 319,表明这两大区域逐渐缩小,呈现收敛趋同,但是比三大区域的分离系数高,说明虽然这两大区域收敛趋同,但是差距还比较大。
(二)甘肃省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变化关系分析
通过采用特瑞什的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见公式(2)。运用spss软件,通过线性分析得出系数检验值,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Sig.值均为0.000,表明用t统计量检验假设“回归系数等于0的概率为0.00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有效的。发达、发展和落后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格局变化与甘肃省经济增长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75,且常数B=2533. 64>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呈正相关,表明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发展,发达、发展和落后三大区域逐渐发散分异。但河西、河东地区的经济差异结构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295,且B=-204. 34<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发展,河东河西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
表1 甘肃省区域经济分离系数
图1 甘肃省区域经济分离系数变化
表2 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回归模型
(三)甘肃省各市州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由于各地区的增长速度并不相同,造成了区域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差异。我们选取2001、2005、2009、2013年这4年的甘肃省各市州人均GDP占全省的比重,来分析甘肃省各市州的经济增长对甘肃省经济的影响。我们将甘肃省所有市州的的比重分为四个类型,即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下发散、向上发散,来分析甘肃省经济差异的格局变化。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1年有6个市州的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在2001-2005年期间,有4个市州(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酒泉市)的经济增长快于全省平均速度,呈向上发散趋势;剩下2个市州兰州市和张掖市慢于全省平均速度,并向全省平均速度趋近,呈向下收敛趋势。在剩下的8个市州中,只有2个市州即武威市、庆阳市的经济增长快于全省平均速度,并接近全省平均速度,呈向上收敛;剩下6个市州即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甘南州、陇南市、临夏州的经济增长慢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越来越小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呈向下发散趋势。以此从2001~2005年中有10个市州经济发散,4个市州经济收敛,市州之间经济差异呈现拉大趋势。主要是由于经济发散区刚好是甘肃省的经济发达区和落后区,致使差异拉大。
同样分析2005年,2005年有6个市州的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05-2009年中有9个市州经济发散,5个市州经济收敛,市州之间经济差异呈现拉大趋势。虽然各市州的经济差异仍呈现拉大趋势,但是发散的市州在减少,说明这段时间经济差异现象在缩小。主要是因为发展地区的作用贡献较大。
但是到2009年发生了巨大转变,2009年有6个市州的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2009年之前的年份相比,有10个市州出现收敛趋势,4个市州出现发散趋势,这与之前年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就说明了甘肃省的经济基本呈收敛态势,这也验证了之前锡尔指数中总差异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甘肃省加大落后地区的发展,并积极招商引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地区的差异。总之通过对这三个时间段的分析,我们仍可以看出甘肃省区域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但是区域内的差异在缩小,出现收敛,这也与前面锡尔指数和区域分离系数分析结果相同。
表3 甘肃省各市州人均GDP占全省平均水平的比值
四、结论
通过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分析,并通过运用区位经济熵、锡尔指数、区域分离系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同时运用经济学方法和地理划分方法,对甘肃省进行两种类型的划分。最终通过分析得出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状况。第一,进入21世纪,甘肃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上升。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济发展更多的集中到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就造成了经济差异的快速拉大。但由于区域划分发的方式不同,经济差异的原因也就不尽相同。第二,区位经济熵值的计算将甘肃省划分为三个区域,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地理划分方式将甘肃省划分为河东地区、河西地区。通过锡尔指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经济发展的总差异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区位经济熵值划分的三大区域,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影响地区经济的主要因素;而地理划分的两大区域,区域内部差异是影响甘肃省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第三,通过区域分离系数计算,可以得到甘肃省的经济发达、发展、落后地区的逐步发散分离,而河东河西地区出现收敛趋同。而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也同样得到了这个结论。最后具体细分到各市州,它们的收敛、发散程度不尽相同,但最终得出结果与锡尔指数计算的总差异一样,并且经过近几年甘肃省的大力发展,经济呈现收敛趋势,并且落后地区的发展较快。但是还是要通过均衡发展缩小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同时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的契机,改善河东地区内部不均衡的现象。最终使得跨度如此之大的甘肃省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均衡发展,为我国通往中亚、欧洲的交通要道增添活力。
[1]原华君,王晓文.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区域协调[J].福建地理,2004(4):11-14.
[2]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等6个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J].经济问题,2011(01):77-80.
[3]张立群.“丝绸之路”甘肃河西段国际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95-98.
[4]南充,杨阿莉.西北丝绸之路区域重点旅游城市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9):161-167.
[5]WALSHJA,o'o'KELLYME.An information theoreti capproach to measurement of spatialinequality[J].Econ Soc Rev,1979,(10):267-286.
[6]TERRASIM.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acrossItalian regions[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1999.(33):491-510.
(编辑:张琼琼)
F127
A
1673-9019(2016)03-0050-03
2015-12-30
田家骏(1990-),男,甘肃张掖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