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七订婚,八一结婚”
——朱瑞夫妇在战时山东的生活剪影

2016-09-07孙健伟

山东档案 2016年2期
关键词:根据地抗日夫妇

文·孙健伟

“七七订婚,八一结婚”
——朱瑞夫妇在战时山东的生活剪影

文·孙健伟

在烽火连绵的山东抗日战场上,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勤勤恳恳地工作,带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他们志同道合地生活在一起,成为后人歌颂的革命爱情榜样;他们大义凛然地与敌斗争,满腔热血洒沃国土、浩然正气长存史册。这对夫妇,一位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朱瑞,一位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妇女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陈若克。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朱瑞和陈若克在华北军政干校工作学习,此后二人相识相恋,加之抗日救国的共同宏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朱瑞和陈若克“结婚的提起,是在‘七一’那天,‘七七’订婚,‘八一’结婚”。[1]之所以选定这几个特殊的日子,是因为他们决定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同中国共产党、同中国革命、同国家民族的前途未来联系在一起。1939年6月,二人被调入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朱瑞先后担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八路军第一纵队政委及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陈若克先后担任山东分局妇委会委员、山东省妇女救国会常委及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会议员。在朱瑞和陈若克进入山东之初,正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斗争最为残酷、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一方面,国民党顽固派势力——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等大搞政治摩擦、军事冲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另一方面,日军对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和“囚笼”政策。面对着如此激烈的斗争形势,朱瑞夫妇作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人,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政策,立足山东实际,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们夫妇二人也在山东大地留下了自己工作生活的足迹。

在硝烟四起、风云突变的山东抗日战场,朱瑞夫妇二人的生活几乎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的。对他们而言,为党、为革命、为人民而积极工作是必然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工作俨然成为了他们在战时山东的生活主体。朱瑞进入山东之后,高度重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1941年4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政府工作委员会,朱瑞担任委员会主任,亲自指导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指示各级党组织“凡有三个区或三个县以上者,即成立县府与专署”。[2]在政权建设中,他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的“三三制”原则,既维护了以工农为主体的政权基础,又保持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他还特别重视政权建设的稳定性和纯洁性,要求各区委、专署、县委训练和培养行政干部,清除政权中的投机或暗害分子,以保证政权的巩固。经过山东分局的重视和朱瑞的努力争取,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展迅速,到1941年底,已建立起了10余个行政专署和79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在生产建设方面,朱瑞在根据地大力倡导和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42年,朱瑞亲赴莒南县,并抽调300余干部组成工作团,进行“双减”试点。朱瑞率领工作团在试点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动了“拔地”斗争。即由农民和地主分别派出几名代表进行评议谈判,从团结抗战和土地增产的愿景出发,地主最终接受了农民的租种要求,分发种子给农民,并积极贯彻“双减”政策。朱瑞亲自试点的“双减”运动和“拔地”斗争的成功经验很快被应用到其它地方,对“双减”政策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朱瑞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他根据中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战略方针,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出发,智慧地提出了联合东北军、争取于学忠、打击沈鸿烈、孤立顽固派的斗争策略。正如后来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评价的那样,朱瑞“特别善于做统战工作”,“对顽固派的斗争,一般也是正确的”。[3]此外,朱瑞本人在苏联接受过正规化的军事教育,作为山东武装斗争的主要负责人,朱瑞加强对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整训,他不仅制定整训计划,即“扩大三分之一到党内,力求主力部队正规化,地方部队基干化,游击部队组织化,全体武装党军化”,[2]而且定期到各县指导帮助工作。他还从战略全局上对军队的战略行动方向进行部署,有力配合了其他根据地军队的战斗,大大拓展了山东军队的战略范围。

陈若克来到山东以后,曾担任过八路军山东纵队直属工作科科长、中共山东分局妇女委员会委员。刚开始接触妇女工作时,陈若克没有经验,但是她虚心求教、认真钻研,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妇女工作中,陈若克积极发动中老年妇女参加抗日救国会,发动青少年妇女成立青妇会;她还倡导和成立了姐妹剧团,向党政军机关和人民群众出演话剧、街头剧、歌舞等艺术表演节目。此外,她亲自编著识字教材,成立识字班,提高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编写出版《山东妇女》《妇女手册》等刊物,鼓励妇女群众积极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同时,积极宣传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反对买卖婚姻和虐待妇女等等。陈若克以忠诚负责的政治态度、实干奋进的工作精神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取得出色的成就。1940年8月15日,陈若克在山东联合大会上作了长达两万余言的《山东妇女运动的新任务》的报告,明确提出妇女运动要“建立各界各阶层的妇女统一战线,改善妇女在家庭中在社会上的地位,广泛开展妇女社会教育事业,加紧战时生产工作,切实做到帮助前线巩固后方,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任务方针。[4]同时,她严肃认真地讲了妇女干部的政治节操,慷慨激扬地号召广大妇女干部在政治立场上要最坚定、在工作生活中要最有气节、在与敌斗争中要至死不屈。陈若克的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很显然,陈若克已经由不谙熟妇女工作成长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妇女工作的中流砥柱。

陈若克

朱瑞夫妇在工作上成绩卓著,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夫妻二人也相濡以沫、相敬如宾。陈若克出生于上海,与朱瑞结婚时才20岁,衣着得体,外貌俊美;加之朱瑞是从苏联归国的年轻有为的军事人才和党政干部,二人的结合可谓是天作之合、令人羡慕。朱瑞和陈若克结婚后,朱瑞送给她一个苏联皮带,里边可以装几颗子弹,外边可以别挂一个小手枪。这个皮带她始终缠在腰间、直到牺牲。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丈夫给她的爱情信物,里边也蕴涵着丈夫对她的爱,鼓舞着她为家国奋战到底、坚决斗争的革命意志。陈若克结婚三年后,她和朱瑞有了第一个孩子。由于日寇的疯狂“扫荡”,孩子因重病医治无效而夭折。此后,陈若克的身体每况愈下,越来越虚弱。朱瑞知道自己妻子的身体难以适应恶劣的战争环境,他时常安慰妻子,并给予她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但陈若克非常乐观,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缘故而停止工作,她常对自己的丈夫说:“除死无大难,对死我早有准备,为革命献身非常光荣。”[5]艰苦卓绝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夫妻二人失去高昂的战斗意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们情投意合,在恶劣残酷的战争环境绽放了美丽的爱情之花;他们志同道合,将他们的爱完全融入到对党、对人民、对家国的大爱之中。

从战争环境来说,朱瑞夫妇在战时山东的生活几乎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是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去真正享受生活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朱瑞夫妇所关心和关注的又何尝不是生活。在斗争激烈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朱瑞夫妇立足实际、完善政策、亲自实践、总结经验,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正如教育家吴伯箫所言:“人世间天上掉下来的奇迹是没有的,奇迹就发生在日常生活里;正像没有天生的英雄,真的英雄多是生长在平凡的群众当中。群众是力量底源泉,脱离群众的领袖,是不值半文的匹夫;日常生活是伟大事业的基础,高远的理想,若禁不住日常生活的考验,都将是一场空幻。”[6]这一阐释,是对朱瑞夫妇在战时山东日常生活的最好注脚。

1941年冬,日军集结5万兵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式的大“扫荡”。11月7日,蒙阴东北部的大崮山遭到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此时的陈若克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和山东分局机关的其他妇女同志隐蔽在大崮山的山洞里。陈若克艰难地趴在床上,感觉到孩子在里面折腾得厉害,阵痛不止。她强忍着剧烈的疼痛,因为她知道现在不是生孩子的时候。午夜时分,一股日军驾着云梯摸上山来,准备搜山抓人。随即,陈若克等人决定突围。但由于阵痛加剧,陈若克的行动越来越慢,渐渐与突围部队失去联络。后来,她被日军发现逮捕。被捕后的两三天,孩子生了下来。日军宪兵把她的手脚用铁丝捆住,对她进行刑讯。当日军问她是干什么的时候,她大声回答“是抗日的”;当日军问她丈夫是干什么的时候,她慷慨陈词“就是打你们的”。之后,日军暴跳如雷,用红彤彤的烙铁贴在她的胸部、脸部,她咬紧牙根、一声不吭,直到昏死过去。日军见她难以对付,便把目光投向她刚刚出生的孩子。他们假怀好意给陈若克送来了一瓶牛奶,想利用母爱的慈悲来换取陈若克的投诚。但是,陈若克马上识破了日军的诡计,当场把牛奶瓶摔碎在地。陈若克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用自己身上的衣服做了一个带有红五星的小白帽,戴在刚出生的孩子头上。随后,她抱起孩子,咬破自己的手指,把自己的血流到孩子的小嘴里,悲痛地对自己的孩子说道:“孩子,你来到世上,没有吃妈妈一口奶,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7]11月26日,陈若克昂首走向刑场,抱着自己的孩子壮烈牺牲。而这个孩子,朱瑞不曾见过一眼……

1942年7月7日,在他们订婚纪念日的这一天,朱瑞沉痛落笔,写下了《悼陈若克》一文。他在悼文中悲壮地写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还血,以肉还肉,让我们心里永远联结着亲爱与仇恨,一直斗争到最后的胜利吧!我们的一切流血牺牲,都将在最后胜利中取偿!”[7]在陈若克牺牲七年之后,朱瑞这位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抗战英雄,也在解放战争辽沈战役中壮烈牺牲。正如朱瑞在悼妻文中写的那样,“我们的一切流血牺牲,都将在最后胜利中取偿”!在陈若克牺牲八年、朱瑞牺牲一年之后,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宣告成立!朱瑞夫妇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山东地区的抗日大业、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力量!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他们将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大爱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赞颂学习!

[1]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 朱瑞在山东[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360-364.

[2]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 第四辑 1937.7—1940.7[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163-164.

[3]郑建英.朱瑞传[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286.

[4]山东省妇联宣传部编.山东妇运资料选[M].济南:山东省妇联宣传部,1983:97.

[5]王志民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人物 第七卷[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426.

[6]吴伯箫著.吴伯箫文集 上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95.

[7]李洪彦,李克彬主编. 沂蒙革命故事选编[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5:72-73.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根据地抗日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抗日英烈马威龙
爷爷的抗日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