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泉县精准扶贫重实效

2016-09-07杜尚儒刘玲

新西部 2016年7期
关键词:山乡拱棚大棚

杜尚儒 刘玲

一年前,67岁的农民郭进元还是陕西省甘泉县劳山乡杨庄科村受帮扶的贫困户。今年,郭进元的三个蔬菜大拱棚年收入至少有8万元,仅一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据劳山乡党委副书记李小勇介绍,去年到今年,这个村新建蔬菜拱棚55个,其中贫困户户均达到两个棚以上,户均增收2.8万元。杨庄科村的扶贫工作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川道拱棚菜,山地富士果,庭院散养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杨庄科村是一个典型的陕北拐沟(方言,偏僻山沟)贫困村,进入该村,就能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村干部解释说,是否达到小康,是否达到脱贫,老乡们说了算。

据了解,这个村距离县城约12公里,全村辖三个村民小组,现居住农户88户309人,其中贫困户36户70人,2015年脱贫18户37人,2016年确定贫困户18户33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脱贫攻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心来抓。在帮扶中,党员带头做,群众跟着干,支部书记杜伟带头建了两棚菜,其他支委包户,党员包棚,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贫困户建设蔬菜大棚。

杨庄科村的干部对记者说,建一个40米长的蔬菜拱棚至少需要投资7000元,根据有关政策,贫困户每建一个棚可以享受到2000元的补助。郭进元说,如果没有政府给补助,他根本建不起来蔬菜拱棚。他计划今年再建4个拱棚,政府的各种补助下来有两万块钱,自己主要再投入两万块钱。尝到脱贫致富甜头的郭进元发展蔬菜拱棚的信心很足。

在这个村子里,有技术的党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党员把土地条件最好的地块让给贫困户,把较差的留给自己。这些故事,在村民中有口皆碑。丰足村村支部书记任志改,在帮贫困户建大棚时,为贫困户买肥料个人垫资两万余元,购买大棚薄膜担保贷款6.5万元,为8户贫困户建起了蔬菜种植大棚32座。

在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杨庄科村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时,村里只有5名党员种植的7座蔬菜大棚,2014年发展到67座,2015年发展到105座,到2016年累计建成大拱棚300亩、220座,覆盖农户69户,其中20户贫困户发展大拱棚42座。

在养鸡产业上,该村2015年免费为12户贫困户发放肉鸡480只,每只销售价在150元左右,仅此一项,户均收入4000元左右。同时,还为15户贫困户每户发放蛋鸡50只。每只蛋鸡年产蛋约120枚,每户年产土鸡蛋6000余枚。当地劳山鸡业公司按每枚鸡蛋1.5元价格回收,户均可增收9000余元,除去成本户均纯收入可达7000元。

据悉,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杨庄科村基本做到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户有脱贫产业项目,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杨庄科村只是劳山乡的一个普通村庄。据介绍,劳山乡有6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农户1591户,6054人。2015年有贫困户284户,731人。2016年有贫困户205户,441人。

劳山乡党委、乡政府力推三大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预定的精准脱贫目标。劳山乡的三大精准扶贫模式分别是:

“企业+农户”带动型。按照“政府主导、集中孵化、分户养殖、订单销售”的发展思路,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电子商务”模式,与劳山鸡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土鸡蛋订单销售协议,实行订单销售,保护价收购,集中品牌销售,先后给全乡70户贫困免费发放蛋鸡3500只,给165户贫困户发放肉鸡6600只,带动了全乡60户贫困户脱贫。

“园区+农户”示范型。充分发挥杨庄科、林沟等村的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和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园区发展产业,先后有35户贫困户积极投身到园区发展产业,目前已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合作社+农户”引领型。全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芦庄国胜养鸡合作社和林沟嘉康食用菌合作社为主,优先安排和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参与生产和就业,先后吸纳贫困户9户,并都实现了脱贫目标。

据劳山乡负责人介绍,通过三种精准扶贫模式,劳山乡实现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贫困户全覆盖,全乡贫困户由2015年的284户731人减少到了2016年的205户441人。目前,205户贫困户中除103户实施兜底扶贫外,102户贫困户已落实增收产业项目,预计全乡贫困户将在2016年底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

甘泉县石门镇距县城约20公里,全镇辖33个村委会,93个村民小组,有贫困户777户1899人,2016年计划脱贫260户736人。该镇的精准扶贫工作,以石门龙湾生态农业、黄(陵)延(安)高速路为引擎,以洛河川现代农业示范园、石万路经济林果带为两翼,推行“七种模式”,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企业引领型。石门村招商引资延安榆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青州城前558亩土地一次性整体流转承包,每亩土地承包费为400元,年收入22.3万元,户均纯收入2800元。企业在规划种植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使用当地贫困户,仅农民在企业务工一项收入近18万元,保证农民在流转土地后收入不受影响。同为62岁的村民张玉清和王香苹老人告诉记者,她们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干一天活的工钱是80元。据了解,村民的传统耕种观念也得到转变,今年该村新建大棚45座,吸纳16户贫困户到产业园区种植蔬菜大棚。45岁的张健是一名贫困户,以前因身体有病,靠开三轮打零工维持生计,在帮扶干部和政府支持下,建起了两座日光蔬菜大棚,年收入可到5万元。

二、园区带动型。投资1200万元,建成魏家沟省级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王坪、乱柴沟、庄科塔等村贫困户到园区种植蔬菜大棚,建立长效增收产业,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三、互助合作型。协调资金390万元,建成乱柴沟、大庄河千只养羊场和关河峪万只养鸡小区,吸纳贫困户参加养殖,目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已完备。

四、适度规模型。对和平村效益不高的旧棚进行改造,新改建大棚63座,适度扩张种植规模,统一种植品种,有效增加收入。柳林沟村村民小组将新平整的240亩土地,通过大户带动示范,适量栽植山地苹果。

五、劳务输出型。针对高哨片区富余劳动力多、打工难问题,镇上组织技能培训,提升务工人员素质水平,建立劳务信息平台,帮助富余劳动力在产业园区、高速公路等地务工,通过务工、搞二、三产业,进一步增加贫困户收入。

六、干部领办型。对过去没有基础,群众有疑虑,不能接受的新兴产业,鼓励支持镇、村、组干部带头领办,带领贫困户逐步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台庄村带头种植拱棚西瓜和拱棚草莓户已获得可观收入。

七、直补到户型。针对残疾人和65岁以上老人等特殊贫困人口,根据本人实际享受的国家政策补助外,实行兜底脱贫;对贫困户人口中“患大病人员”,除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等有关政策补助外,给予临时困难救助2000元;对贫困家庭的在校大学生,享受国家政策补助,新考上本科以上的大学生,镇上每人资助1000元。

据甘泉县扶贫局副局长井海洋介绍,甘泉县地处洛河峡谷地带,总人口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5万人。全县共有贫困村50个,占全县117个行政村的42.7%(未撤并前),2016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户4491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8%,其中有劳动能力943户2442 人 ,无劳动力 1070户2049人。今年全县2013户4491人全部脱贫,计划搬迁1798户4136人。

猜你喜欢

山乡拱棚大棚
五膜覆盖在拱棚甜瓜越冬生态栽培技术上的应用的探究
山乡种花女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山乡一瞥
山乡新农民
青萝卜拱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大棚讲课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大棚蔬菜富乡亲
小拱棚韭菜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