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龄女性临床常见感染性阴道炎及病原体分析

2016-09-06徐林萍严玮

中国性科学 2016年5期

徐林萍 严玮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育龄女性临床常见的感染性阴道炎及其病原体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阴道涂片检查的育龄女性患者2190例,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观察A组(年龄18~30岁)、观察B组(年龄31~40岁)、观察c组(年龄41~48岁),采集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观察A组694例,检出人数357例(51.44%),检出病原菌375株;观察B组995例,检出人数500例(50.25%),检出病原菌529株;观察C组501例,检出人数249例(49.70%),检出病原菌263株。三组病原菌检出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毛滴虫,淋病奈瑟菌。观察A组白色念珠菌占63.47%,高于观察B组(51.23%)和观察C组(40.30%)。观察A组阴道加德纳和阴道毛滴虫占31.73%和2.67%,低于观察B组(38.75%,5.86%)和观察C组(42.21%,8.75%)。结论:育龄女性为感染性阴道炎的好发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毛滴虫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感染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毛滴虫;淋病奈瑟菌

[中图分类号]11711.31 [文献标志码]A

阴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妇科感染性疾病,而阴道炎为阴道感染的典型临床症候群之一,且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均为常见阴道感染,但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患者感染状况亦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加强感染性阴道炎的治疗有效性,防止因长期不愈引发的宫颈及附件相关炎症等疾病的发生,感染病原体的分析对于指导治疗及后期预防十分必要。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阴道涂片检查的育龄女性患者2190例,分析并探讨育龄女性临床常见的感染性阴道炎及其病原体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阴道涂片检查的育龄女性患者2190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0.34±6.84)岁。纳入标准:(1)阴道分泌物增多;(2)阴道分泌物异常;(3)阴道瘙痒,异常出血;(4)性交痛;(5)小便烧灼感;(6)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检查前1周内服用抗生素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鉴定,符合伦理要求。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观察A组(年龄18~30岁)、观察B组(年龄31~40岁)、观察C组(年龄41~48岁)。

1.2 实验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消毒后的棉拭子在患者阴道后穹隆部位采集分泌物标本,然后将标本立即浸入到含有1~2mL的生理盐水试管内,送去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操作人员将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经过一系列染色、反应和试验后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对于可疑标本送去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菌培养鉴定,检验方法及判定方法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流程》(第3版)。

1.3 统计学分析

对结果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率的比较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率对比

观察A组694例,检出人数357例(51.44%),检出病原菌375株。观察B组995例,检出人数500例(50.25%),检出病原菌529株。观察C组501例,检出人数249例(49.70%),检出病原菌263株。三组病原菌检出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病原菌分布特点

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毛滴虫、淋病奈瑟菌。观察A组白色念珠菌占63.47%,高于观察B组(51.23%)和观察C组(40.30%)。观察A组阴道加德纳和阴道毛滴虫占31.73%和2.67%,低于观察B组(38.75%,5.86%)和观察C组(42.21%,8.75%)。随着年龄的增长,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6.01,P<0.05),阴道加德纳菌(x2=5.92,P<0.05)和阴道毛滴虫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5.87,P<0.05)。见表2。

3 讨论

白带增多是感染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伴或不伴白带异味、性交痛及小便灼痛。阴道内微生物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外源性侵入及内源性微生物均可致病。当患者出现下生殖道感染相关症状时,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鉴定十分常规且重要,准确的病原体分析对于指导治疗及预防再次发生均有明显意义。在本次研究中,根据年龄不同将待观察人群分为三组,结果显示,观察A组694例,检出人数占51.44%,检出病原菌375株:观察B组995例,检出人数占50.25%,检出病原菌529株;观察c组501例,检出人数占49.70%,检出病原菌263株。三组病原菌检出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证实,不同年龄患者间总感染率并无明显特异性,这与部分研究中所示结果有些许差别,可能与不同地区差异有关。

在本次研究中对病原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次观察对象的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毛滴虫、淋病奈瑟菌。其中观察A组白色念珠菌占63.47%,高于观察B组的51.23%和观察C组的40.30%;观察A组阴道加德纳和阴道毛滴虫占31.73%和2.67%,低于观察B组(38.75%,5.86%)和观察C组(42.21%,8.75%)。在上述结果中,阴道毛滴虫感染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毛滴虫感染症状相对明显,患者发现概率高且及时治疗有关。年纪相对较轻的患者白色念珠菌致病概率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处于性活跃期,注意日常及性生活卫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而年纪较大的患者阴道毛滴虫致病更多,可能与年龄增长后因雌激素水平的逐渐下降,阴道自身防御能力亦有所下降有关。研究表明,当毛滴虫在阴道壁生长时加速糖原的消耗,改变了阴道内部的pH值,同时与年轻人相比,局部供血相对较差,更加大了感染致病的几率。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感染性阴道炎致病菌并未出现在本院本次研究调查范围内,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气温及空气湿度等环境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淋病奈瑟菌亦出现在本次检测中,且结果显示其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这与阴道复层扁平上皮特质有关,其与淋病奈瑟菌间无显著亲和力。当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出现在患者局部分泌物中的中性粒细胞中,则可作为该致病菌的提示,可做进一步培养检查,普通的显微镜下检查不能将其与不动杆菌等细菌分辨开。

综上所述,育龄女性为感染性阴道炎的好发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毛滴虫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多了解疾病相关症状对于日常预防及疾病的早期发现有明显帮助。

(收稿日期:2015-06-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