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6-09-06张晓兰陈艳栾小娜崔冬华杜健
张晓兰 陈艳 栾小娜 崔冬华 杜健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的归为研究组,31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归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腹腔镜术式治疗该病的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胃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浆CA-125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妊娠率和术后随访1年复发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腹腔镜术式;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志码]A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以育龄女性为多发人群,目前普遍认为子宫内膜种植是该病发病的病理机制,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有上升的趋势。EMT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痛经、月经异常、不孕、性交疼痛等。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手术治疗又分为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治疗EMT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效果也比较理想。本文特选择84例EMT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满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见1.3);(2)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禁忌症;(4)丈夫精液检查无明显的异常。排除标准:(1)有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禁忌症者;(2)伴免疫系统疾病及疾病史者;(3)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4)进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检查证实为其他恶性肿瘤者。根据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3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式进行治疗,年龄为2l~39岁,平均年龄(29.8±13.1)岁;不孕患者19例,不孕年限为1~10年,平均(3.4±6.8)年;临床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和性交疼痛情况;按照AFS分期法,Ⅰ期的15-例、Ⅱ期的13、Ⅲ期16例、Ⅳ期9例。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年龄在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12.8)岁;不孕患者11例,不孕年限为1~9年,平均(3.2+6.7)年:临床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和性交疼痛情况:按照AFS分期法,Ⅰ期的9例、Ⅱ期的8例、Ⅲ期9例、Ⅳ期5例。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31例患者均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麻醉采用持续硬膜外麻,剖腹探查情况,在直视情况下观察患者的盆腔腹膜情况,见腹膜下有一黑色、紫蓝色结节的病灶或巧克力囊肿的为EMT,然后对病灶进行分期,分期明确后进行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参照易伟斌等的手术方法。手术全过程无菌操作,术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
1.2.2 研究组治疗方法 研究组53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术式进行治疗,麻醉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膀胱截石位;首先对患者的盆腔粘连情况进行评估,不孕患者放置举宫器;于脐带上或下做一个1cm的切口,建立人工气腹,于麦氏点作2个穿刺点约0.5cm;对患者行腹腔镜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子宫直肠陷凹、输卵管、卵巢等,明确病灶的位置及级别后,行相应的手术。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囊肿剔除术无论囊肿的大小均行该术式,如果囊肿直径>5cm的,需要行电凝止血后缝合,若囊肿直径≤5cm,电凝止血即可,不需要缝合卵巢;对于腹膜处、骶韧带处病灶,使用单极或多极电凝直接烧灼对病灶组织进行破坏:如果患者有盆腔内异症合并不孕情况,则进行美兰通液试验,如果发现输卵管异常则行输卵管造口术:手术全过程无菌操作,术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盆腔。
1.2.3 术后处理及观察指标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抗感染治疗3~5d,口服散结镇痛丸1~3个月,无生育要求的用孕三烯酮治疗1-4个月防止复发,合并不孕者术后半年不孕的,加用孕三烯酮治疗3-6个月。观察指标:手术一般情况(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四项指标);两组患者血浆CA-125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阴道少量出血和感染)、术后妊娠率和术后复发率(随访1年复发率)。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
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值测定升高;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检测异常;腹腔镜检查见病灶;B型超声检查发现脓肿:有痛经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及体征。在对该病的诊断中,以腹腔镜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采用AFS分期法对其进行分期,分为Ⅰ期(1~5分)、Ⅱ期(6~15分)、Ⅲ期(16~30分)、Ⅳ期(31分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平均年龄、平均不孕年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血浆CA-125水平以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其余不能计量的资料用计数资料表示,两计量资料比较t检验,两计数资料比较x2检验,均以α=0.05为检验标准,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endprint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手术一般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手术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胃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浆CA-125水平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血浆CA-125水平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浆CA-125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
本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率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妊娠率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复发情况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但以上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指的是子宫内膜异常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的患者发生宫内膜异位症,而在不孕患者腹腔镜检查中约12%~48%的患者发现该病。痛经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及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其次可能伴有月经异常、不孕、性交疼痛等临床表现。对于该病的病理发病机制,目前流行的主要学说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和免疫学说几种观点,其中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是被普遍接受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首先由Sampson最早提出,该学说认为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盆腹腔并生长蔓延开来,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该学说虽然目前被人们所公认,但仍然无法解释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病理机制。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研究指出该病的高危因素包括月经异常(如初潮早、周期短、经期长和经量多等)、月经期间运动量大、有子宫手术或剖宫产史、体质或免疫等。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方式多样,包括B型超声检查、血清CA-125值测定、x线检查、MRI检查和腹腔镜检查,其中以腹腔镜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为现行的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对于该病的治疗,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而手术治疗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主要的手术方法,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该病中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
本研究显示,腹腔镜术式与开腹手术治疗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腹腔镜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浆CA-125水平改善情况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且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在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方面也略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本研究中,腹腔镜术式治疗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仅为3.77%,术后随访1年复发率仅为7.55%,说明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5-0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