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016-09-06胡利霞涂雪松陈玉环黄彩彩
胡利霞 涂雪松 陈玉环 黄彩彩
[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方法:搜集孝感市中心医院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82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作为研究组,包括研究A组在位内膜和研究B组异位内膜,再选取2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女性作为参照组,分析血管生成素为一2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1)研究A组和B组的增生期和分泌期血管生成素-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A、B组分泌期的血管生成索一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增生期,而参照组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2)研究A组和B组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受体Tie-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A、B组增生期的受体Tie-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分泌期,P<0.05;(3)研究A、B组血管生成素-2的阳性表达率81.0%、66.7%显著高于参照组30.0%;研究A组的血管生成素-2的阳性表达率80.5%显著高于研究B组65.9%,P<0.05。(4)研究A、B组受体Tie-2的阳性表达率53.6%、61.0%显著高于参照组25.0%;研究B组受体Tie-2的阳性表达率61.0%显著高于研究A组53.6%,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可以有效诊断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受体;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
[中图分类号]11711.11 [文献标志码]A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内膜细胞经输卵管进入盆腔进行异位生长,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异常、性交痛和不孕不育等,育龄期女性是易感人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搜集本院妇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82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作为研究组,再选取2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女性作为参照组,分析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的表达。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82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A组在位内膜41例,年龄范围29-49岁,平均年龄(37.46±3.92)岁;增生期21例,分泌期20例。研究B组异位内膜41例,年龄范围30~47岁,平均年龄(37.18±3.42)岁:增生期21例、分泌期20例。参照组20例,年龄范围30~48岁,平均年龄(37.68±3.22)岁;增生期10例,分泌期10例。病患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静脉采血 ①手术前,对病患进行空腹采血,采集静脉血5mL;②将采集后的静脉血静置2h,然后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离心速度控制在3500r/min,时间为10min;③选取血液离心后的上清液冷藏于-20℃的环境下,用药血管生成素-2的临床指标检测:④获得的上清液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规定的步骤进行,保证所有标本检测环境的同一性。
1.2.2 子宫内膜获取 ①子宫内膜的获取采用手术的方式,术中获取试验的内膜组织:②将获得内膜组织放入0.9%的生理盐水溶液中,冲洗其杂质;③将冲洗干净的内膜组织固定于10%的甲醛溶液中,进行常规的脱水、浸蜡、包埋,制作厚度为51.Lm切片,连续切片备用;④对处理后的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进行指标的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规定的步骤进行,保证所有标本检测环境的同一性。
1.2.3 血管生成素-2检测 检验血管生成素-2的临床指标,采用我院的光学显微镜OLYMPUSBX41和全自动彩色图像分析仪HMIAS-2000,使用光学显微镜随机选择视野,一般选取5个视野;然后使用全自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检测后的图像进行收集和储存,利用计算机对每张切片的阳性目标进行计算,计算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染色面积。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数据分析软件对本文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正态计量数据用(x±s)表示,正态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采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每张切片的染色情况,观察到细胞内出现棕色和黄色颗粒,组织结构清晰,即可判断为阳性信号。对于每片切片都随机选择5个高倍视野,根据内膜组织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和显色情况进行分级。(1)内膜组织显色评分:0分为无显色,1分为浅黄色或黄色,2分为棕色,3分为棕褐色;(2)显色比例评分:0分≤10%、1分11%~24%、2分为25%~50%、3分为51%~74%、4分为≥75%;(3)染色情况分级:“-”为0分、“+”为1~4分、“++”为5~8分、“+++”为9~12分。
2 结果
2.1 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的平均光密度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A组和B组的增生期和分泌期血管生成素-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A、B组分泌期的血管生成索一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增生期,而参照组增生期高于分泌期,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的平均光密度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A组和B组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受体Tie-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A、B组增生期的受体Tie-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分泌期,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的阳性染色面积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A、B组血管生成素-2的阳性表达率80.5%、65.9%显著高于参照组30.0%,差异显著(P<0.05);研究A组的血管生成素一2的阳性表达率81.0%显著高于研究B组61.9%,差异显著(P<0.05)。见表3。endprint
2.4 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的表达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A、B组受体Tie-2的阳性表达率53.6%、61%显著高于参照组25.0%,差异显著(P<0.05);研究B组受体Tie-2的阳性表达率61%显著高于研究A组53.6%,差异显著(P<0.05)。见表4。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属于良性肿瘤,但其与恶性肿瘤一样,可以侵袭血管导致扩散、增生和浸润,所以要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其与经血逆流有关,是经期的经血返流入腹腔导致种植。异位内膜进入腹腔后,会附着在腹膜等部位,其可以与周围的组织建立新的供血系统,形成新生血管。新生血管会使得基底部的毛细血管数量和面积增大,容易导致增殖指数较高。本研究中:(1)研究A、B组的增生期和分泌期血管生成素-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A、B组分泌期的血管生成素-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增生期,而参照组增生期高于分泌期;(2)研究A组和B组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受体Tie-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A、B组增生期的受体Tie-2的平均光密度显著高于分泌期。
3.2 血管生成素-2及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可以作为检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血管生成素-2主要是通过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出来,部分还可以表达于间质细胞。受体Tie-2主要作用是作为判断成熟血管稳定,并参与内皮细胞新生血管转化的过程。搜集本院妇科诊治的82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作为研究组,2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女性作为参照组,分析血管生成素为-2及其受体的表达。本研究中:(1)研究A、B组血管生成素-2的阳性表达率81.0%、61.9%显著高于参照组30.0%;研究A组的血管生成素-2的阳性表达率81.0%显著高于研究B组61.9%:(2)研究A、B组受体Tie-2的阳性表达率53.6%、61.0%显著高于参照组25.0%,研究B组受体Tie-2的阳性表达率61.0%显著高于研究A组53.6%。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的染色面积,可以诊断出病情的发展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认为,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可以有效诊断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收稿日期:2015-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