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
2016-09-06南乐县农业局贾静娜
南乐县农业局 贾静娜
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
南乐县农业局贾静娜
夏玉米一生耗水总量约124~296m3/667m2,蒸腾系数在240~368,每生产1kg 籽粒约耗水600kg左右。玉米苗期需水较少,适当干旱(蹲苗)有增产作用,如干旱靠近抽雄期则减产明显,特别是“卡脖旱”,抽雄期至灌浆期间需水达一生高峰,此时缺水减产最多。玉米要夺取抗旱丰收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旱和丰产性能好的品种,是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耐旱高产的玉米品种具有如下特点: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茎叶茸毛多、气孔开度小、蒸腾少,在水分亏缺时光合作用下降少,光合强度高、灌浆速度快、灌浆时间长、经济系数高,因而产量高。
二、播前种子抗旱锻炼
采用干湿循环法处理种子,提高抗旱能力。方法是将玉米种子在20~25℃温水中浸泡48h,捞出后晾干播种。经过抗旱锻炼的种子,根系生长快,幼苗矮健,叶片增宽,含水量较多,一般可增长10%。
三、肥床控根育苗
(一)苗床准备
选用管理、浇水方便的地块,每667m2用6~7m2作苗床,下垫废旧薄膜,上铺5~6cm厚的营养土(85%细土, 14%沤熟细粪,1%普钙拌匀)。
(二)播种
种子密度为1 000~1 100粒/m2,覆盖1~1.5cm 厚腐熟厩肥,浇透水,再加盖松毛或麦秆保湿。
(三)移栽
一般浇2~3 次水即出苗,达到3~4 叶便可移栽。移栽时施足底肥,挑选壮苗带土移栽,栽后浇透水。
四、适期套种,择期避旱
利用玉米苗期较耐旱的特点,实行麦田套种,使玉米的需水规律与自然降水基本吻合,可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玉米套种时间一般在6月初进行,出苗后又常遇干旱,此期干旱对玉米幼苗影响不大,因这时玉米叶面积小,需水少,经短时抗旱锻炼,还能起到蹲苗的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吸收功能,提高抗灾能力。汛期来临时,玉米已进入生长后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这时一般降雨较多,能满足玉米的需要。同时,玉米套种既避免了“芽涝”,又延长了生育期,能充分发挥中晚熟大穗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获得高产。
五、蓄水保墒综合措施
(一)秋季深耕
秋季深耕深翻,以土蓄水,是解决旱地玉米需水的重要途径之一。在10~40cm 的耕层范围内,产量随耕翻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以耕翻40cm 产量最高,比耕深20cm的产量增长20%。因此,要想使旱地玉米增产,必须在种麦前加深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水源,提高玉米产量。早春土壤解冻初期要及早进行耕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雨后待地表稍干后及时整地耙耱,土壤含水量可提高0.5%~3%。
(二)施有机肥
沟施有机肥保墒麦田套种玉米,在土壤解冻后返青初期,于准备套种玉米的空行上开沟施肥,开沟深度为20~25cm,每667m2施有机肥2 000kg,并及时覆土10cm,使土壤保持上虚下实。
(三)麦秆覆盖
玉米行间覆盖小麦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重要的作用。覆盖麦秸秆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18%~45%,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了地力,并对抑制玉米田杂草也有明显的效果,可达90%。铺施方法:麦收后雨季到来之前,在玉米行间覆盖碎麦秸,300~500kg/667m2。
六、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抗旱能力
(一)中耕促根
中耕一般应进行2 次,苗期可浅耕1 次,以松土、除草为主。随幼苗生长到拔节前,再中耕1 次,掌握苗旁宜浅,行间要深的原则,主要作用是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减少地面径流,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
(二)肥水管理
1.增施磷肥、钾肥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抗旱能力。要改“一炮轰”施肥为分次施肥,肥力高的地块氮肥以3:5:2 比例为好,即全部有机肥及磷钾肥和30%氮肥作苗肥, 50%氮肥用作穗肥,20%氮肥用作粒肥;中肥力地块氮肥以3:6:1 比例为好,即全部有机肥及磷钾肥和30%氮肥用于苗期,60%氮肥用于穗期,10%氮肥用于粒期。根据试验,旱地玉米适宜的施肥量为每667m2施N18~21kg,P2O53.5~5.5kg,K2O 5~6kg。
2.施沟肥或控向施肥。幼苗有趋肥性,根系向有肥的下面伸展,促使根系发达,提高抗旱能力,达到春季蹲苗发根作用,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为生殖生长打下良好基础,促进产量提高。
七、应用新技术,增强玉米抗旱性
玉米抗旱增产剂是一种由超强吸水材料组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的新产品,能很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腾和渗漏,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小水库,又有缓释性,供作物吸收利用。南乐县在张果屯丁庄施用玉米抗旱增产剂进行试验示范,每667m2增产70.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