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或将成为下个世界工厂

2016-09-06梁海明

商业文化 2016年15期
关键词:印度人印度

文/梁海明

印度或将成为下个世界工厂

文/梁海明

印度承接全球软件编写外包的业务世界闻名,“印度服务”与“中国制造”都扬名海外。不过,许多印度商家都在树立“印度制造”的名声。相关媒体看到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时就发现,印度特地在当地媒体为“印度制造”打广告。希望引入中国的投资,积极发展印度当地的制造业。

在中国中央政府推出“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之后,一些中小企业家朋友跃跃欲试,准备“走出去”前往印度。印度的资本市场可以考虑,但如果前往印度投资办厂则一定要谨慎。印度总理莫迪的改革能否持续成疑,而且印度的投资氛围、投资环境并不太佳。

印度印象

不少人提起印度,或许第一个想起的还是瑜伽、咖喱和玩蛇人,但是近日如果翻开国际主流媒体的版面,会发现对印度的报道,清一色是夸赞其经济成就。过去在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下不那么起眼的印度,2015年以来不仅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新宠,不少分析人士甚至预测它的经济增长速度即将超越中国。

国际市场和舆论今天对印度的赞誉,犹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中国的赞誉,不同的只是把“China”换成“India”。

必须承认的是,受益于经济改革、油价下滑和年轻劳动力的红利,印度未来的发展前景确实让外界充满期待,慢慢得成为了除中国外的另一投资热土。

例如,印度人的团结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已经成为了印度的核心优势。在中国香港的金融圈,由于印度人普遍数学好,英语读写佳,表达能力高,往往比中国人更能获得外资投行欧美老板、公司股东的青睐,从而晋升为中高管理层。这群印度人出任中高管理职务之后,将“任人唯亲”作为优良传统,非常喜欢提拔印度同学、同乡,一人得道,同乡同学一起升天,所以,中国香港的金融圈中国人虽然多,但不少中高职务却掌握在印度人手中。

例如,在中国香港,普遍的人认为印度人很精明,甚至比犹太人更厉害。我国香港地区的老一辈商家和媒体,在谈及和印度做生意时,总会告诫要小心和印度人打交道,有个段子也经常被他们挂在嘴边:

一个香港人要给一个印度人1000元人民币,当他交给印度人10张100钞票时,印度人会当面数钱,并在数钱时只会把钞票从第一张掀揭到第九张,永远不会把底下的第十张钞票掀过来。这个动作虽然小,但这正是印度人的精明之处,万一香港人一时大意给多了一张钞票,印度人如果把底下的第十张钞票掀过来了,香港人就能看到有第十一张钞票,会问印度人要回来。

发生这种事情多赚100元人民币的概率如此之小,竟然也被印度人计算在内,可见其精明。而且不少香港人也认为,印度人即使表面上非常热情,但心里想什么,连统治了印度几个世纪的英国人都不明白,香港人也就更不明白了,有经验的香港商人都不会也不敢轻易玩小手段糊弄印度人。

笔者之所以讲上面的段子,那是因为不但越来越多外国资金转往印度投资,不少中国企业也对印度兴趣渐浓,尤其是在中国中央政府推出“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之后,笔者身边一些中小企业家朋友更是跃跃欲试,准备“走出去”前往印度。

投资印度要谨慎

笔者对此则是作出劝告,认为投资印度的资本市场可以考虑,但如果是前往印度投资办厂则一定要谨慎。

印度街区

在印度看到大象过马路不稀奇

首先,印度总理莫迪的改革能否持续成疑。莫迪2014年5月上台之后,推出税制改革、吸引外资、出售国有资产股份,开启私有化进程等一系列改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改革虽让国际市场充满期待。但结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差、识字率低和社会文化等的转变,均难以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更严重的是,印度多党制喧嚣的政治民主,将长期限制印度经济增长空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这样评价印度:

当地印度民众

“印度其实不是一个国家。是凑巧沿着英国人兴建的铁路沿线的三十二个民族之集合体。英国人来了,征服他们,并建立统治权,把一百七十五个王侯之邦纳入统治,由一千个英国人和数万名培养成思维、行动都像英国人的印度官员来治理……印度宪政制度有其局限性,印度的政治制度不允许其以高速度前进……不论政治领导人想做些什么,必须在中央通过非常复杂的系统,然后到了个省,还要经历更佳复杂的系统……印度人必须以他们的宪法、种族结合、投票模式及其产生的联合政府所决定的步调来动作,其决策过程相当困难。

因此,除非印度新领导人能够消除政府决策拖沓阻碍经济竞争力的壁垒,否则等蜜月期一过,后遗症并发,“莫迪经济学”或将遭遇日本“安倍经济学”现今的尴尬处境,难以为印度经济释放更多新的活力。

其二,印度的投资氛围、投资环境并不太佳。印度不少官员仍有“商人赚钱致富是通过罪恶手段”的价值观,不少官员认为从商者只是投机者,并未以社会福祉为己念,他们这种价值观对印度本地商人如此,对外国投资者更如此。

此外,国际媒体如英国《金融时报》,曾大幅报道印度政府在信守协议方面的记录不大好,“印度屡次在其他人认为其已经同意的贸易事项上反悔,它还在气候承诺上反悔……”,《金融时报》将印度这种不遵守协议的行为称之为“无赖”。

而且,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平衡对今日的印度也是大问题。韩国企业浦项制铁公司2005年拟在印度一个森林地区投资120亿美元兴建的一家钢铁厂,作为当时印度最大的一项外国直接投资项目,虽然已经获得了政府的环境许可,但在印度民众的极力反对之下,该项目一搁置就接近10年。

其三,中国企业家尤其要注意的是,印度对中国有疑心。除了历史因素之外,尽管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主题是和平、发展、互联互通和包容,但“一带一路”的范围涵盖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印度众多舆论、民意甚至是部分官方人士,都将“一带一路”政策视为中国是要“围堵”印度,遏制印度的发展。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1月受邀访问印度,除了克服了两国历史分歧,开启战略和商业合作的新纪元之外,另一重要目的就是加强两国合作以对冲日益崛起的中国。

在印度的这种心态之下,中国政府除了要透过官方渠道、国际舆论、智库和学术机构等平台充分向印度阐述“一带一路”的内涵,以消除印度的疑虑外,准备前往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要审慎考虑印度对中国的疑心会带来多大投资风险。

印度或将取代中国成为另一个世界工厂

当前,有不少国际学界观点认为,印度经济随中国之后崛起,国际资金先后在两个时期进入中、印两国投资,既不会分薄了国际资金投资两国的量与质,也不会削弱了市场的集中力,在中国是时候要撤离的企业,可以选择去印度,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另一“世界工厂”,这无论是对中国、对印度甚至是对全球都是好事。

笔者对这种观点大部分同意,但有部分保留,原因是目前的情况下,印度适合大多数国际企业前往投资,但暂时未必适合中国企业前往投资。除非中印地缘纷争得到解决,印度能够抛弃疑虑,放下“龙象之争”的心结,以及印度进行深度改革令投资环境变佳,中国企业的“走进去”,印度的“引进来”才能为中印两国带来真正的机遇和红利。

印度吸引中国前去投资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换代,一些落后产能在印度还是可以发展的。同时,中国人力成本的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也有望从中国迁移出去。印度也希望抓住这样的产业转移的机会。

“印度吸引中国的投资一方面是出于政府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认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实的发展压力。印度年轻的人口结构在构成潜在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根据预测,2015~2020年,印度的工作年龄人口将从8.04亿增加到8.56亿,需要就业的人口增加5000万。这意味着每年需要增加1000万个工作岗位才能满足就业人口的扩张。因此,印度必须通过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来为国内庞大的年轻人口提供就业。”中债资信宏观研究部分析师李海杉表示。

印度当地市场

投资印度需谨慎

而目前,印度这种寻求合作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据印度皮革出口委员会主席莫哈默德最近称,如果印度与中国和欧盟签署的贸易协议将有助于印度皮革业发展,对于印度皮革出口来讲,中国市场就是一座金矿,中国和欧盟国家存在着无限的商机。

猜你喜欢

印度人印度
本期导读
印度总统定了
印度人的脖子会说话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经验
以退为进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