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小王子》走俏的多维文化透视
2016-09-06褚慧敏
褚慧敏
动画电影《小王子》走俏的多维文化透视
褚慧敏
动画电影《小王子》海报
《小王子》是改编自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同名经典童话、由曾经执导过《功夫熊猫》的美国著名导演马克·奥斯本带领好莱坞团队精心打造的一部3D动画奇幻电影。该影片于2015年10月在中国大陆上映,短短三天票房就破千万,高居同期电影票房的榜首,成为仅次于《夏洛特烦恼》的票房大赢家。区区一部动画片,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来引起国人的青睐呢,抛开原著作品的良好口碑,这恐怕更多的与导演团队匠心独具的运用先进的制作手法打造梦幻又不失真实的场景以及将当代文化价值理念和适用于迎合预期受众的主旨话语植入电影等因素有关。
一、先进的制作理念营造视听盛宴
“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从外在表现到内在蕴涵,都会被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1]深谙电影生存之道的好莱坞导演团队自然也会在电影《小王子》中不遗余力地调动多种文化元素来满足受众的不同审美需求。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动画电影的第一要素就是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奇观。为了塑造更逼真的视觉效果,导演马克·奥斯本将当下普遍流行的3DCG动画技术融入定格动画创意。自大的人、商人、酒鬼、点灯人、地理学家等个个形象生动传神;星星、玫瑰、狐狸等个个意象梦幻迷离。折纸造型和定格动画不仅没有限制人物拥有丰富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反而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大胆亮丽的色彩搭配进一步强化了该电影的童话真实,给受众一种愉悦的视觉感受。借助3D技术,导演团队将小王子所生活的B-612星球、小王子来到地球之前所游历的六个星球,这些科幻影片中的“异域”素材,真实又不失美感的呈现给受众。3D和马克·奥斯本式的定格动画的融合,不但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同时也给受众一种强烈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唤醒受众的视觉审美疲劳。整部影片充满唯美温暖的视觉画风,再现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
《小王子》的看点除了惟妙惟肖的造型特技之外,沁人心脾的温馨音乐也直抵人心。为此导演团队还聘请了好莱坞著名配乐大师汉斯·季默,他曾为《盗梦空间》《加勒比海盗》等影片谱曲,留下了观众们记忆犹新的很多乐曲。汉斯·季默将法国的民谣与悠扬唯美的音乐进行了天衣无缝的融合,完美烘托出了整部影片的梦幻氛围,优雅又不失轻快活泼的曲风直抵观众的内心深处。
此外,导演马克·奥斯本也非常重视“名人效应”对整部电影的经济驱动,广大受众喜爱的明星们的加盟无疑会提高电影的票房卖点。中英文版《小王子》的配音均力邀国内外一线明星,如中文版的配音就有周迅、黄渤、胡海泉、黄磊、黄忆慈等多位名人参与,真正是一部星光熠熠的暖心视听盛宴。
二、情感文化的消费凝聚超强人脉
电影《小王子》在“读图时代”的今天传达的不仅是一种美轮美奂的视听体验,也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情感的审美回忆。
动画电影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情感也是其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要素之一。深谙电影生存法则的导演马克·奥斯本也在电影与受众的情感共鸣上下足了功夫。《小王子》绝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儿童动画电影,更多的是展示给大人世界的一部成人童话,一部现代寓言。《小王子》的作者曾在书里直言不讳的说此书是写给那些曾经是小孩的大人的。童心、初心、爱情、友情、责任等母题在影视里占据了较多的分量,而玫瑰与小王子的爱情尤为引人关注。小王子生活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上面只有三座火山和一些猴面包树,一天能看到40多次日落。在这沉寂的星球上小王子与一株玫瑰相依为命,他每天不停地为玫瑰浇灌、遮挡风雨,细心呵护着玫瑰,然而最终还是无法忍受玫瑰的骄横而离开。在小王子心目中,玫瑰是他的唯一,是世界的唯一。
然而当小王子来到地球,他却看到了5000株和他的玫瑰一模一样的花!曾经那个心头的唯一在残忍又真实的现实面前瞬间变得脆弱不堪,美好而又烦忧的爱情将何以维系,万千思绪纷涌而至……小王子很困惑。生活中的成人在面对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时,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见比你的另一半更懂你的人时,是否也有过小王子一样的不知所措呢,这种对人性深处隐秘情感的呈现直戳成人受众的灵魂,进而引起成人受众精神的波动和情感的共鸣。
电影《小王子》不只探寻了人性的复杂无奈,还为处于困境中的现代人指出了一条情感的出路。影视中生活在森林中的狐狸,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未受文明浸染的自然人的代表,他用哲理的语言告诉小王子,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是看不到的,用心方能看到事物的本质。“驯化”是情感的纽带,有了驯化,就产生了联系。“你应该对你驯化的东西永远负责。”[2]人性的困境、爱情与道义的悖论在小狐狸言约旨远的话语中得到阐释,也使俗世中的芸芸众生获得情感的“净化”和升华。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创造能够在人的心理唤起一度曾经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3]托尔斯泰在这里所说的“在心理上唤起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就是指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趣味。电影中小王子与玫瑰的情感羁绊在带给受众酣畅淋漓的审美情感体验的同时,也给处于情感困惑中的人们上了一堂寓教于乐的心理辅导课。人生若只如初见,缺憾的人生方得圆满。
与一般的童话电影不同的是,电影《小王子》没有落入一个公主与王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模式,却以比较凄惨的结尾收场,这也是电影对原作童话的忠实。受到狐狸的点化,小王子认识到了爱的真谛:要对驯化的东西负责。为了回到自己爱人的身边,已经落入尘世的小王子义无反顾的将沉重的肉身交予了沙漠中的一条毒蛇,小王子在另一个世界与他的玫瑰团聚了。电影的这种可怖的死亡结局会给受众期待的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形成反差和错位,这会不会影响受众对电影的情感认可呢,会不会弱化童话的浪漫色彩?朱光潜认为:“悲剧快感是来源于我们看到的‘永恒正义’的胜利。”[4]电影中小王子是一个永葆童真、执着求索、呵护初心、珍视友情和爱情的典范,与成人社会的庸俗、异化等否定面形成张力,可谓是“永恒正义”的化身。他用生命重新诠释了爱的真谛。正是他的死增加了电影的悲剧感染力,使受众体验到了痛感之后的快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并快乐着”的审美体验。
作为一部成人童话电影,电影中小王子在星球间的穿越游历,他与飞行员的忘年之交,更多的满足了儿童的审美心理需求;而电影中对人性异化、爱与责任的探寻等则更多引起了成人受众的精神共鸣。成人观看这部影片,不仅可以寻找自身的童真,还可以完成对孩童时代童心的肯定以及对成人家长身份的否定。
三、当代文化的嵌入打造文化大餐
重新改变演绎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意,而如何在不失原作“韵味”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是对编者和导演提出的巨大挑战。而《小王子》作为20世纪风靡全世界的经典童话,原作里唯美而略带哀伤的语言风格,简明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结构无疑会是电影改编的一大障碍。编剧鲍勃·雷斯切蒂曾不无担忧的表示,脍炙人口的童话《小王子》里面的诗意性的语言和结构都将给他们的改编带来很大的困难,导演马克·奥斯本也表示很“忐忑”。为了将这部脍炙人口的童话搬上银幕,导演透露他从筹划到完成《小王子》的拍摄用了6年之久的时间和精力。事实证明好莱坞大导演举重若轻的用“戏中戏”成功演绎了小王子的经典。
《小王子》不只展示跨越时空的梦幻世界,也对当今的热点问题和主流话语意识形态给予特殊的关注,如电影中“戏中戏”的叙述策略就很精妙。首先为了打破原童话中的性别失衡,导演大胆的加入了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来弥补原作中的女性性别的缺失。这在当今女性意识日甚强烈的全球化大的文化背景下,无疑是对女性受众的一个极大的心理慰藉,也必将调动女性受众对电影的参与热情和好感,进而使电影的受众范围更广泛。实际上美丽的童话世界没有女性的参与,难免让人大煞风景。就连前不久中国的国产动画《西游记——大圣归来》中的导演对此也似乎心有戚戚然,他也在电影里增加了一个可爱乖巧的小女孩。
其次《小王子》里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在当今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社会可谓是普遍存在的一对母女。小女孩在电影里面没有名字,而名字是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重要标志。电影中的小女孩就是一个其主体意识被其妈妈剥夺殆尽的一个可怜无助的孩子。镜头里小女孩在考官面前的无助让人心酸,也让我们不知觉的想到今天普遍存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并促使我们思考、忧虑今天的教育之现状。
再次,小女孩的童真与妈妈功利的对比与主线故事小王子与飞行员思想的对照遥相呼应。一主一辅、一男一女、一尘世一虚幻,这种强烈的对照风格正如《堂吉诃德》里的堂·吉诃德和其仆人桑丘·潘沙、《浮士德》里梅菲斯特和浮士德的对照一样强烈,一样具有鲜明的审美风格。
《小王子》是好莱坞近年倾力打造的世界经典童话中的一部,它没有后现代主义性的颠覆性创新和反叛,而是倾向于如实呈示小王子的历险这一中心故事。这一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小王子》必将为好莱坞成人动画电影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葛玉清.对话虚拟世界:动画电影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47.
[2]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M].郭宏安,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88.
[3]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6.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张隆溪,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103.
褚慧敏,女,河南周口人,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欧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