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诗意中 情系华光园
——深切悼念周志刚老师
2016-09-06吴其萃
图、文/吴其萃
志在诗意中 情系华光园
——深切悼念周志刚老师
图、文/吴其萃
周志刚先生生平简历
周志刚,字广仁,男,1923年10月生,广东顺德人,研究摄影六十年,提倡中国摄影与诗意摄影,创作了诗情画意表现中国民族风格,并将诗画融入摄影之中。其作品在纯真内容与优美形式之外,更重视意境,对大自然磅礴开阔与瞬间万变的情景,表现出隐含的高洁情意,富有诗的美致与音乐吸引力存在。画面诗意洋溢,和谐完美,极富中国文化特色。
六十年来,协助郎静山大师发起组织中国摄影学会在台湾复会,筹组成立亚洲影意联盟及中华摄影家学会。
作品曾在台湾各地美术馆、文化展览中心,亦曾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法国、港澳及大陆多处展出。曾出版诗意影集三册,著有《中国摄影艺术论》中国艺术摄影画展历程,诗意摄影,山水摄影等论述,经常撰写摄影艺术论评甚多。在台湾各大学,专科担任摄影教学三十余年。曾获中国文艺荣誉奖章、文艺奖章、教育部奖及各国荣誉博学会士等荣衔及奖誉甚多。历年担任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文艺创作奖、国际影展评审委员。
曾任华光摄影学院顾问、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名誉副会长、亚洲影艺联盟永久顾问,中国摄影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文艺学会及中国美术协会摄影委员会主委,千禧摄影会荣誉会长,美国摄影学会及纽约摄影学会台湾代表等职。
多年来入刊英国、美国、中国每年世界名人录及亚洲、美亚名人录,以及各专业名人录,艺术中国、中华文化艺术名家名作世界传播录、中国文艺图文志等。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祭奠周志刚先生
泉州华光学院董事长吴其萃祭奠周志刚老师
2016年3月11日,周志刚老师在台北逝世。
2016年4月8日,台北殡仪馆深沉的哀乐声中,周志刚先生的巨幅画像立在堂中,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摄影家,从台湾各地赶来的摄影家、台湾地区党政领导、文艺界知名人士、社团代表等数百人一批又一批的汇聚在这里,深切的悼念周志刚先生。我作为大陆有关摄影团体代表专程赴台参加告别追思会仪式。
此时此刻,在模糊的泪水中,三十年的记忆影像竟然逐渐清晰。
认识周志刚先生是在1989年深秋,那一天,周志刚先生率东南亚摄影家一行光临初创的华光照相馆,同行的有台湾的周鑫泉,周鹤辉,蔡坤煌,萧长盛,郭仪,新加坡的林光霖,菲律宾的杨辉燕,泰国的陈达瑜夫妇等十来位东南亚知名摄影家,设家宴款待诸师长,席间谈到了祖国的摄影,诸师长一致认为,要真正提高我们的摄影技艺和水平,摄影教育是一重要的途径,而在当时,国内尚没有一所正规的摄影学校。我即时提出创办一所摄影学校,来培养一批摄影人才,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周志刚先生一行尽皆击手称善,经过一番认真的商量,大家确定将校名定为华光摄影技术学校,聘请郎静山大师为名誉校长。其时,周志刚先生任“台湾中国摄影学会”秘书长,当即自告奋勇,回台后将此计划面呈郎静山大师。
转眼春节将至,周志刚先生从台湾来电,告知郎静山大师已欣然应允担任华光摄影技术学校永远名誉校长,并将手书“华光摄影技术学校”校牌一方。果然,春节爆竹喧天的时候,我收到了郎静山大师手书的一封信函,除了“华光摄影技术学校”的校牌外,还有一封“恭贺新禧”的贺卡,我当时的心情激动得无法形容,之后三年申报建校过程中,如果没有郎大师亲笔题下的校牌,我几乎失去了办学的信心。
1992年9月2日,华光摄影技术学校终于在洛阳桥“华光照相馆”里正式开学了,周志刚先生受郎静山大师的委托,带着郎静山大师亲笔题写的“务实求精——华光摄影技术学校创办誌庆”条幅前来参加开学典礼,并组织学生讲授“诗意摄影”课程,带领学生外出创作,华光第一届学生第一次有幸欣赏到周志刚先生那如诗如画的摄影作品,周志刚先生也从此和华光有了不解之缘。
1994,华光更名为“华光摄影成人中专”,周志刚先生又请郎静山大师题写了“华光摄影成人中专”校牌,1995年初,我开始计划筹办“华光摄影学院”,周志刚又请郎静山大师书写了“华光摄影学院”校牌,当时,郎老已有105岁高龄,第一次写好之后,他认为写得不大理想,就同周志刚先生说,“此牌写得不好,过几天要重新写一个!”想不到,郎老最后一个愿望,竟不能实现,4月13日,郎老平静地离开了我们……周志刚先生在协助整理郎大师遗物时,将郎大师认为“不理想”的生前最后书写的一方华光校牌寄到华光……
周志刚先生数十年来,时时刻刻关注着华光的发展,经常带海外摄影家来校授课,还在华光学院设立周志刚奖学金,鼓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以平和的诗意人生,促就了海峡两岸一段可载入中华文明史的佳话,为华光摄影学院的全程发展,奉献了他诗意的经典!
郎静山亲自书写校牌
周志刚先生代表郎静山大师参加华光开办庆典 1992年
周志刚先生带领华光学生外出创作 1992年
海外摄影家欢聚在华光(左起:胡国钦、李公剑、周志刚、陈勃、袁毅平、张木良)
2007年,华光学院为答谢周志刚老师多年来对华光的支持,在校园里举办了《周志刚诗意摄影》展览和研讨会,海内外数十个摄影家齐聚一堂,对周老师一生中致力于诗意摄影的崇高境界与人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总结。郎静山大师对周老师的诗意摄影作品评价很高,他说,周志刚先生“生性恬淡,酷爱文艺,对摄影艺术尤其深入研究,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由于处理手法高妙,能使平凡景物流露丰富内涵与高超意境,非对文学文艺有深厚涵润者,不可得此。”
周志刚摄影论著摘录
一件诗意摄影,如果以诗书融入作品之中,更有相得益彰之妙。因为摄影的形式有限,而诗的意境无穷,对观赏者而言,不但可以欣赏到丰盛的内容、感人的情节、俊美的画面,也可以领略到作品中诗歌的韵律、作者的心声,以及俊丽的书法,提高欣赏者的情趣,值得观赏者细细去品味。
——《谈诗意摄影》
中国画意摄影,受了中国文化和“写意”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特别重视“意境”。他们的创作不只是“再现”,而是“表现”,不但是写实,也是写意,不只是客观描写事物,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中国的写意摄影谈画意摄影的创新》
如何创造出摄影的意境,首先要能做到“情景交融”,摄影家将自己主观的情感融入于客观的景物之中,使其作品表现不只在有限的“景”,而扩展到无限的“景外”,而且求得情景的统一。二是虚实相生,实是有限的景象,虚是无限的空灵,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就产生了意境。三是形影相随,形是实,影是虚,但是在摄影上可以影代形,也可以成为实,所以形影相随,也可产生意境。四是书影合璧,在画面上题诗写字,借书法去点醒摄影中的构成,用诗句衬托作品的意境。
——《融诗入影》
艺术家运用熟练的技巧去处理特写的题材,从事适当的安排或加工,变动自然人生原有的样子,产生一种新的组合,而此新的组合又能给予观赏者以美的愉快,此即艺术上的形式美。
——《中国摄影艺术论》
周志刚诗意摄影作品选登
周志刚老师一生温良恭俭让,除了在摄影艺术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外,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摄影活动家、组织家。郎静山大师仙逝后,他继承大师衣钵,主持、参与台湾中国摄影学会,亚洲影艺联盟,世界华人摄影学会的组织工作,在东南亚摄影界中享有极高的荣誉。
去年底,惊悉周老师身体欠安,我专程赴台北老师家中看望他,老师那时身体已经消瘦了很多,但精神依然很好。我们一起回忆了华光的办学历程,老师搬出了一大堆照片和书刊,张张都是华光二十多年来发展道路上的精彩过程,真的让我感慨万分!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最后老师指着书架上满满的书籍交代太太说:“将来就把这些书放在华光!”离别时,师母为我们拍了合影照,没想到这竟然是我最后见到的周老师!
3月11日周志刚老师在台北平静地走了,没留下一点遗憾!消息传来时,我竟然无法相信!好几个夜晚,老师的身影都在梦中相见……
4月8日,台北庄严的灵堂,悲伤的人群,洁白的鲜花,万千的悼词,深深的鞠躬,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挽留老师慈祥的身影。我代表华光数万学子深深三鞠躬,寄托我永远的思念!
几个月后,周老师三百余册的图书,已由师母安排送到了华光图书馆,老师生前的期望终于实现了,我想这就是老师一辈子对华光的不解之情,不解之缘。而这批宝贵的财富也将是华光学子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谨以此文,深切悼念我们尊敬的周志刚老师!
周老师于2014年1月在马来西亚参加第24届亚洲影艺节
与周志刚老师最后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