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改编为作业的策略
2016-09-05邹国华
邹国华
摘要:目前作业试题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试题与作业的功能、形式及内容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差异,简单用试题充当作业,很难落实作业应有的功能。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整试题内容、变换试题形式、增加变式等途径将试题改编为作业,发挥作业的功能。
关键词:化学作业;试题改编;作业研究;作业功能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7–007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作业和试题有何区别?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同一道题目,考试时应用是试题,课后应用就成了作业。目前中考、高考考试分数依然作为教学评价的关键依据,在各种压力下,作业考试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尽快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作业与高考接轨,大量高考、联考题出现在作业中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网络下载试题,筛选拼凑成课时作业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种课时作业针对性不强、枯燥无味,容易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降低作业效果,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以适当的试题当作业提高应试技巧无可指责,但作业不是试题,更不能用试题替代。因此,有必要了解试题和作业的功能、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合理设计作业,发挥作业的应有功能。
2 试题与作业的差异
试题与作业的功能、形式和内容如表1所示。在功能层面,试题与作业都有诊断和反馈功能,可用于检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为改进教与学提供信息;同时也有导向和激励功能,试题和作业的编制都要符合课程标准,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社会价值,指引化学学习的方向,试题和作业难度要适中,让各类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但作业还有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功能,以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能力发展功能。
在形式层面,试题以纸笔测试为主,强调解题的结果,而作业形式多样,有书面的,也有实践性的,作业更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反映学生的解题思维。目前高中化学试题一般以选择、填空、计算、简答的形式出现,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定,试题的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提供给测试者的背景、信息以文字、图像、表格等形式呈现[6];试题要保证公平公正、便于阅卷和将知识水平量化为分数,要求试题设问和答案简明、唯一。相比之下,化学作业的设计灵活很多,从完成主体来看,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作业。从呈现形式来看,可以是复述化学用语、规律、方法等识记内容的口头作业;扩大视野、体会化学思想、理解化学知识的阅读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的书面作业;在实验室或家里完成小实验、小制作或跳出课本,走向社会,通过调查研究完成小论文、小课题的实践性作业。
在内容层面,试题和作业都围绕课程标准、教材核心内容展开,但试题强调综合运用,要求全面反映测试要求;试题要有较好的覆盖面,也要重点突出。作业则强调对课时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重视基础性:重视对当天所学概念的熟悉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针对性: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选定,循序渐进,逐步达标。
题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其所具有的功能,在功能、形式和内容上,作业与试题都有区别,但各种各样的试题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也是很好的资源。一些试题,通过调整内容或者变换形式等途径进行改编,便可实现试题的功能向作业的功能转化,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
3 试题改编为作业的策略
试题改编为作业,目标就是要围绕教学主题,将试题功能转化为作业应有的功能。在内容上,可对试题内容进行修改、删除、整合,使题目更加贴合课时内容;在形式上,可合理变换试题的形式,如将客观试题变换为主观作业,将纸笔测试题转换为动手实践作业;还可以增加变式,突破思维定势,加深知识理解。
3.1 调整试题内容,针对教学要求
试题关注综合运用,而作业针对的是近期的学习内容,把试题中与近期学习内容无关的部分进行修改或删除,使改编成的作业比原试题具有更好的针对性;相同的知识点经过不同命题者别出心裁的设计,会以不同背景、形式的试题出现,抽取不同试卷中涉及相同考查点的试题进行整合,必要时稍加修改,能强化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运用。
试题:(2012福建高考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 C.原子半径:T>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改编:D.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W>T>R(其余保持不变) 原试题D选项考查了盐类的水解,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盐类水解属未学内容,将D项修改为简单离子半径比较,使四个选项都集中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这一内容上,改编后的作业更加有针对性,更适合作为新课后的课时作业。 3.2 增加过程设计,关注思维过程 试题为便于改卷,一般只要求写出唯一答案,无法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一些错误思维不易暴露,教师从中获得的反馈信息较少,不利于教学诊断。对学生解题过程易错、易混淆的试题,可增加解题过程的问题设计,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化学知识点相对零散,学生只有厘清知识间的联系,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在完成一部分化学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将一些试题改编为引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归纳知识。 试题:(2012全国课标卷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改编: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2O,请你画出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哪些?
学生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时容易遗漏、重复,为避免出现遗漏和重复,在同分异构体书写时要注意书写的规律和技巧,一般按类别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的思维顺序进行。原试题关注解题结果,无法观察解题思维,改编后的作业,关注学生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思维过程,修改后的作业与原试题相比要求有所提高,在完成烃的衍生物学习后可用该作业诊断学生同分异构体书写规律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3 增加开放性,关注能力培养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命题者为降低难度和确保答案唯一,试题中解题所需信息会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要充分提取题中信息,顺着提示思考就能完成试题。平时以这样的试题当作业,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限的。对此,笔者尝试删减试题中的部分信息,增强题目的开放性,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试题:(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25)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第(1)小题及其余小题略去]
改编: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请你设计两种合理方案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由于功能不同,试题和作业背景呈现、提问方式、解答要求也不同,试题需要学生定点定时单独完成,而作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多,因而完成试题与作业所需的知识深度和能力水平也有差异。此试题改编后难度增大,要求学生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较高的综合实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但学生通过思考有能力完成。改编后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3.4 将纸笔测试转化为实践作业,培养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化学实验变成“纸上谈兵”,在听实验、背实验中学习化学,体现不了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枯燥的实验解题只能使学生对化学丧失兴趣。将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仿实践试题改编为实践作业,既能落实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又能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独特的优势。
试题: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改编: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理由是什么?请你选择家里合适的茶杯和蜡烛并设计方案,用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这是简单的实验,变试题为动手实验,效果优于做试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实践能力。类似的,受某一选择题选项“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到充分沉淀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启发,可将该选项改编为“红砖色物质探究”的动手实验,实验所用原料、药品易得,操作简单、无危险,学生有能力完成。改编后的实践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培养。
3.5 增加变式,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知识
一道试题只能考查学生在设定条件下知识的理解运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试题进行条件变式(增加或者减少条件,改变试题的条件如试题中涉及的物质、数据、环境等);结论变式(试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将结论横向、纵向进行拓展);逆向变式(对调试题的条件和结论);分解变式(将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分解成几个基本问题);拓广变式(把试题的条件和结论变为一般形式,使研究对象拓展到更大范围),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理解、运用知识。
试题:某同学用铁、铜作为电极,稀硫酸作为电解液组成原电池,如图所示,完成下列空格。
(1)正极是 (填“铜极”或“铁极”),现象是: ,电极反应是: ,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电流从 经导线流到 (填“铜极”或“铁极”)。
(3)若反应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为4.48L,则反应过程中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溶解的铁质量为 g。
条件变式改编:某同学用铁、铜作为电极,浓硝酸作为电解液组成原电池,如图所示,完成下列空格。
(1)正极是 (填“铜极”或“铁极”),现象是: ,电极反应是: ,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电流从 经导线流到 (填“铜极”或“铁极”)。
(3)将浓硝酸稀释:正极是 (填“铜极”或“铁极”),现象是: ,电极反应是: ,电子从 经导线流到 (填“铜极”或“铁极”)。
学习完原电池相关知识后,学生一般会有“较活泼金属做负极”的思维定势。新课结束后,在适当时机布置上述变式作业,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突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中,适当以试题当作业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无可指责,但作业不可试题化,作业承担着巩固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动手实验、合作学习等功能,完全依靠试题的重复训练无法实现这些功能。但试题也是宝贵的资源,把一些试题改编成合适的作业不失为作业设计的一个途径。当然,改编试题的方法远不止上述几种,广大同仁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
参考文献:
[1][4]曾前明,张娟.中学化学试题科学命制要素探讨[J].化学教与学,2012,(10):78.
[2]余永斌,叶燕珠.高中化学作业功能及设计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6~107.
[3][6]王云生.重新审视化学作业的作用和功能[J].化学教学,2014,(7):10~11.
[5]赵传义.考试的内容、形式与功能——一份基于数学视角的思考[J].高中数理化,2008,(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