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时代的绘画语言
2016-09-03文
文
无论中国画还是西洋画纵观其绘画语言的发展演变,绘画语言秩序总是伴随时代精神而转化的。这其中显现出艺术家的智慧、灵性、敏锐和情趣。生命中会相遇诸多的选择,不选择也是种选择。不同的选择,看问题的视角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其实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问题,我们都要面对当代世界的文化现实。错综复杂的、瞬息万变的、多元缤纷的现实!艺术批评也难以界定的格局。艺术行为总是异常活跃地表现在思想文化前沿上。在此,我非常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西方的每一种新文化观念的出现与绘画流派的演变递进都是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表现为纵向时间序的社会接受。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的是将西方诸多的文化观念成果和流派在同一时间里空降在横向的空间序的复杂局面,因时因人因地置移,必然是各取所需,各执己见,缺失了普识过渡的中间环节……”文化是人类发展的自然体现。正因为如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问题,画家建立起自己的画面语言秩序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如此。
为什么提出“寻求绘画语言新秩序”的概念?绘画语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成功模式的重复。早在清初石涛就有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绘画的语言价值,体现在原创性的自然成生上,体现在时代精神上。我们从语言本体的角度思考梳理问题:材料作为一个文化切入点,艺术材料从19世纪末开始变异逐渐演化为材料艺术。这已是史实。在此之前,材料在传统绘画中只是载体,是实现造型语言或色彩语言两大审美体系的技术载体。绘画语言秩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出色表现。艺术家的才华体现在他对语言秩序卓越的控制转换之中。20世纪20年代之后,在世界造型艺术领域中,材料艺术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为艺术教育的新学科体系。这是具有多学科、综合发展倾向的学科。是高科技大工业现代化发展直接影响了艺术家观念的重大变化,也符合科学技术革命横向发展的潮流。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式教学逐渐被规模化社会化科学教育体系所替换。材料艺术在发达国家普遍地以多种方式纳入造型艺术教育体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群体已经从关注材料的应用技术(微观的把握)转向感知对材料的物质存在的自身意义与人文价值研究上(宏观的把握)。材料本体成为人们直接思考对话的重要形式。人们已经不满足在造型中材料作为载体的“间接”的技术角色,把材料强化提升转变为绘画语言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物质材料自身自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精神价值。现代艺术实现了不再仅仅使用一种绘画语言形式或一种观念。伴随着人类精神的拓展,文化多元的形成,社会文明的进步,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发展。由于材料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突破,绘画从此由平面二维向立体多维迅速开拓。今天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艺术材料和材料艺术。
张元 黄河纤夫 布面油画 80cm x 100cm 1984年
张元 醉归 布面油画 125cm x 125cm 1985年
我们再谈谈架上绘画。跟踪对欧洲优秀传统绘画的深入系统研究,在这一优秀传统中无论什么学派、观念、形式及风格,从材料特性的应用特点上区分,总体可以概括为两大系统:水性材料与油性材料。以亲水性为主的是各类丹培拉(Tempera)体系,(科学前绘画)以不同的胶类为中介的丹培拉水油混合乳液做绘画媒介剂。所用材料媒介不同,画面效果品质亦有所不同,这一体系经历了公元前后千余年,它来得淳朴、讲究、真切、自然,不含杂质。精神与行为统一在心灵交融之中,与科学前精神相一致。随着画家对艺术材料的不断认识、探索、改进,逐渐演变为与油结合的混合技法的油性丹培拉绘画系统和树脂性油画体系。形成时间大约在14世纪(技术过程为“间接法”,即后俗称的古典多层透明画法)。至17世纪弗兰德斯(今天的比利时)大师鲁本斯出使马德里,向西班牙青年画家委拉斯贵支密传“一次过”画法(Alla Prima原意为“一次过”—1628年),这是最早提出的绘画“直接法”概念。油性丹培拉绘画逐渐演变为纯粹的油画又经历了大约200年(技术过程为直接法或多层直接法)。伴随印象派的色彩革命,(科学后绘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画法”(即现在我们认识掌握的油画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是造型语言向色彩语言主次关系秩序的根本性转换。这是一个分水岭,绘画从全因素追求真实表现、色彩依附于造型、完成造型的真实质感到强化色彩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表现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色彩关系,造型退让于色彩,完成写意的色彩的审美价值。继后是野兽派表现主义观念的色彩表现,主观的极尽性情的胡涂乱抹(观念色体系)更接近色彩语言本质和规律。“这种能指的不一致,不相关,于是有了关合的联想。此刻,艺术开始出现,色彩也是如此,不再与自然色彩相符了,色彩便开始产生……”([法]罗兰 · 巴特《文之悦》) 这是绘画语言的诸多元素重建新秩序的划时代演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油画教学如果说是建立在欧洲近300年来形成的“直接”(directe)画法体系之上并发展至今的,不如说是来自苏联学院派或巡回画派更直接的影响。对欧洲优秀传统绘画发展中2000多年丰富的“间接”(indirecte)画法体系—丹培拉绘画,缺乏足够的认知与借鉴。我们熟悉这些大师巨匠的作品,却很少知道其具体的画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材料性质的区别与变化,绘画思维方式、审美趣味标准和技术表达手段也不尽相同。不管是不是具有似乎相似的艺术效果,表面的相似和实际绘画方法的完全不似。其实作品随着时间推移,使用材料的性质、方法不同,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是材料的奴隶,或者说跟古代大师及其优良传统比起来就像一些冒险者。正是依靠这些优良传统,一代艺术家才能站在一代艺术家肩上。”(引自德国马克思 · 多奈尔[Max Doemer]《The Materials of the Artist》)
中国的禅宗分顿悟与渐悟两大学派,这是不同质的人群择取的通达之路。今天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既需要严格渐进的坚实基础,更需要灵动的创造性的接近艺术规律本质的文化自觉。这一根本的觉悟本应该是高等艺术教育开启的智慧之门。选择通达语言秩序、语言关系的研究实践之径,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彼岸。总之,在经典绘画明确的语言关系传达中确立起鲜活的语言秩序与时代精神紧扣一体。这里是艺术内容的时代性和绘画语言形式的艺术精神在双重交融诠释中获得的时代主导精神的双重自由。
张元 岁月的记忆系列之一亚麻布丹培拉综合材料 200cm x 180cm 2002—2004年
张元 红荷湿地之二亚麻布丹培拉综合材料 65cm x 65cm 2008年
以绘画本体材料研究为主线,贯穿起传统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从绘画语言关系和语言秩序演变规律的研究入手,探究古老绘画传统,是为了借鉴转换那些不为我们过去所知的极具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绘画语言和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寻求重建的艺术语言衔接在哪里?其文化渊源的深度与广度,对于我们的绘画发展取向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走出狭义的绘画传统,笔墨当随时代。时代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它是饱经历史沧桑而走到我们面前的,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人类智慧,同样有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和人文精神。这一切都非常需要冷静理性的思考选择与借鉴。材料生成转换为艺术语言的主体,它将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当代之间,东方与西方绘画之间建立起不可或缺的时空隧道。建立起研究传统的终极目的是结合个性语言的需要发展传统。这一“寻求绘画语言新秩序”的结果应该形成具有民族精神和传统内涵的个性化的当代语言。在强化个性、张扬当代精神的同时,不应轻易扬弃优秀传统中的宝贵经验。我们主张研究绘画的传统,但不是做传统的绘画。材料与表现、物质与精神在这里既是物质材料的创造性应用,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方法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整体。精神穿透材料而存在,材料才具有生命力。
如何做出自己的艺术发展选择?寻求时代绘画语言的新秩序,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再结合,就是说在材料语言、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相互关系间找到适合自己素质发展需要的敏感点、切入点、结合点。这个点可以是具象的或非具象的,意象的或抽象的。在这三大绘画语言要素规律变通中,材料语言可使多种绘画艺术元素重新整合变成无限的可能,它理所应当进入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它为我们展现出一个新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当代艺术空间。相信我们对艺术本体规律的认识研究虽然姗姗来迟,但有句名言说得好:“开始就不晚”。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
张元 红荷湿地的记忆之三 综合材料 120cm x 120cm 2010—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