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书 珍藏亲情
2016-09-03汪志
文/汪志
收藏家书 珍藏亲情
文/汪志
这年头,搞收藏的人很多,但都是增值发大财,而我却收藏家书家信,珍藏亲情,回味已逝去的亲情往事!
我十几岁就出外求学,随后又到好几个地方工作,要么远离父母,要么就是离别家人,以至30多年来,收到的家书家信特别的多。为了保留这永久的亲情记忆,回味那昔日的流金情感岁月,30多年来,我对这些家书家信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收藏,并时常翻出来看看,备感亲切和温馨。
有道是“家书抵万金”。家书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家书是平抚心灵的良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外求学5年,后又到远离故乡数千公里的外地工作,那时候,没有手机,农村也没有电话,联系只能靠家信。于是,父母常常来信,问寒问暖,而我呢也时不时回家信。直到十几年前弟弟给父母安装了电话后,我和父母之间的联系逐步用电话代替了家书,于是电话成了纽带,便没有了家书来往。
这些家书多为兄弟姐妹书写,但内容多是父母的口气,大多叮嘱我在外好好工作,要有上进心,照顾好自己。而我结婚后,多半是父母叮嘱我对妻子一定要好,“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什么事都让着点妻子。妻子怀孕后,父母的家书更是频繁了,尤其是妻子剖腹产,父母的来信大多是问孩子好不,妻子剖腹产身体恢复得怎么样,要我多干些家务事等等。而我的家书呢,绝大多数是“报喜不报忧”,随家书寄去的要么是我全家福照片,要么是孩子的单独照。二三十年过去了,这些家书虽然都皱巴巴的发黄了,但如今读起来还是那样的亲切。问世间,唯有亲情能把根留住,唯有家书能维系亲情和舒解乡愁。
除和父母的家书外,我还珍藏着与妻子的情书和家信。我和妻子的爱情很有些浪漫色彩,结婚前我们相隔数千公里,一南一北,因为文学写作相识了,于是便书信来往,相恋两年多,情书几乎每周一封,我写给妻子的她早已找不到了,而她写给我的则封封犹在。前几天收拾房子时,妻子翻看起了那时她写给我的情书,顿时满脸绯红,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道:“想不到那时候还真敢用词。”
20多年前,妻子和我结婚后不久,便被单位送到省城一所大学进修,那时单位虽有电话,但由于是“摇把子”电话,挂号排队且线路信号不好,妻子就经常给我来信,诉说离别相思之情及学习情况。几年短暂离别,妻子给我写了好几十封家信,封封长篇,情真意切,现在读来,温情涌上心头。
多年来,我将上述家书家信按时间先后装订了起来,作为永远的记忆,不时拿出来翻翻。30多年,弹指一挥间,但这些永不磨灭的家书家信让我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变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家书已越来越少了,QQ、电子邮件、手机、微博、微信等现代化通信工具早已代替了它们,从而使这些家书家信更加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