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里格气田储气库储层精细描述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2016-09-03陈志华常荣杨帆

石油化工应用 2016年7期
关键词:马五含气井区

陈志华,常荣,杨帆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21;2.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绵阳621000;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陕西西安710021)



苏里格气田储气库储层精细描述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陈志华1,常荣2,杨帆3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21;2.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绵阳621000;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陕西西安710021)

苏里格气田东区储气库马五5亚段为碳酸盐潮坪相,马五5气藏主要发育于潮间和潮下带的粒屑滩和云坪沉积微相;通过对沉积、成岩、古地貌和今构造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对储层精细描述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认为水下隆起是白云岩发育的有利部位;构造鼻隆和鼻翼气井相对发育,构造部位对储层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影响相对较小,对储层渗透率影响较大。

长庆气区;储气库;配套技术;发展方向

苏里格气田勘探面积4×104km2,主要位于内蒙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和陕西的定边、吴起境内。区内天然气资源丰富,资源评价结果,具有天然气资源量3.8×1012m3,占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的35%[1-3]。苏里格气田东区位于长庆靖边气田北部的乌审旗地区。区域构造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行政区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地区,勘探面积约6 000 km2。地表为沙漠、草地,地面海拔一般为1 250m~1 350 m,地形相对平缓,高差20 m左右。

S井区属中部风化壳带与古隆起结合部,该区中组合马五5储层发育,历年部署24口井,马五5小层钻遇率100%,白云岩有效储层钻遇率达90%。投产11口井,平均无阻流量75×104m3/d,平均单井产量15× 104m3/d,马五5小层有很强的生产能力。选取该区该层作为储气库具有很有利的战略性。S井区目前已完成二维和三维地震。近年来在奥陶系中组合马五5取得突破后,相继在盆地古隆起东侧发现多个马五5含气富集区,如S井区,马五5段参与试气15口,目前该区单井日均产气量15×104m3,累计产气量突破11.2× 108m3,展示出良好的产气能力,在产能建设和调峰保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见图1)。将该气藏转为夏注冬采的地下储气库,是在各种地下岩层类型中建造地下储气库的最好选择,其优点如下:

(1)有盖层、底层、无水驱或弱水驱,具备良好的封闭条件,密闭性好,储气不易散溢漏失,安全可靠性高。

(2)有较多现成采气井可供选择利用。作为注采气井,有完整配套的天然气地面集输、水、电、矿建等系统工程设施可供选择,建库周期短,试注、试采运行把握性大,工程风险小,有完整成套的成熟采气工艺技术。

(3)不需或仅需少量的垫底气,一般调峰工作气量为注气量的70%~90%,注入气利用率高。

但该气藏马五5作为气田开发的新层系,其地质认识尚显薄弱,为此,特在S井区取心4口井,并由此开展马五5层沉积、成岩、古地貌和今构造的进一步研究,对储层精细描述和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以深入开展马五5段储层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的研究,认识马五5段储层展布规律,为储气库建设提供依据。

图1 马五5典型岩石铸体薄片图

图2 马五5渗透率、孔隙度与频率分布直方图

1 岩石类型及沉积构造

对研究区4口取心井岩性分析认为:该区的主要白云岩类型包括晶粒白云岩、含灰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等;晶粒主要为粉晶、细晶和中晶,而微晶白云岩不发育(见图1)。

2 储层特征

根据岩心物性资料分析,该区马五的物性较好(见图2),马五5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10%,最高可达18.1%,平均孔隙度为5.92%,平均渗透率为0.83mD;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 mD~10mD,最高可达130mD。

3 构造格架

构造格架包括构造层面及断缝系统两部分。本次研究采用地质-测井-计算机处理的一体化技术,直接将测井数据和地质分层结果转入三维地质模型软件中。先绘制了2层构造,即马五43底凝灰岩构造、马五5底,然后,以各小层钻井分层为基本控制点,应用确定性建模的方法对井间地层的深度进行预测,从而建立模型的构造格架,马五5小层顶面三维构造模型(见图3)。

图3 马五5顶面构造立体图

从构造模型中可以看出,研究区目的层总体上是一个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构造幅度最大可达50m~70m。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各个小层不同程度地发育许多沟槽。这些沟漕限制了储层的分布范围。

4 储层岩相模型建立

由于奥陶系马家沟组储层的复杂性和储层影响因素的多样性,S井区储层分为4种微相:潮间带灰云坪、潮下带粒屑滩、潮间带云坪、潮下带灰滩,按各种微相类型画出该井区目的层段微相分布(见图4、图5)。

图4 A~E井马五5沉积微相图(南北向)

图5 V~Z井马五5沉积微相图(东西向)

5 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气饱和度模型及储量计算

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在对相类型、白云岩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行相应数据变换的基础上,求取各参数的变差函数,利用序贯高斯模拟算法,在沉积微相约束下建立孔、渗、饱模型,定量、直观的表达不同小层、不同微相储层孔、渗、饱的空间变化,为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提供参数模型。建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及剖面图(见图6~图9)。

图6 S井区孔隙度模型

图7 S井区渗透率模型

图8 S井区含气饱和度模型

图9 S井区有效厚度模型

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利用绘制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有效厚度分布图作为平面约束,通过克里金插值构建属性分布模型。孔隙度高值主要分布在中部,高值区域较小,孔隙度整体低,小于10%。渗透率同样分布在中部和北部,渗透率具有一定连片性。含气饱和度较小的区域分布呈片状,低值主要在中部和中东部区域,平均含气饱和度为70%。有效储层主要发育中部和北部,连续性较差,S39-59A为典型的高值区域。

利用容积法公式对该区块天然气地质储量进行计算,为:

式中:G-原始天然气地质储量,108m3;A-含气面积,km2;h-平均有效厚度,m;φ-平均有效孔隙度,f;Sgi-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f;T-平均地层温度,K;Tsc-地面标准温度,K;Pi-气藏原始地层压力,MPa;Psc-地面标准压力,MPa;Zi-原始气体偏差系数,无因次量。

地质研究确定马五5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约为V1,通过地质建模计算的储量为V2,两者误差5.3%,在允许范围内。

建议以后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攻关:

(1)继续深化地质研究,对马五5地层平面展布形态、白云岩体规模、岩石学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数学模型;

(2)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沟槽及古地形进行研究;

(3)精细描述储层展布和构造起伏,细分3小层、刻画微相分布;

(4)通过古地形及沟槽展布的深刻认识,进一步研究影响苏里格气田下古气藏形成的控制性要素,对今后气藏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6 结论与认识

(1)该储气库区马五5亚段为碳酸盐潮坪相,马五5气藏主要发育于潮间和潮下带的粒屑滩和云坪沉积微相。

(2)马五5有效储层平面上呈透镜体状,纵向上连续性差,气藏规模较小。

(3)沉积、成岩、古地貌和今构造共同控制着马五5气藏的发育程度。水下隆起是白云岩发育的有利部位;构造鼻隆和鼻翼气井相对发育,构造部位对储层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影响相对较小,对储层渗透率影响较大。

[1]张吉,等.靖边气田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与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1):35-42.

[2]邸领军,杨承运,畅奕华,等.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J].沉积学报,2003,21(2):260-265.

[3]代金友,何顺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古地貌研究[J].石油学报,2005,21(3):37-43.

TE122.22

A

1673-5285(2016)07-0092-04

10.3969/j.issn.1673-5285.2016.07.022

2016-06-16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低渗透低丰度砂岩气藏水平井布井和改造工艺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1-ZX05015-001。

陈志华,男(1977-),200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气田开发工程师,主要从事气田开发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马五含气井区
一袋绿豆
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5储层白云岩成因机理分析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J 58 井区中的应用
基于黏滞—弥散理论的含气砂岩数值模拟与分析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神木气田下古生界储层产气能力评价
煤层气含气饱和度与解吸压力对排采影响分析
石南21井区水淹解释方法对比及应用
奥陶系马五5亚段有效储层主控因素分析——以苏里格气田Sd39-61井区为例
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