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策略的城市火车站地区规划的设计
2016-09-03尚晓路
尚晓路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0)
基于整合策略的城市火车站地区规划的设计
尚晓路*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230000)
火车站站前广场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功能片区,承担着人口疏散和空间缓冲的功能。为提升这一地区的门户功能,以合肥市火车站片区为例,基于整合策略,分析其现状和问题,探讨火车站站前片区的设计手法。在原有的城市肌理上,梳理形成“一带、一核、六片区”的功能结构,加强火车站站前广场片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的联系,制定实施性强的规划,指导火车站地区的建筑设计、空间设计及道路规划,从而实现破碎的城市肌理的整合,以期对该区域的综合管理和未来规划起到借鉴作用。
火车站站前广场;整合策略;城市设计;合肥火车站;概念性规划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城市中各种交通工具汇集的节点,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对城市的作用越来越大[1]。城市火车站地区在城市生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规划建设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2]。过去的火车站往往处于城市中心区边缘,由于当时城市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火车站的地理位置优势还不显著。随着城市中心区地域的不断扩大,火车站片区逐渐成为城市的次中心。如何从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片区的规划建设入手解决片区发展与管理中的问题,如何集中更多的资源及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成为当前现实的考虑[3]。
一、整合策略研究现状
整合策略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设计策略,能够较为有效地处理火车站地区这类多因素共同影响、结构特征比较复杂的多元化地块。整合策略往往将复杂多变、分裂零碎的地块进行统一化的重新组织整理,挖掘各个地块的不同发展潜力,建立互相协同的交互式发展新理念。将不同的空间进行有机地整合,赋予其新的精神和内涵,将用地性质的整合、地块交通的整合以及生态化绿色设计手法的整合结合到一起,塑造火车站地区新的城市形象。
国内外在火车站周边地区的规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法兰克福火车站、上海火车站、南京火车站在实现内部交通运输功能的前提下,将周边地区与火车站有机结合。但也有些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如:各地区地块分割较大,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管理各自为政;土地产权不明;后期的管理不到位,造成有些地区成为犯罪高发地[4]。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整合策略对于未来火车站地区的规划和发展将有积极的影响。
二、火车站地区存在的问题
火车站地区规划建设比城市其他地区更为复杂。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密切联动,火车站地区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与20世纪早期相比,如今的火车站地区不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的交汇点,更是城市商务、商业、办公、娱乐、休闲、市民生活的重要空间。火车站地区的建筑及室外空间呈现越来越复杂化的功能。作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集合的中心,城市火车站地区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空间。
以合肥火车站为例分析,发现火车站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用地功能混杂,建设情况较差,缺乏多样化的服务设施
一些居民自建的房屋以及用雨棚搭起来的商铺,不仅阻碍了行人的通行,而且严重影响了火车站地区作为“城市会客厅”的门户形象。原有的商业空间缺乏对空间趣味性的开发,同时业态较为单一,不利于形成具有规模化的集购物、休闲、观光、游憩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
(二)缺乏专门的物流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复合功能区的整体功能尚未形成
合肥站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联系东西部的重要客流货流节点。随着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发展目标的提出,其交通枢纽功能薄弱的现状更加凸显。本研究界定规划改造区域为北至北二环路,南至临泉路,西至新蚌阜路,东至铜陵路。规划重点是对站前路和胜利路进行行车流线的疏导,有效实现人流货流的快速转运。
(三)缺乏系统化的道路网络,交通流线混杂,缺乏足够的交通设施用地
火车站内部的交通主要以道路交通为主,各种交通工具在此处汇集,导致通向火车站的主干道流量增加,负荷加重。同时,乘车人流和商业人流汇聚,各种流线交杂,交通矛盾突出,加之合肥汽车总站和旅游汽车站也位于该区域内,这种大强度的交通集散势必进一步加大这一地区的交通负荷,降低该地区的交通运行质量。
三、火车站地区规划方案
合肥火车站地区属于老城区,建筑外表虽已老旧,但是建筑整体功能仍值得利用,如汽车站附近的新鸿安商场。为节约城市开发用地,可将弃置建筑进行合理利用,整合原有建筑空间,形成新旧建筑相互融合互补的具有记忆精神的建筑场所。鼓励多元功能的复合设置,形成产业服务中心[5]。火车站除了具有商务、贸易、物流等功能外,还应具有居住和文化娱乐等市民公共生活功能[6]。如图1所示,将城市火车站的各种零碎功能区进行整合、重组,使建筑具有复合化的功能,最终形成以整合策略为引导的火车站地区规划方案。
(一)布局结构的整合
如图2所示,规划形成“一带、一核、六片区”的功能结构,加强火车站站前广场片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的联系。“一带”以滨水景观带为发展轴线,东起铜陵路,西至新蚌埠路,穿过三个片区,通过景观开放空间的渗透加强火车站地区和老城区的空间联系。“一核”指的是昌盛路与胜利路交叉的路口,该地带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设置高档百货商场以及商业综合体,能够吸引很大的人流。“六片区”指的是由水带横穿的三个片区、站前广场片区、火车站北侧两个片区,聚集办公、商业、酒店、绿化等功能,形成火车站整体布局结构。为实现整体功能的有效建构,在规划设计前期应做好各土地产权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包括地方政府和土地部门的协调整合,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协调整合以及居民公众参与的回馈整合。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利益主体,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方案,让更多居民参与到方案的设计中,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将居民利益与政府利益、开发商利益统筹考虑,实现价值最大化。
图1合肥火车站地区规划平面图
图2合肥火车站地区规划功能结构图
(二)道路交通的整合
本次道路规划的重点在于形成具有规模的交通体系,利用道路网络的规划实现将大的功能区块分解成为小的功能区块,强化各土地实体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整合。要解决火车站片区的交通问题,必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整合合肥火车站的交通规划[7]。
整合策略引导下的火车站规划应对区域内的机动车、非机动车、物流、人流进行全局化的布置和安排,整合策略强调从整个交通结构层面对各种流线进行分析进而形成有组织的交通流线。整合车站内部的支路,将封闭的、尽端式的路网整合成为开敞式、通畅式的路网结构,减轻主要道路的交通压力。如图3所示,依据车站的客流特征和交通组织要求,在站前广场周边设置两处地面停车,分别位于站前广场西侧和东侧,西侧停放旅游大巴和社会车辆,东侧停放公交车。并将地面停车与地下空间综合设计,形成地铁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火车铁路交通一体化换乘体系。依据站内设施布局和配套交通设施进行多种方式的交通流线组织,并结合站房下方的立体空间设置各种交通设施。
图3地上静态设施布局图
(三)外在空间的整合
整合策略充分考虑外在空间布局和内在场所精神。对外部空间的整合强调人性化的街道空间尺度与空间的引导和组织。方案充分利用区域内部的优越条件,发挥周边地块的资源优势,以整合策略为规划基本策略,形成“包公门户,泸州陆港”的空间特色。将位于昌盛路和胜利路交口的商务大厦双塔楼作为地标性建筑,配合周边的滨水景观轴线,塑造出使人产生强烈印象的标志性空间。在其他片区内部,注重步行者的心理感受,建设满足步行者尺度的景观空间,保证界面的连续性、丰富性和趣味性[8]。
根据整合策略下的城市设计理念,将规划区建筑高度分为三个级别:一是60 m以下的小高层建筑、商业和文娱设施;二是60~100 m的高层建筑群,主要包括酒店、办公建筑,是中心区的主要天际线景观;三是100 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位于昌盛路和胜利路交口的两栋商务办公大厦,是整个地区的制高点,是区块内建筑天际线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四)原有保留建筑的空间整合
遵循整合策略的设计理念,实现一体化的城市设计手法,实现新旧城市空间的整合,主要体现在空间穿插和空间层叠上。
空间穿插是指在新建筑设计之初,对周边的旧建筑进行调研,在摸清旧建筑的整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新建筑的设计,实现交通和非交通空间的穿插交织,形成新的空间形式。这不仅能使火车站片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还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空间层叠就是实现城市建筑的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的利用最大化,形成立体化的功能空间,要求火车站旧建筑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地下、地面、地上空间多层次、全方位的融合,从而成为空间层叠的辐射点,有效促进城市多元立体化空间的形成。
四、结语
火车站地区是一个集铁路、轻轨、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形式的集合地,它不再仅限于实现换乘功能,而应向复合式、多功能发展。这就要求规划者不局限于单一的站点设计,应当整合土地利用、空间环境、交通、景观空间等要素,进行整体化、全方位、多维度的设计,从而实现破碎的城市肌理的整合。
[1] 约翰·维斯特瑞克,埃密尔·阿伦茨.鹿特丹中心区火车站地区的改造[J].廖榆琳,曲蕾,译.国际城市规划,2009,24(2):46-50.
[2] 咎丽娟,刘博,李睿.基于复合功能理念的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探析:以东莞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中标方案为例[J].规划师,2011,27(2):77-82.
[3] LANG J.Urban design: a typology of procedures and products[J].Oxford: Architectural Press,2005,28(1): 318-356.
[4] ROWE C,KOETTER F.Collage city[J].MA:MIT Press,1984:42-45.
[5] 杨震,徐苗.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中的实践策略[J].国际城市规划,2007(4): 31-32.
[6] 张杰,刘岩,霍晓卫.“织补城市”思想引导下的株洲旧城更新[J].城市规划,2009(1): 52-53.
[7] 杨豪中,徐娅.加拿大老火车站保护研究[J].世界建筑,2008(7): 88-89.
Railway Station Square Area Planning Design based on Integrated Strategies
SHANGXiaolu*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Arts,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0,China)
Railway Station Square area is the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area of a city, which bears population evacuation and space buffering functions. To enhance portal capabilities in the reg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Hefei Railway Station Area, and explores the design techniques. In the original urban fabric, the author plans to form “ an area, a core, six area” functional 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tie between Railway Station Square area and other regions of the city. Some measures and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for rectification of the train station.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plan, a str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guidance can be implemented for railway station area, space design and road plan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broken urban fabric and hope that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he region will generate som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future planning.
railway station square area;integration strategy;urban design;Hefei railway station;conceptual planning
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1.016
2015-12-14
尚晓路(1990— ),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通信作者邮箱:919268746@qq.com。
F532
A
2095-5383(2016)01-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