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有味,寻味而归
2016-09-03黄伟国蒙秀锋
文_ 黄伟国(本刊特约记者)图_ 蒙秀锋(本刊特约记者)
故乡有味,寻味而归
文_ 黄伟国(本刊特约记者)
图_ 蒙秀锋(本刊特约记者)
离开故乡已经18年,我仍乡音未改。
准确说是四种乡音未改。
我的故乡在贺州,地处桂、湘、粤三省区交汇处,有“三地通衢”之称;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早在明清之际, 这里就是桂、湘、粤的商品集散地,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文化造就了贺州独特多元的风味。
这些味道,渗透在故乡的每一道风景中。
贺州自然景观之美,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比也不遑多让。
贺州有堪比七星岩的紫霞仙境溶洞之奇、有酷似九马画山的十里画廊荷塘之美、更有江面上遗世独立玉印浮山之秀;论景色壮阔有延绵不断姑婆山观云海、谈人文故里可入村镇客家围屋话家常;来我故乡,定让你无法忘怀,我会带你登市中心独秀灵峰远眺贺江美景、住青石板黄姚古镇细品古往今来。
贺州是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即广信之管辖范围,并与梧州、广东封开一起被现代专家学者公认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但贺州当地常用方言,却远非白话一种。
三省区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贺州成为全国罕见的多语言多方言地区。统计在内的方言共有29种。在全国汉语方言的七大分区中,贺州方言就有其中五种,还有一些系属未定的土话。
每一种方言,都有诗的味道。
普通话、白话、客家话、桂柳话、本地话……各种语言,勾兑在一起,形成贺州语言独特的味道。贺州人的包容,更体现在了语言上。
_钟山县公安镇双元村,日出云海。
所以,在贺州,许多人都会几种方言。常常能看到这样的聚会交流场景:A和B说着白话,一回头A又和C说起客家话,然后C与B交换意见聊起了桂柳话,三人间交流毫无障碍。
故乡最浓烈的味道,还是人情风俗。
十几年前,奶奶的百岁寿辰上,十里八乡的人都赶来,有人抬着绣着金龙凤的棉被,有人沿着田头放着鞭炮,有人敲锣打鼓,有人舞着当地独有的大脑门秃头狮子。宽裕的来客挑着一挑各色美食,不宽裕的带着半边鸡和几扎面条。院前的酒席从中午摆到晚上,来客鱼贯而入,川流不息。爸爸忙着接待来宾,奶奶豁齿而笑。
那是一种钢筋水泥无法摧毁的故乡味道。
人如流水一般,没有阻拦,便不知去处。等我老去,故乡每年在脑中定格的那几幅画面,最终连贯成城市的变迁,将原有的面貌逐一抹去。到那时,似乎已经无法以城镇的外貌寻回故里,总难免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惆怅。
所幸山不会轻易变,水不会轻易变。我的四种乡音,也不会轻易变。我有亲人,仍在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