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五大发展趋势,城镇化面临三大挑战

2016-09-03黎林峰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率城镇化报告

文|本刊记者 黎林峰

致力于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独立研究机构莫尼塔公司日前发布一项研究报告,认为未来五年,旧经济调整的压力和改革拉力是推动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周期性政策或影响进程但不改变方向。据此,该报告提出中国未来五年的五大趋势,概括为“一低四化“,即低名义利率、城镇化、资产轻化、债务国有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其中,报告认为城镇化又面临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三大挑战。

十三五明确改革方向

报告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表明,我国政府希望能够掌握经济转轨的主动权,政府政策与改革措施将会有预见性和提前量。

政策的主动性将影响未来经济调整的路径和时间,是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最大变量,这或许意味着十三五规划的开篇与以往有所不同。抛开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正在形成。

经济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长期结构性的力量将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而言,报告认为,可以把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高增长;(2)低质量增长放慢;(3)质量有改善的低增长;(4)较高质量的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仍处在低质量放慢阶段,消费和服务业占比的提高是投资增速放慢的结果。2014年下半年以来,结构性失衡遭遇瓶颈,经济加速放慢。

名义GDP同比增速从2011年二季度的19.6%(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峰值),跌至2014年三季度的8.5%,并于四季度滑落至8%以下,2015年四季度仅为5.7%,低于2009年二季度的6.5%(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低谷),这个过程也伴随着消费增速的放慢。与经济运行高度相关的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增长均呈放慢的态势。

报告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或进入前低后高的五年。前半期,以旧经济调整为主,增长质量有所改进但增速较低;后半期,旧经济企稳、新经济的重要性提升,较高质量的经济复苏可期。

报告认为,十三五前期调整越彻底,后期反弹的可能性越大。未来五年,旧经济调整的压力和改革拉力是推动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周期性政策或影响进程但不改变方向。据此,该报告提出中国未来五年的五大趋势,概括为“一低四化“,即低名义利率、城镇化、资产轻化、债务国有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城镇化的三大挑战

报告认为,在未来五年落实新城镇化规划,还需要尽快落实三方面的改革,即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报告分析指出,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旧经济做减法、新经济做加法的过程。供给侧改革可以消除有效供给不足的瓶颈,更大程度上满足现有有效需求。然而,一些体制性障碍也制约着有效需求本身,如何释放这些需求,并使之得到满足,需要需求侧和供给侧改革并举。

报告认为,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重点在户籍人口城镇化。2014年3月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要求,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53.7%提高到2020年的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36%升至45%左右。简言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衡量工业化率的一个指标,泛指非农业人口占比,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在城市居住且消费的人口,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国的实际城镇化水平。考虑到人口增长,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实现之时,将有近1.5亿农民工和家属在城镇落户,围绕着城镇化的住房、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需求是未来经济源源不断的增量。

报告认为,城镇化可以支持较低但可持续的投资增长。城镇化过程本身可以驱动较长时期内投资增长,增加有效供给。据宾夕法尼亚大学估算,中国人均资本存量虽远高于印度等国家,但与巴西、墨西哥相当,低于阿根廷和俄罗斯。中国目前的人均资本存量与人均GDP相当,即就总量而言,并无明显的过度投资。

投资过剩主要体现在:(1)结构性过度投资,如制造业的上游和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2)投资效率低,资本存量质量不高。

报告分析指出,未来的挑战是,中国能否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按人均资本存量或GDP计算向发达国家阵营靠拢。在G20国家中,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发达国家人均GDP和资本存量都处在较高的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两者均处较低的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成功从新兴市场阵营升级至发达国家阵营的就两个国家,日本和韩国。粗略来看,横亘在两大阵营之间的“无人地带”可等同于中等收入陷阱。

报告认为,很多国家的经验显示,在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的拐点之前,投资占GDP的比重仍然保持上升或相对稳定的态势。中国或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接近这一城镇化水平,在这之前,不需要过份担心投资失速,而需要关注能否以改革打造一个相对低速但较高质量、可持续的投资模式。各省市城镇化与投资和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的横向比较,剔除了制度因素对两者关系的干扰,或能更好地预示未来城镇化带动的经济新动力。一方面,投资占GDP的比重与城镇化率高度负相关;另一方面,服务业占比与城镇化率高度正相关。根据各省市差异粗略估算,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平均从40%上升到60%,投资占比或从70%降至60%,而服务业占比将从40%上升至50%。

与城镇化相关的改革和资金支持或可以在短期内将消费的潜力释放出来。报告建议启动一个1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城镇化基金,以财政发债和贴息的方式设立,为保障房、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提供资金支持,落实新城镇化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左右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政府支出有2-4倍的乘数效应,即总共30万亿-50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缓解城镇化的资金约束。

猜你喜欢

城镇化率城镇化报告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家乡的城镇化
报告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报告
报告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