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领驭未来
——对话欧特克公司工程建设行业产品集团副总裁Jim Lynch
2016-09-03孙璟璐
文|孙璟璐
欧特克公司工程建设行业产品集团副总裁Jim Lynch
在最开始提出BIM概念时,最早的使用者是设计团队,通过应用BIM技术可以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减少二维制图的工作量,从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中来。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BIM应用逐步从设计团队过度到施工单位;BIM应用也从单一的BIM软件应用转向多软件集成应用,从桌面应用转向云和移动客户端,从单项应用转向综合应用发展,并逐步实现了BIM与物联网、云计算、GIS等技术的融合应用。
BIM技术是改变中国建筑行业现状的趋势,是建筑行业的一次革命,无论是对设计方、业主还是施工企业来说,BIM技术都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BIM技术使建筑行业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思路发生了变革性改变。
BIM技术的快速发展颠覆了很多人的预期。过去,当人们谈到BIM的时候,有一些人对它还是持观望态度;如今,BIM技术已经在我国建筑行业扩展开来。可以发现,在BIM应用过程中,施工单位接触应用BIM的时间要晚于设计企业,但目前来看,施工单位在接受BIM的进度方面速度很快。
更清晰的需求 更完美的应用
相关数据显示,施工单位的BIM应用率正在逐步提高,但仍然有一些施工单位从未接触过BIM。对此,欧特克公司工程建设行业产品集团副总裁Jim Lynch表示:“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他们应用BIM之前会对各方面进行考量。而施工单位应用BIM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施工单位可以利用BIM在施工开始之前帮助他们及早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碰撞问题等;二是施工单位可以利用BIM更好的对整个施工环节进行规划。出于这两方面考虑,很多施工单位对应用BIM技术抱有很大的热情。”
当然,在BIM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瓶颈,比如说设计师所提供的BIM模型与施工现场所需要的BIM模型并不匹配;施工单位从设计师拿到的BIM模型不够完整,相关数据不够精确,需要重新建模等。“实际上,BIM的应用发展是一个锯齿形的过程。首先,设计师需要在设计阶段认真详细的搭建模型,同时不断地对模型进行丰富。到了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可以把不完整、不精确的数据填充到模型中,然后逐步上升。”Jim Lynch总结到。
要打破这个瓶颈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方面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建筑文化进行调整。诚然,建筑文化的改变可能比技术的改变更加困难,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建筑师和施工企业双方都要达成一致,提前沟通好在BIM大平台上要交换的信息以及具体的要求。在技术方面,则需要更加清晰的定义设计端模型和施工端模型分别是什么样子,在具体的应用和表达上面有哪些不同。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有些设计端提供的详细信息在施工端并没有太多作用,而有些施工端需要的信息却是设计端不需要的,所以这就要求项目双方在事前达成一致,沟通好在协同平台上到底对哪些信息进行交流和共享。
纵观BIM应用非常成功的项目,设计端和施工端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工作流程都非常顺畅,而这些的前提条件都是业主在一开始就对BIM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期望和要求。
在BIM的具体应用中,欧特克非常关注如何更好的实现场景转换,例如从设计模型的场景转向施工模型的场景。Jim Lynch具体介绍到:“未来,欧特克其中一个工作方向就是要进一步开发后期物业管理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来实现产品的转化,才能保证模型的绩效和表现,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
“BIM+”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作为最新一代的计算方式,云计算为BIM技术深入和扩展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首先,云可以给BIM应用提供无限的计算能力,利用云的资源可以进行非常复杂的运算、分析和仿真,第二,利用云端做优化可以帮助设计师根据他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在设计阶段,无限运算能力至关重要,它可以把一些复杂的环节,比如说仿真、可视化转到云端进行,预算好后再把结果反馈到桌面端,这样可以使设计师把他们本地的计算能力和精力继续投入到设计工程中来。而在施工阶段,云计算和移动技术则为施工单位带来了全新的项目执行理念和实践。以前,施工单位主要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施工前的规划工作;现在,施工单位可以将技术手段延伸到施工现场,相关项目管理信息都可以在现场获取。Jim Lynch向记者介绍到:“现场的项目经理不需要到专门的工作间或者回到拖车上取得数据进行通讯,而是通过iPad就可以及时发现现场问题,并将问题与项目团队进行分享,从而及时做出响应。”
此外,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存储能力,可以将BIM模型及其相关的业务数据同步到云端,方便项目相关人员随时随地访问并与协作者共享。众所周知,利用BIM专业软件能够提升岗位工作的效率,但BIM技术涉及到的数据量大,需要强大的计算及存储能力作为支撑。通过调用云计算服务,现有的BIM专业软件能够获得更为灵活、高效、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
随着施工单位使用的技术越来越多,创造的信息也日益增加,如何从这些既有数据资源中为未来的项目预先产生洞察,也是欧特克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Jim Lynch表示:“当一个施工企业在做一个新的项目时,它可以参照过往项目所积累的数据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项目。比如说了解哪些分包商可以一直按时、按预算交付项目,哪些分包商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够,以及怎么才能促进工程的进一步完善等等。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使施工环节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很多项目实践中可以发现,云给企业提供了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平台,并使数据不仅仅与项目相关方分享,同时也对政府相关部门、普通大众等进行分享。Jim Lynch举例道:“旧金山市政规划利用数据分享的工作模式,将项目相关信息在政府部门以及公众之间进行分享。如此一来,公众可以了解到施工过程将对日常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完工之后会呈现什么样的情况,同时,项目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在网上查找到。”
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项目团队成员间的信息共享及协同工作等需求。云计算为BIM模型信息的多方共享与协同提供了基础环境。通过在云端创建虚拟的项目环境并集中管理项目的BIM模型数据,项目各方能够安全、受控、对等地访问保存在云端虚拟项目环境中的模型文档和数据,并在各参与方之间实现构件级别的协同工作。
BIM仍有巨大潜力
建筑行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眼下,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新技术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我国建筑行业而言,BIM技术最重要的机制和功能就是为行业提供了协作平台,它可以让整个团队的成员更频繁地进行实时沟通。比如说现场的项目经理发现某个地点可能会出现碰撞的风险,他用iPad把这个地方拍下来,然后相关信息就会实时传递到后台的机电工程师以及设计团队,他们可以迅速做出响应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把信息反馈给现场的管理人员,这样就可以把巨大的工作潜力释放出来。
当前,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积极投入到了BIM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大军中,不但将BIM技术用在一些大型复杂的项目中,也在向中小型项目拓展,行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BIM技术应用的标杆项目。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美国、北欧国家和英国建筑师使用BIM的比例相对来说较高,他们认为使用BIM之后,生产效率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更快出成果,而且出来的效果也能更好帮助他们解决项目。
当然,虽然应用BIM后提高了设计师的生产效率,但并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设计师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创造出非常丰富的数据和文档,并将它们转交给产业链下游,比如说业主和施工方。BIM的普及率还涉及到另一问题就是切换成本,当企业从二维设计转向BIM工作流的话势必会带来投入方面的需求,因此有些设计师并不愿意对此做出相关投入,可能只是出于输出的考虑,并没有真正实现BIM的价值。
在Jim Lynch看来,中国的工程建设领域潜力非常大,目前BIM的应用发展只是”冰山一角“。欧特克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提升建筑施工行业BIM使用的接受程度。在这方面中国有一些问题所在,但欧特克会通过与中国本土的行业领袖进行合作、学习,把这种成功的经验示范给中国其他的设计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从而提升整体的发展水平。Jim Lynch表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所以欧特克在推进过程中也会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入手的相关环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我们不会单独只是强调建筑师的环节,我们有可能是建筑物和施工两个环节双管齐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将依赖于上海的欧特克研发中心与销售团队相互配合,从而以客户为中心去了解客户所关切的问题,然后把这些关切点反映到我们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优化之中来。”
对于中国而言,欧特克执行的策略就是在和全球发展保持一致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分享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及最佳实践,从而加快推进BIM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