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奋发站-宏图站一带铅锌铜多金属矿普查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2016-09-03刘军孙福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刘军,孙福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黑龙江省奋发站-宏图站一带铅锌铜多金属矿普查Ⅰ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刘军,孙福鑫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矿区位于内蒙~兴安地槽褶皱系北段,岩浆岩发育并多期次侵入活动,断裂构造,火山构造发育,有利于成矿。中生代的构造活动以强烈的断块活动为特征,构造活动也伴随有强烈的燕山期岩浆侵位和火山喷发活动,强烈的燕山期侵入活动也伴随着成矿作用。目前所发现的矿床(点)或矿化活动都与本期的侵入活动有密切联系。在对该区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物化探相关数据,总结该区成矿规律。对矿源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与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及火山岩有关的火山构造很多,长期的、多期次的北北东向、北东向构造-岩浆活动带有利于含矿源岩的活动,本区应该存在较具规模的热液型或斑岩型Ag、Cu、Pb、Zn、Mo、矿床,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
黑龙江;奋发站—宏图站;铅锌铜多金属矿普查;地质特征;成矿规律
中央地勘基金[2009]320、[2011]049、[2013]083号。
引言
工作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东坡与伊勒呼里山交界部位,行政区划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和新林区管辖。
2006年5月—2008年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在本区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其中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共分析12种元素(Au、Ag、Cu、Pb、Zn、Mo、As、Sb、Bi、Sn、U、Th),圈定单元素异常416个,共划分组合异常44处,组合异常以Pb、Zn、Cu为主,其次为金钼银;对优选的7处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了1∶2万土壤测量,分析了9种元素(Au、Ag、Cu、Pb、Zn、Mo、As、Sb、Bi),圈定了土壤单元素异常425个,组合异常59处;区内新发现了Pb、Ag、Mo、Fe等4处矿点、1处矿化点,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4处。奋发站东铅银矿点(4号矿点),铅平均品位0.38× 10-2。银平均品位77.28×10-6。鲁额大他莫河上游铅钼矿点(5号矿点),铅平均品位0.37×10-2,钼平均品位0.051×10-2。但在1∶5万矿产地质调查区内,“点”上工作面积小,程度低、工作量投入少,所发现的矿点(矿化点)均为单工程见矿,未进行追索控制。2009年—2013年申请中央地勘基金投资并获批复①,在该区发现铜、银、钼等矿体、矿化体多条。
1.地质特征
工作区出露地层较单一,为白垩系下统光华组(K1gn)和第四系全新统(Qh)地层;侵入岩发育,主要为晚三叠—早侏罗世的侵入岩和晚侏罗世侵入岩及各种脉岩等;各岩体的特征简介如下:
1.1晚三叠—早侏罗世侵入岩
晚三叠—早侏罗世侵入岩主要分布于Ⅰ区的北部、东部、南部,共出露三个岩体,总体呈不规则面状产出,为不同期次的复式岩体,面积约20km2,其岩石类型为:正长花岗岩(T3-J1ξγ)、二长花岗岩(T3-J1ηγ)、碱长花岗岩(T3-J1κγ)。
1.2晚侏罗世侵入岩
晚侏罗世侵入岩主要分布于Ⅰ区的中部及南西部,呈近圆状、岩株状,整体呈北东向展布,个别呈南北向展布,出露面积约5km2,其岩石类型主要为晚侏罗世石英闪长岩(J3δο)、晚侏罗世石英二长闪长岩(J3δηο)。
1.3脉岩
另外区内零星分布花岗细晶岩(γι)、花岗闪长岩(γδ)、花岗斑岩(K1γπ)、闪长岩(K1δ)、闪长玢岩(K1δμ)等脉岩。
1.4潜火山岩
工作区内分布的潜火山岩较多,规模较小,局部看呈北西、北东向展布,多为光华期次英安岩(ξK1gn)、局部为光华期的次安山岩(αK1gn)。
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of Pb Zn Cu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mine survey areaⅠof Fenfa—Hongtu station
2.地球物理特征
2.1磁性特征
工作区共采集测定标本150块,从测定的结果可以看出,区内岩性磁性差异较大。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磁性较强。石英闪长岩变化范围较大,其磁化率值从几十到3000余(10-5SI),磁化率平均值大于884(10-5SI),表明闪长岩石的磁性物质成分极不均匀。闪长玢岩磁化率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表明磁性物质成分较为均匀,上述两类类岩石应为引起本区较高磁场的主要岩石。而区内的主要岩性正长花岗岩、流纹质凝灰岩的磁化率值较低,岩石磁化率在几到一百多(10-5SI)之间变化,平均值小于20(10-5SI),这类岩石应为构成本区的平缓背景的主要岩石。
2.2电场特征
2010年根据1∶2万土壤组合异常分布特征,将本工作区1:2万激电中梯测量划为二个工作区,既Ⅰ-1区、Ⅰ-2区,圈定视极化率异常3处。2011年划分二个1:1万激电中梯测量工作区,既Ⅰ-3区、Ⅰ-4区,圈定视极化率异常6处。全区共圈定视极化率异常9处。
正长花岗岩:矿化岩石具高阻、高极化,非矿化岩石具高阻低极化特征;二长花岗岩:电阻率非矿化岩石明显高于矿化岩石。中粗、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褐铁矿化岩石的极化率相差不大。含方铅矿岩石(岩心标本)的极化率变化范围较大,最高达26%,说明岩石含矿性极不均匀;黄铁矿化岩石(岩心标本)与之相似,但在强度上明显低于前者,具低阻高极化特征,在标本采集点地面圈定规模、强度较大的视极化率异常。含辉钼矿化的极化率较低具低阻低极化特征;蚀变花岗岩:矿化岩石具高阻、高极化,非矿化岩石具高阻低极化特征;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具低阻,流纹质角砾晶屑凝灰岩则具高阻,二者均具低极化特征;闪长岩:以高阻、低极化为主要特征;脉岩:花岗细晶岩具高阻、高极化特征闪长玢岩具中低阻、低极化特征;流纹岩具中低阻、低极化特征。
Ⅰ-1区视极化率异常呈现高极化、低电阻、磁场平稳的特征;Ⅰ-2区、Ⅰ-3、Ⅰ-4区视极化率异常呈现低阻、高极化、磁场平稳的特征;综上对比,工区大部分视极化率异常与土壤异常套合较好,并且具低阻高极化的特征,部分视极化率异常位于磁场强度较大或磁场强度起伏变化较大的区域。
3.地球化学特征
2009年度Ⅰ区完成土壤测量面积28.09Km2,采集土壤样品5220件。
该区共圈定单元素异常271个,其中Au异常36个、Ag异常29个、As异常7个、Sb异常11个、Cu异常35个、Pb异常42个、Zn异常30个、Mo异常34个、Bi异常32个,W15个。圈定组合异常30个,甲3类异常1个,乙2类异常2个,乙3类异常4个,丙类异常23个。
经槽探工程验证,Ⅰ-09HT-6化探组合异常见锌低品位矿体2条,银铅矿化体2条,银矿化体2条,铅矿化体1条,锌矿化体2条,为矿致异常;Ⅰ-09HT—8化探组合异常发现5条矿体,其中钼矿体2条(1条工业、1条低品位),铜低品位矿体3条;银矿化体2条,银钼矿化体2条,铜矿化体7条,钼矿化体6条。该异常为矿致异常;Ⅰ-09HT-18化探组合异常发现2条矿体,其中1条为银铅锌工业矿体、另一条为锌低品位矿体;矿化体22条,其中银矿化体3条,银钼矿化体1条,银铅锌矿化体2条,铅锌矿化体1条,锌矿化体3条,铅矿化体1条,钼矿化体11条;因此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4.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分析
根据本区目前掌握的资料,本区矿体成因类型主要为中高温岩浆热液型,不排除斑岩型。从矿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上看,矿体的成因与构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中生代岩浆期后热液,而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致使有用组份得到了充分的富集与沉淀。
矿区内物化探异常发育,多为岩体引起,地表化探异常规模大,浓度值高,浓集中心明显;高磁异常上延显示深部隐伏岩体较多且岩体规模较大,可对矿区银、铜、铅、锌、钼元素对流循环作用提供足够的热液流体,最后亦形成中高温型岩浆热液型矿床。
目前所发现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中酸性侵入岩中,其次为光华组火山岩、潜火山岩中。与矿体有关的蚀变主要为强硅化,中弱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主要矿化为:I区以孔雀石化、黄铜矿化、辉钼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为主。其次为中弱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硅化多呈弥漫状分布,金属矿化多呈细脉状、浸染状集合体、星点状分布;矿石的品位高低与蚀变、矿化的强弱有关。
在本次工作激电中梯测量范围内,圈出的16个激电异常全部在火山岩区。反映出火山岩浆活动与金属硫化矿的形成与富集具有相关性。
前人在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时在本区圈出组合异常8个,其中5个分布在火山岩区,本次工作又在火山岩中圈出1∶2万土壤化探组合异常32个。通过地质、物探和化探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火山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潜火山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尤其在环火山构造的交汇处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
已发现的矿体与土壤异常关系密切,金属或多金属矿体大都赋存于激电异常极化率较高、电阻率较低的地段,物、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的地方,是发现新矿体最佳位置,在这类地方详细工作是最有可能有所收获的。
[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韩振新,徐衍强,等.《黑龙江省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成矿系列及其演化》.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2003.
注释:
①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2008《黑龙江省呼中区三十一公里、前进林场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孙福鑫(1985-),男,辽宁大连,硕士,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