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2016-09-03
破茧成蝶: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序幕,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国大地。辽宁这个共和国老牌的工业基地经历市场经济的冲击与洗礼,转轨改制,优化结构,强忍深化改革的阵痛,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在新世纪新阶段迎来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我刊与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推出这组稿件,与大家一起走进——
2007年12月7日,国内最大直径的泥水加压平衡盾构机由北方重工沈重集团新厂区发往北京用于地铁建设
1979年至今:辽宁老工业基地浴火重生
1979-1997年:辽宁老工业基地转轨改制
企业改革改革方式 具体做法 重要事件放权让利 从1979年到1984年,先后为企业下放了110项权利厂长经理负责制先在214户大中型企业中进行试点,1986年在全省1400户企业中推广两权分离 从1987年起,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国有小企业大面积推行租赁经营辽宁是全国国企改革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1984年6月,沈阳市汽车工业公司在全国首开个人租赁国有中小企业的先河1986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宣告破产,成为全国企业破产第一例1987年,本溪市涌现出影响全国的关广梅集团全行业租赁经营的典型
双轨制阶段:1978年到1988年,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调节并存 以价格体制为例,到1997年,90%的商品价格全部放开,95%的工业消费品由市场调节,全省建成各类商品贸易市场3000多处,年成交额达1400亿元并轨阶段:1989年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市场取向党的十四大以后,为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综合配套改革“两改两开”:上世纪80年代初,以改革促改造,以开放促开发1983年办起第一家合资企业1984年大连成为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的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度一度跃居全国第二位1997年,全省三资企业突破1.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突破150亿美元,工商税收的10%来自外商投资企业“一抓三带”:1988年起,抓对外开放,带动经济体制改革,带动老工业基地改造,带动辽西北落后地区开发建设“一体两翼”:上世纪90年代初,以大连、沈阳为主体,以丹东、营口为两翼“三点一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以大连为龙头,以沈阳等中部城市群为腹地,以锦州为窗口,面向全省城乡对外开放战略方针
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给辽宁的工业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也使辽宁老工业基地走向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1997年同1978年相比,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加了3.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8.9倍。钢材、原油、水泥、发电量分别增长0.6倍、1.5倍、2.3倍和1.2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短缺、自身尚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仍然承担着较高的指令性计划和较重的财政上缴任务,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支付了巨大成本,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钢材、生铁、铝、锌等重要原材料,冶金和矿山设备、起重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变压器、高压开关等重大技术装备,一直大量平价调出,支援全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仅这一项价差,辽宁每年就向国家多作贡献30亿元以上。此外,1980年到1993年,辽宁上缴中央财政1650.2亿元,上解率近50%。直到1997年,辽宁的税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大大高于全国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
1998-2002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日益深入,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诸如国有企业效益总体下滑、下岗失业人员急剧增加、困难群体比例上升、财政负担日趋沉重等难题集中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些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结构调整、外向牵动、科教兴省”三大战略,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产品精深加工的“两高一深”工业发展方针。
在中央大力支持下,从1998年起,辽宁举全省之力进行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攻坚战;从2001年起,在全省14个城市同时开展社会保障试点工作;2002年,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首先从阜新市突破。这“三大战役”拉动了全省经济的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升级,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奠定了基础。
成就数据工业经济竞争力得到提高:石化、钢铁、机械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开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轻工、纺织、医药、建材四个传统产业进一步得到提升2001年,辽宁原油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一位;生铁、钢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造船吨位居全国第二位;辽宁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居全国第五位,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八位非公有制经济占工业经济的40%以上,多元发展的经济格局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增资减债和主辅分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到2002年年底,70%左右的国有企业转制为非国有及非国有控股企业,全省共有280户企业实施破产有44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上市公司达到62家减债209亿元;分离辅业单位1141个,分离面64.8%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取得突破 阜新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新建千亩以上农业园区15个,引进龙头企业10个,实现就业4.1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矿工1.19万人
2003年至今: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003 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这是老工业基地在新世纪之初实现振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指明了前进方向《意见》提出: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2004年4月2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正式成立。其研究起草的《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于2005年6月通过《实施意见》提出了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推进技术进步、扩大开放领域、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29条措施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新阶段2016年4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辽宁进行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艰难探索和实践。到辽宁解放60周年即2008年时,辽宁全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3.1%,比全国高出4.1个百分点。辽宁经济增长不仅继续保持了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速度,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速度,还在全国位居前列。这标志着辽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充满活力、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效初显。
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辽沈大地至今,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一直以那种已经融入血脉的担当、奉献、拼搏、实干和合作精神在建设、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不断耕耘着,有过欢呼雀跃,也有过痛苦辛酸。我们坚信,困难只是暂时,而前途充满光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辽宁老工业基地必将披荆斩棘、华丽转身,在新中国的时空坐标上镌刻出最华美的上升曲线,演奏出最铿锵的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