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吴耀华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语言

2016-09-03唐苏红南通大学22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耀华青绿笔墨

唐苏红 (南通大学 226000)

浅谈吴耀华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语言

唐苏红 (南通大学 226000)

本文选择画中的色彩语言,将画家青绿山水图式放入大的历史背景下,从构图、设色、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风格,挖掘其色彩语言魅力。

吴耀华;色彩;青绿山水;设色

艺术创作中,色彩是绘画形式语言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色彩关系的强弱对比、丰富细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画面整体气氛,是最能吸引观者的视觉目光,产生情感共鸣的因素之一。2016年3月9日吴耀华先生《绿野心韵》系列作品在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展出,受到往来观展者的一致好评。作品以生活工作的江海故乡为素材,突破传统山水画形式,墨彩并举,表现了水汽氤氲、飘渺悠远的田园风貌。吴耀华先生在汲取唐宋青绿山水的设色精华并结合当代色彩语境的基础上,将水墨写意与青绿山水相结合,勇于创新,用不同大小色块的组合排列,传达自己对于江海田园风景的主观感受,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其中对色彩的大胆运用更是让观者耳目一新。

众所周知,山水原为人物画的背景,六朝时期经过吴道子、顾恺之、王微等画家的发展有了独立出来的倾向。当人物、树木、山石的比例相对合理,有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觉,已经是隋代了,这时也克服了前朝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缺点,但那个时期山水画的画面设色,仍然有六朝风貌。当时的典范是展子虔的《游春图》,此图表现了“春山平湖,游骑游艇,花树繁密,山石,树干空勾轮廓,不加皴斫,既用青绿赭石涂染。树叶也很匀整平板,高峰大苔点先用细线圈出,再用深青填入”。1从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山水绘画风格:绘制过程繁复,需先工整勾勒山石树木然后敷以重彩,画面中山水着重青绿,山脚用泥金渲染,树干用赭石填染,这种画法及设色法也是从人物画中慢慢演变出来的。

唐朝时期,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在发展了展子虔《游春图》的山水风格基础上,把青绿山水画推向成熟。在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和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中可直接看出唐朝的青绿程式。李思训的山水画由于用写实手法使得画面极具传神之感,且极其细润工整、富丽堂皇。对此明代画家曹昭有明确品评,他说:“李思训唐宗室也。善画着色山水,笔法尖劲,磵谷幽深,峰峦明秀。石用小斧劈,树叶夹笔,尝作金碧山水图障,笔格艳雅,有天然富贵气象。自成一家法。后人所画着色山水多宗师之。然至妙处,不可到也。”2而李昭道不仅继承了其父的青绿重彩画法,在设色方面有所发展,且画面处理的更加繁巧精细。

在一定的山水画程式下,画家通过对自然及自身的感受,归纳出青绿山水画石青和石绿这两大色彩,同时又有少量赭石、朱砂、藤黄等辅助色彩。因唐宋时期院体青绿山水画给人以工整细腻,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故青绿山水也被称作“青绿金碧山水”。青绿金碧山水在唐宋达到了鼎盛。盛唐时期,传王维创造了“泼墨”和“破墨”两种技法,它们是以水和墨两种元素相互作用,通过水和墨的交融碰撞,产生微妙的层次变化。这两种技法,虽然在唐朝势力渺小,然而其发展之势如星星之火,至北宋已经形成了很辉煌的局面。但在当时,重彩青绿山水画的地位仍不可撼动。宋元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繁荣,士大夫阶级浓厚的“畅神”“卧游”等思想促使艺术发展更加多元、丰富。至使以笔墨为主的“文人画”兴起,加之“泼墨”和“破墨”两种技法“到了五代两宋,形式更加日趋完善多样,技法更加复杂,由于墨笔皴染点缀之加强,使山水画更加苍老浑厚而又气韵,山水画越来越繁荣昌盛。”3以上这些原因致使山水画从青绿金碧一脉转向了笔墨为重的水墨山水和浅降山水。因此,浓重艳丽、金碧辉煌的色彩一度沉入低谷。

近年来,由于世界全球化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快捷,越来越多的东方传统文化进入西方,西方绘画观念流入中国。西方油画作品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色彩,许多画家毕生都在探究色彩。如影响很大的印象派画家高更、塞尚、凡•高等。中国艺术家也在思考,曾经灿烂辉煌、绚烂夺目的中国色彩去哪里了?我们该如何找寻失落的中国色彩。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青绿山水画发展时强时弱,但是色彩一直与笔墨相依相伴,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画的色彩像是一个棵有着极强壮根系的树,但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树冠,若要它枝繁叶茂还需要当代艺术家们继续深入探究。至此人们对于青绿山水画及中国画色彩的观念和审美需求也在慢慢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意识到色彩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如运用“泼彩”技法,以敦煌壁画为突破口进行创作的画家张大千;行万里路对景写生的重彩画家潘素等等。

青绿山水画一般多用线条勾勒,辅以少量皴擦,色彩经过反复渲染显得厚重沉稳,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的被称之为大青绿;注重笔墨韵味,在笔墨基础上敷以淡淡的石青、石绿,墨与色相互映衬的为小青绿。吴耀华先生的青绿山水图式大胆设色、简练概括,把大青绿的少皴擦和小青绿重笔墨的特征相结合。在视野开阔,层层递进的构图之上,近景和中景处时而有情趣盎然的树林、小舟、凉亭、村庄点缀画面,并以其深厚的传统笔墨技法与大笔挥洒的设色方式相结合,展现出墨色和谐,独具一格的青绿意味。他的青绿系列带有中国传统色彩美感,及西方印象派色彩内涵,用大小不一的平面色块相组合,自由主观地大胆概括所绘物象,使画面即有趣味性又有当代形式美感。

以下三个方面可见吴耀华先生青绿山水作品果敢设色、简练概括的特点:

吴耀华《绿隐天籁》73×75cm 2014年

第一,在构图上:画面由不同色块所形成的形式线中,趋向于水平线的构图传递出平坦、开阔,宁静的美感,让画面免于躁动,形成稳定的局面,传达出安定平稳、舒展宁静之感;曲线则富有流畅、温和的美感,传递给观者强烈的节奏感更加轻松活泼;“S”型构图或者称“之”字型构图有缓缓流动、连绵不断、此消彼长的特点,给人以婉转起伏、刚柔并济、典雅流畅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且以平远取景,其布景方式比起对景写生,更像是在饱览了家乡山河湖海风貌之后,结合对家乡的深深热爱之情及溶于血脉的熟悉之感,用一种诗意的表达写胸中丘壑。画面突破了传统青绿山水画用线条勾勒山石树木,然后采用“积色法”层层渲染的描绘方式,而是创作时深思熟虑从经营位置、随类赋彩到气韵生动,用带有个人风格、个性化的青绿写意图式表现了平原地区的广阔景致。

第二,在色彩上:主要以色代墨或色墨交融的大写意方式大笔挥毫,用大胆明亮的青绿色块营造绿野平原,以青绿为基调,辅以小面积的酞青蓝、花青使画面呈现早春柔和清冷之感,少许的朱砂、赭石、藤黄等暖色,让冷色调的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在其选用的颜料上,种类不多。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白粉为矿物质颜料,色质浑厚且稳定性好,有很强的覆盖力,一般不能与其他颜料直接调和。其中石青、石绿采用天然矿物质制成,色泽青翠明快,多次积染具有鲜艳沉着之感;赭石颜色典雅古朴,大多填染树干、山脚及村落、亭子等。花青、藤黄为植物质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汁液,色泽明快透明,适合层层渲染,色与色、色与水可以直接调和。

从《云山》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整幅画面以大面积的石绿和小面积的石青为主要颜色,整个色调为冷色调,山脚的淡淡赭石给画面增加了一抹暖色,使之产生冷暖的对比。主要以色造型、以色造势,没有很清晰的线结构,而是通过色与色之间的不同明度,不同色相,不同面积的相互作用,形成物体的边线和形,来丰富画面层次;大大小小的色块,是原野、是山坡,在画面中如同一曲有节奏的舞蹈,吸引观者的视线。图中作者巧妙的根据画面需有的留白,一丛丛树木,分布于前景和中景之中,前景树木笔墨淋漓,中景树木相对前面的书要小上许多,符合现代“近大远小”的透视法,且远树笔意疏朗简洁与前景树木形成鲜明对比,大笔挥毫间展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细致地观察、真实的热爱。

第三,在造型上:“删拔大要,搜妙创真”,为了表现苏南平原风景,山石少用皴法,山势平缓,表面平滑,只在交界处画上几棵或一丛造型富有变化的树。在《金风尽染吾家园》这幅画中,用了大面积亮丽的藤黄与水墨相结合,不同明度的黄色田地与疏密有致的树林以及白墙墨瓦的村庄,画出一幅油菜花开,诗情画意的田园画。

综上所述,吴耀华先生的青绿山水画的一大特征就是设色大胆,山水形象简练概括,不仅展现出平原地区的地貌特征,而明快的色彩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如此个性化,独具创新意味的特点与他的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经历也是分不开的。他出生于南通,82年南京艺术学院工笔人物画专业毕业之后,又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继续深造。专业的绘画学习经历,使得自幼酷爱画画的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绘画创作当中。他的绘画题材相当广泛,如用传统笔墨意味表现当下具有自由独立、靓丽时尚的都市女性题材;以书入画用凝练有力的笔墨表现北方山川巍峨伟岸的山水画题材;用灵动润泽的笔墨挥洒出具有审美趣味的花鸟画题材,无论哪种题材都会给人一种情景交融,意味深长的感觉。几十年的专业功力积累,和对不同绘画题材、主题的不断尝试和积极探索,以及不同时期,不同人生经历产生的不一样的心境感悟,都一一展现于他的绘画创作中。

吴耀华《圣境》57cmX92.5cm 2015年

以色造境、情景交融。对于“意境”的追求,中国艺术家一直是广泛自觉的态度。““意境”可概括为五个字:简、情、远、静、玄。”4物象单纯凝练则为简;情真景惬则为情;虚实相生则为远;凝神寂照则为静;妙造自然则为玄。而“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是对意境最一般的解释,这种最一般的解释道出了意境的两个基础要素:单纯凝练、情真景惬。”5吴耀华先生的山水画以色造境,情景交融的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画面上,作者用最简单颜色、最真实的物象,描绘出疏旷简远的青绿山水。单纯凝练、变化流动的色彩块面营造出一种水汽氤氲,飘渺静谧的意境。作品在山水田园风景间有精致的刻画,也有粗放的挥洒,尚意趣,重视色彩的和谐营造出宁静简远、清雅静谧的意境。例如《鹊起》,分布在前景、中景及远景处的淡色块,颜色和笔痕从近到远慢慢归于虚无。立于画面的左下角的两棵一大一小的笔直树木,以传统笔墨技法为支点,与画面中水平色块相对比,让画面整体达到一种疏密和谐的状态;右上角有几只将要飞出画面的喜鹊,令观众感受到远离都市的空灵与宁静,使人联想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景。画面所画物象简洁凝练,“留白”处,虚实相生,意味无穷。

第二,在个人情感上,对家乡风景的真切感受,使画面给人情真景惬之感。画家创作时需要激情、灵感以及投入的状态,这不仅需要画家对绘画怀有充沛的创作激情,更需要对所绘物象怀有真情实感。这就如同诗人要作出好诗需要有感而发,此景与此情相互碰撞,然后诗意喷涌,创作出来的诗才会打动人。绘画也是一样的,由于江海平原是作者长期生活工作的故乡,因此作者对于身边景色必然是熟悉的,是怀有深厚情感的,这种情感转化为画面里的语言符号,传递出来感情的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

作者把对家乡的深情化为画中的色彩,通过色彩变化传递出的节奏感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其中含有的抒情意味,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千言万语、诗情画意汇成一句:“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吴耀华《鹊起》73×75cm 2014年

注释:

1.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上)[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18.

2.李浴.中国美术史纲(下卷)[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130.

3.李浴.中国美术史纲(下卷)[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308.

4.刘骁纯著,李松,邵大箴主编.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 刘骁纯卷[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71.

5.刘骁纯著,李松,邵大箴主编.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 刘骁纯卷[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71.

[1]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2]李浴.中国美术史纲[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

[3]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顾平.笔墨诗情出吴家——吴耀华先生水墨之趣散论[J].艺术百家,2002(3).

[5]窦修林.吴耀华先生青绿山水图式探究[J].翠苑(民族美术),2016(4).

[6]浦军.中国山水画的颜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7]杨惠东.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

[8]韩莹.浅谈中国画的色彩[D].中央美术学院,2009.

猜你喜欢

耀华青绿笔墨
熊石望
车用制动主缸皮碗膨胀特性分析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笔墨童年
游白帝城有感
我出高考数学题(十三)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从青绿到枯黄,以芳心书墨香
为练笔墨才写荷